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张海青
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区位于后颅窝前外侧,由桥脑外缘、小脑半球前侧外缘组成,形状大体为一个锥形立体三角形[1]。该区空间狭小,但却集中了脑部多处重要神经,包括三叉神经、听神经、面神经、小脑前上动脉等,对人体来说十分重要[2]。CPA区是颅内肿瘤常见多发部位之一,7%~13%的颅内肿瘤位于该区,且肿瘤种类较多,来源多样,比较常见的有三叉神经瘤、脑膜瘤、蛛网膜囊肿、胆脂瘤及听神经瘤等,由于肿瘤种类较多且特征性不明显,造成临床诊断困难[3]。近几年研究显示,核磁共振成像(MRI)在CPA区肿瘤患者病情诊断中准确性较高,可准确判断肿瘤位置,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CPA区肿瘤患者80例进行MRI诊断价值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CPA区肿瘤患者80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CPA区肿瘤的诊断标准,且有头晕头疼、耳鸣、听力下降、复视、面部麻木疼痛及走路不稳等临床症状。排除标准: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肺肾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和认知障碍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23~84岁,平均(54.8±6.1)岁;经临床病理学证实,三叉神经瘤10例(12.5%)、脑膜瘤16例(20.0%)、胆脂瘤12例(15.0%)、蛛网膜囊肿12例(15.0%)、听神经瘤30例(37.5%)。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CT和MRI诊断检查。(1)CT诊断:采用Siemens 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扫描条件为高分辨率,患者均行增强前后轴位CT扫描,且进行横断面连续扫描,扫描角度一般为0°或向侧面倾斜20°,层厚度和间距均为4~10 mm,成像呈冠状面重建成像。部分患者进行造影检查,造影剂选择欧乃派克(0mnipaque)0.2 mL/kg[4]。(2)MRI诊断:采用GE Signa1.5T超导核磁共振进行扫描,患者均进行MRI平扫,36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MRI常规轴位扫描,头部正交线圈,层厚6 mm,层间隔2 mm,矩阵256×256,NEX=3。分别行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TR 2000 ms TE 90 ms)和自旋回波(SE)T1WI(TR 350~500 ms,TE I5 ms)[5]。成像层面方位:平扫使用矢状位T1WI,横轴位T2WI、T2WI、FLAIR、DWI序列及冠状位T2WI压脂序列;Gd-DTPA增强扫描使用横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Gd-DTPA剂量标准为0.1 mg/kg[6]。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CT、MRI对肿瘤的检出情况,CPA区肿瘤包括三叉神经瘤、蛛网膜囊肿、脑膜瘤、胆脂瘤及听神经瘤,并将检出率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相比较。(2)分析肿瘤患者MRI特征性表现,包括肿瘤在脑腔内的位置、囊变、内听道扩张、周围蛛网膜下腔扩张、DWI高信号、跨中后颅窝、幕上脑室积水情况。(3)比较患者及家属对CT、MRI诊断结果的满意情况,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满意+基本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T、MRI对肿瘤的检出情况比较 MRI对三叉神经瘤、脑膜瘤、蛛网膜囊肿、胆脂瘤及听神经瘤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CT,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RI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高。见表1。
2.2 肿瘤患者MRI特征性表现分析 三叉神经瘤的MRI特征为囊变、跨中后颅窝、幕上脑室积水;脑膜瘤MRI特征为内听道扩张、周围蛛网膜下腔扩张、DWI高信号、跨中后颅窝、幕上脑室积水;胆脂瘤MRI特征为囊变、DWI高信号、跨中后颅窝;蛛网膜囊肿MRI特征为囊变;听神经瘤MRI特征为囊变、内听道扩张、周围蛛网膜下腔扩张、幕上脑室积水。见表2。
2.3 患者及家属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满意情况比较 患者及其家属对MRI诊断结果的总满意度显著优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CT、MRI对肿瘤的检出情况比较 例(%)
表2 肿瘤患者MRI特征性表现分析 例
表3 患者及家属对两种诊断方式的满意情况 例(%)
人体脑部的CPA区为一个不规则的立体间隙,由桥脑外缘、小脑半球前侧外缘组成,上方为小脑幕,下方为脑桥臂[7]。此处为人体颅内肿瘤多发区,临床上将CPA区肿瘤分为两类:脑外肿瘤和脑内肿瘤,以脑外肿瘤最为常见。肿瘤多发于脑池内,有的起源于周边邻近组织后入侵CPA,有良、恶性肿瘤之分,良性肿瘤较为常见[8]。CPA区常见的肿瘤有三叉神经瘤、胆脂瘤、脑膜瘤、蛛网膜囊肿以及听神经瘤等,除此之外,还有转移瘤、室管膜瘤在该区不常见[9]。准确检出肿瘤,鉴别肿瘤位置是临床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的前提,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对三叉神经瘤、脑膜瘤、蛛网膜囊肿、胆脂瘤及听神经瘤的检出率均高于CT,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RI与临床病理学诊断结果符合率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过少有关。
不同肿瘤的形态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影像学表现也不同。听神经瘤是CPA区最为常见的肿瘤,多生长于内听道口,生长过程中会沿神经向内听道和CPA生长,因阻力较小、内听道扩大,所以较易扩散,内听道扩大可以作为准确判断听神经瘤的重要依据,90%的听神经瘤患者都会出现内听道扩大的症状[10],本研究显示亦如此。CT扫描听神经瘤和三叉神经瘤的表现较为相似,区别不大,本研究中CT诊断听神经瘤患者23例,而实际病理学确诊30例。MRI扫描表现听神经肿瘤病变一侧第Ⅶ、Ⅷ神经束与健侧相比变粗,平扫肿瘤会呈现等、低或混合密度,T1WI肿瘤常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表现不均匀,肿瘤内常见囊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本组听神经瘤囊变率为93.3%(28/30),增强扫描时会呈现均匀、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实体部分强化明显,肿瘤周围会发生轻微程度的水肿[11]。
脑膜瘤在CPA区的发病率次于听神经瘤,该类肿瘤多起源于蛛网膜的内皮细胞,可发生于CPA区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蛛网膜颗粒与蛛网膜缄毛丰富之处[12]。该区的脑膜瘤占整个颅内脑膜瘤的8%~14%,紧贴硬脑膜,跨中后颅窝向幕上生长,中年女性群体患该瘤的概率较高。脑膜瘤的瘤基底宽,血供较为丰富,CT平扫多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后呈现均匀强化。MRI在T1WI呈现等信号或信号较低,在T2WI上呈现高信号,DWI常呈现较高信号,但不如听神经瘤高。扫描增强后信号均呈现明显强化,出现“脑膜尾征”[13]。以往有研究报道,CPA区的神经鞘瘤可能会误诊成脑膜瘤,根据有无相邻颞骨局部骨可区分两者,本次研究中,3例患者脑膜瘤长入了内听道导致内听道扩大。
胆脂瘤在医学上又称为表皮样囊肿、珍珠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3%,为颅内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多发生于CPA区前中部,包括第四脑室、鞍上池等,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人群[14]。肿瘤多呈囊性,周围无明显水肿,呈现匐行性生长,沿附近蛛网膜下腔蔓延,在脑池形成塑形,本研究中患者胆脂瘤均为囊性。胆脂瘤生长相对较慢,后期症状明显,肿瘤发现时体积已经很大[15]。CT扫描值在0~20,呈现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在T1WI上信号较低,在T2WI上信号较高,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MRI扫描特点仍为T1WI信号较低且不均匀,T2WI信号高且与脑脊液相似,肿瘤形态不规则但边界清晰,沿蛛网膜下腔扩展病变,范围较大,无脑积水[16]。
三叉神经瘤起源于神经鞘膜,跨越中、后颅窝,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多为哑铃状,是颅内比较少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28%,半月节的肿瘤大多数沿着神经根生长,扩展至后颅窝,成为跨颅窝肿瘤,该处肿瘤易发生囊变;神经根处肿瘤位于后颅窝,成为CPA肿瘤[17]。三叉神经肿瘤会使病变部位一侧的卵圆孔扩大,还可引起同侧咀嚼肌发生萎缩。CT扫描会显示岩骨尖有破坏而不引起内听道破坏。MRI扫描显示三叉神经瘤沿颅中窝生长或跨颅窝生长,多位于颅窝下缘至CPA区,T1WI呈现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现高信号,肿瘤部分囊变,囊内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扫描增强时信号明显强化,囊性病变呈现环形强化,囊内无强化[18]。
蛛网膜囊肿属于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蛛网膜内病变,里面填充脑脊液,临床研究证明蛛网膜囊肿的发病机理为发育中的蛛网膜发生开裂,或者是在憩室形成或外侧裂形成时蛛网膜和脑膜合成不成功,引起囊肿,后天原因多为外伤、脑膜炎、乳突炎或者是蛛网膜出血引起网膜粘连,引发囊肿[19]。该囊肿病变不与脑室相通,约一半以上的蛛网膜囊肿位于人体中颅窝、颞叶前方。囊肿的囊液多清亮,蛛网膜细胞呈扁平形态,无上皮层及胶质。MRI影像学表现为边缘清晰,形态明显的脑外囊肿,所有信号序列与脑脊液一致,但有时因细胞出血或含蛋白量高而造成信号混乱。囊肿内部无结构,靠近脑实质发生移位,邻近颅骨发生扇形改变[20]。MRI检查肿瘤的特征表现包括囊变、内听道扩张、周围蛛网膜下腔扩张、DWI高信号、跨中后颅窝、幕上脑室积水等情况,且表现明显,本次纳入患者MRI检测特征:三叉神经瘤的MRI特征为囊变、跨中后颅窝、幕上脑室积水;脑膜瘤MRI特征为内听道扩张、周围蛛网膜下腔扩张、DWI高信号、跨中后颅窝、幕上脑室积水;胆脂瘤MRI特征为囊变、DWI高信号、跨中后颅窝;蛛网膜囊肿MRI特征为囊变;听神经瘤MRI特征为囊变、内听道扩张、周围蛛网膜下腔扩张、幕上脑室积水。且患者及其家属对MRI诊断的总满意度显著优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MRI诊断检查效果良好,得到医疗人员、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临床实用价值极高。
综上所述,MRI肿瘤影像学表现特征性高,可准确显示人体CPA区肿瘤的位置、信号、形态及边界等,肿瘤检出率高,漏检率低,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