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红
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的临床综合征,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其患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对其生理、心理影响较大,严重降低了生活质量[1]。研究发现,加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能够实现对其病情的有效控制[2]。基于医院整体护理延伸服务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及住院护理的延伸,强调患者出院后的持续性护理,发挥患者和家属的参与护理能力,促进医护合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3]。本研究中将基于医院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中,探讨其对患者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均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脑、肝、肾严重功能障碍;精神病史、认知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遵守医嘱给药,出院指导等内容。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医院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护理延伸服务小组 由专科知识强、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医护人员组成护理延伸服务小组,成员包括4名护士、1名医生,统一进行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
1.2.2 建立健康档案 患者出院之前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完善档案中个人基本信息及出院时情况。
1.2.3 延伸服务内容 护理人员和医生在患者出院后2次/周电话随访,2次/月入户随访,1次/月开展专题讲座,并组建患者微信或者QQ群,在群内分享疾病治疗经验,及时回答患者疑问,延续服务共持续1年。(1)个体健康教育:出院后从饮食、用药、自救等方面入手,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指导意见。护理人员耐心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知识,详细说明服药方法、时间、剂量,严格限制钠盐摄入,监测体重及出入量,告知患者生活应保持规律、每天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可适当进行轻体力有氧活动;当心脏疾病发作时采用指导-操作-再指导-再操作的方式进行自救,从而争取时间控制病情。(2)心理指导:老年患者因疾病、家庭等因素,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耐心询问患者的感受,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通过观看心理疏导短片、讲座等形式指导患者稳定情绪、减轻焦虑、抑郁情绪,保持乐观心态。(3)家属护理指导:根据患者家庭情况指导患者家属基本护理措施,定时测量血压、记录每天出入量、督促患者按时用药等,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同时重视与患者的交流,给予其心理支持,从而增加患者温暖感、归属感,提升治疗配合度,有助于治疗过程顺利进行,提高疗效。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及护理后6个月的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1)心理状况: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判定,其中SAS评分标准:其中50分是该量表的分界值,<50分患者没有焦虑情绪,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79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标准:该量表的分界点为53分,分值越高患者的抑郁程度更严重,53~62分轻度抑郁;63~72分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4-5]。(2)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包括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总分与自我护理能力呈正比,即总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6]。(3)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进行判定,共有8个维度,每个维度均为0~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中男27例,女 19例;年龄 60~84岁,平均(71.3±4.5)岁;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标准):Ⅳ级9例,Ⅲ级19例,Ⅱ级18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 20例;年龄 60~84岁,平均(71.8±4.8)岁;心功能分级:Ⅳ级8例,Ⅲ级20例,Ⅱ级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及健康知识水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分,(±s)]
组别 SAS评分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研究组(n=46) 62.3±10.2 20.4±4.2 19.613 0.000 65.7±9.8 21.6±4.5 18.302 0.000对照组(n=46) 63.4±11.0 52.5±6.2 11.763 0.000 66.0±9.4 54.0±6.1 11.499 0.000 t值 0.497 11.053 0.149 10.305 P值 0.620 0.000 0.881 0.000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组别 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研究组(n=46) 17.13±3.82 32.47±6.29 14.138 0.000 19.37±4.53 34.56±7.52 11.735 0.000对照组(n=46) 17.21±3.44 23.16±5.87 5.931 0.000 19.45±5.27 25.34±6.34 4.846 0.000 t值 -0.106 7.339 -0.078 6.358 P值 0.916 0.000 0.938 0.000
表2 (续)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总体健康 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研究组(n=46) 51.2±4.5 71.6±6.5 17.501 0.000 67.0±9.4 85.6±8.7 9.849 0.000 50.3±4.8 76.3±7.1 20.576 0.000对照组(n=46) 51.8±5.1 59.4±5.8 6.674 0.000 66.1±8.5 74.3±7.6 4.787 0.000 49.8±4.4 60.8±6.3 9.709 0.000 t值 -0.598 9.498 0.482 6.634 0.521 11.075 P值 0.551 0.000 0.631 0.000 0.604 0.000
表3 (续)
表3 (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患者出院后常因各种因素使病情再次加重入院,据统计该病再住院率高达47%[8]。因此,避免诱发因素和预防复发对患者极为重要。老年患者由于传统文化等因素,已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知识不了解、对治疗方式也存在许多误区,加之缺乏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心理负担较重等情况,导致其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依从性比较差,进而引发疾病的复发[9]。延伸护理服务是近年来提倡的一种人性化服务模式,主要针对再入院率较高或出院后对居家护理有较高需求者,是将医院整体护理服务延伸到院外,通过院外多种形式的护理干预,使出院患者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10]。研究表明,延伸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其再次入院次数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11]。
本研究针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基于医院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在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延伸服务,帮助患者找出心力衰竭发病规律和主要诱发因素,使其掌握心力衰竭症状与体征的管理,并指导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有效的护理手段,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达到预防复发和病情恶化的目的[12-14];同时,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庭感受等进行及时的护理指导,使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等,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下接受治疗,从而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15-17];此外,加强和患者家属的接触和交流,使家属能主动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帮助和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当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能根据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有利时机[18-20]。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于医院整体护理延伸服务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显著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促进后期康复。护理后,两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该护理模式能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使其积极参与到自我护理活动中,对患者病情的稳定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护理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该模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精神健康和活动状态等,提高总体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基于医院整体护理延伸服务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