崔芳芳 王厚兵
摘 要:随着创新科技发展,人们迎来了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改革潮流。同时,由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深化,学籍档案利用率日益提高,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教育发展需求。为此,高职院校纷纷投身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管理路径,并取得了良好成绩,但其中受多重因素影响,亦存在些许不足之处。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价值的简述,分析了其现状,并着重就其建设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籍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6(b)-0122-02
在当今人类所处的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应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性体验,并对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产生了巨大冲击力。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内容及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建设趋势毋庸置疑。
1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价值
学籍档案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具有数量多、涉面广以及利用率高等特性,尤其是随着高等院校扩招态势增长,其管理工作难度日益增大。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下社会发展主流的必然趋势,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籍档案利用率,并缓解职工一定程度的工作压力。因此,基于信息化科技装备应用,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部门对学生档案进行编号和分类,并按照不同方式对上下级行文进行链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快速查询、智能检索等功能,其对电子信息的处理,避免了手动操作的弊端,更新速率更快,确保了相关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即时性。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所有档案类型中,学籍档案的利用占据人次的85%以上。传统学籍档案管理模式下,查询手续繁琐,方法落后,严重影响了师生服务体验。而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更加符合现代人文特性,以主动服务的方式,为需求者提供了诸多使用便利,其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尤其是,通过发挥“互联网+”档案优点,可以迅速方便地共享数据、简化工作流程、节约各项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可以通过对大量关联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及时发现新的信息,更深层次推动档案服务多样化、智能化[1]。
2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
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也逐步迈上了正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有些许问题。部分高职院校面对扩招的紧迫形势,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对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不足,相关资金资源投入减少,软硬件配备乏力,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同时还影响了使用体验。还有些高职院校对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知深度不足,简单地将之归结为收集、整理和归档,尚未建成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数据共享链接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由此导致的学籍档案填写内容有遗漏,学籍档案丢失现象时有发生[2]。面对复杂的网络互联环境,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还未真正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可能会出现病毒侵袭等安全问题,危害学生正当权益。此外,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对相关人员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然而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者未经科学、系统、专门的培训,加之其日常工作事务繁忙,其综合素质素养表现难以支持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求。
3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3.1 改善配套环境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工程,以必要的软硬件配套环境为基础,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发展,加之扩招政策实施,高职院校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对其办学承载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难度,传统手工操作显然难以满足现实教育发展需求。因此,新时期,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价值意义,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宏观调整规划,逐步提高资金、资源支持,购置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计算机、互联网等,为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学籍档案管理软件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应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延展其功能配置,逐步朝着一体化、标准化的方向努力,赋予各职能部门相应的权利,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共建,可对全文进行存储和检索,加强内部联合,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于部分高职院校资金资源不充裕的情况,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大支持力度,可设立专项资金。
3.2 提升人员素养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為社会竞争的核心,是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之本。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育阵地优势,严格筛选标准,打造一支职业素养、信息素养等综合素质高的工作队伍,支持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随着扩招步伐,逐步增加各部门人员配置,广泛吸纳优秀人才,明确其职责任务,客观考察其行为实践,以信息化管理的视角,发现其中不足,继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活动。基于此,高职院校可邀请学术大家、业务能手广泛参与,及时传导先进思想理念,树立职工服务意识,关注信息化科技发展前沿,组织内部讨论学习,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能力,并结合学籍档案管理特点,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果。同时,高职院校还需培育职工终身学习意识,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创新,依托信息化技术应用,开拓其知识视界,积累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以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求。只有在高职院校与教师的双向努力下,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3.3 加强过程控制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和前提,是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包括输入格式、输入项目以及输入代码等[3]。具体而言,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高职院校还需建立更加完备的学籍档案信息化管理机制,明确各方权责及任务,量化实施细则,对整个过程进行系统地、动态地管理,以便于为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服务。高度开放的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安全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学籍档案而言,其中涉及学生隐私,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因此,高职院校应格外注意计算机软硬件的安全管理,组织定期维护更新工作,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信息损失。而在软件方面,高职院校则可在计算机系统上加装病毒检测装置,做好防火墙保护,及时查杀病毒。同时,在计算机软件更新升级时,亦或数据迁移时,着需做好学籍档案信息备份工作,确保其中内容原始性。与一般的档案不同,学籍档案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周期性和分散性,其管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加强对整个过程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意义,是未来支撑教育发展的必要基础。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复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完善之处。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和参与此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参考文献
[1] 马宏正.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7(5):29-30.
[2] 卞婕.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办公室业务,2012(11):111-112.
[3] 鞠阿楠.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刍议[J].山东档案,2017(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