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萍香 田华兰
PET-CT同时具备CT和PET的功能,是医学影像领域最先进的设备之一[1]。PET-CT可有效诊断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其提供的病变部位代谢、功能信息、解剖结构可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2]。应用PET-CT检查,非小细胞癌患者可确定癌细胞有无扩散并确定肿瘤分期和肿瘤良恶性性质。通过PET-CT提供的医学影像学资料,可以对非小细胞癌患者全身情况做出评估[3]。但PET-CT检查流程复杂,并且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易伴随恐惧、怀疑、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检查的进行,为保证所获取的影像学资料的质量,需给予患者心理干预和精细化护理[4]。本研究对非小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将精细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应用于PET-CT检查,以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组PET-CT检查时间、图像合格率、满意率。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间于本院就诊的患非小细胞肺癌且行PET-CT 检查者80例作为研究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进行。(1)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2009年中华医学会编著)中制定的非小细胞肺癌标准;②生存期大于三个月;③配合随访研究。(2)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精神不正常如患严重痴呆者;③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预约患者、血糖监测、交代各项注意事项等,询问受检者病症情况,向受检者简单介绍检测过程的流程,并提前一日予药疗组受检患者名单;为避免影响影像判读,嘱咐患者不随身携带手机、金属饰品等,并告知有假牙患者取出假牙;嘱咐患者不参与剧烈运动等常规注意事项。观察组给予心理安慰配合精细护理:(1)精细护理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取降糖药物与示踪剂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备用,调节病房空调温度,以患者舒适为宜;询问患者进行介入性治疗情况,近期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另择日期检查,避免黏膜损伤对影像判读产生影响;监测、控制患者血糖在7.5 mmol/L以内。嘱咐合并有胃部疾病的患者饮水200 mL,饮水时间为检查前5 min,使得胃部病变区域扩张并充分显示。观察静脉通路通畅情况,先注射生理盐水,再注射18F-FDG,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无渗漏情况发生;及时处理沾染18F-FDG的物品包括棉棒、注射器、手套等;PET-CT扫描时,设置电压120 kv,电流240 mA,转速0.9 s/转,层距设置为3~4 mm,扫描时间5~11 s,患者均取健侧卧位。指导患者不要有多余的肢体动作,不要移动身体或讲话,协助其保持正确体位;为避免摔伤,帮助患者系好束带,松紧程度应适宜,并将衬垫放好。检查完毕后协助患者下床,询问其是否感到不适,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慌、头晕等症状,若出现上述症状,则应立即给予葡萄糖。检查结束后,嘱咐其大量饮水,以加快体内显像剂残余的排出速度。(2)心理安慰。了解患者一般心理情况。通常情况下,患者对PET-CT检查技术的了解较少,从各种渠道听闻PET-CT检查的放射性等,导致患者对PET-CT检查有恐惧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各种疑问认真解答,耐心讲解PET-CT检查设备的相关知识;让患者知晓PET-CT检查的高安全性、无创、低放射性等优点;必要时展示医师工作年限、高级职称、学历等,使患者信心增强;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用亲切的态度和患者进行交流;纠正患者错误观点,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检查、面对疾病。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非小细胞癌患者图像合格率,不合格因素有:本底显影、运动伪影、示踪剂污染等;(2)比较两组非小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时间;(3)比较两组满意率:选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定,评定内容包括对心理辅导满意评分、对护理满意评分各50分,总分100分,60~100分为满意,0~59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患者年龄35~71岁,平均(52.52±7.45)岁;男23例(57.50%),女17例(42.50%);体重(63.48±3.72)kg。对照组患者年龄37~72岁,平均(53.54±7.61)岁;男24例(60.00%),女16例(40.00%);体重 47~73kg,平均(62.48±4.9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PET-CT图像合格率比较 给予精细护理配合心理干预的观察组PET-CT图像合格率为97.50%,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PET-CT检查时间比较 给予精细护理配合心理干预的观察组PET-CT检查时间为(17.57±2.74)min,低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3.44±2.8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PET-CT检查满意率比较 给予精细护理配合心理干预的观察组PET-CT重复满意率为97.50%,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SAS评分比较 给予精细护理配合心理干预的观察组SAS评分低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观察组(n=40) 56.52±6.24 37.65±4.57 3.542 <0.05对照组(n=40) 55.84±6.54 48.95±5.28 2.165 <0.05 t值 0.575 3.571 P值 >0.05 <0.05
作为新型影像高科技仪器,PET-CT显像具有性价比高、快速、准确、安全、早期诊断等优点[5-6]。PET-CT由正电子发射断层和计算机断层双断层成像[7-8],其原理是通过18F-FDG的示踪作用以显示患者全身血流灌注状况、各脏器功能、物质代谢细胞增殖及受体分布[9-10]。PET-CT检查是诊断非小细胞癌及分期的重要手段[11-12],大多数非小细胞癌患者在检查前对PET-CT检查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13-14],导致患者在PET-CT检查过程中有不恰当的配合,从而对PET-CT影像质量有影响[15-16],在极端情况下部分患者甚至要进行延迟显像第二次PET-CT检查[17],不仅增加了患者所受的辐射,还影响治疗的时机[18-19]。精细护理建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20-21],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精细化处理多细节的护理方法,由护士和医师根据患者的需要、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和严重程度[22],筛选出护理过程存在的相关问题,尽可能运用护理中的可利用资源和相关专业知识加以解决[23]。有研究对精细化护理在PET-CT检查中的意义予以阐明,精细化护理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效果仍有限。李丹等[11]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对疾病不确定的认知等诸多心理问题。本研究遂以心理干预配合精细化护理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ET-CT的检查质量。心理干预是指以相关理论为指导按一定步骤方法、有计划地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个性特征或心理活动施加干预[24-26],以解决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多方面心理问题,增强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心理干预对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观察能力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干预帮助主要在通过和患者交流的方式来实现。护理人员通过因人而异的沟通方式,在面对不同年龄、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时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沟通方法,以合适的方式引导患者放下心理包袱,积极面对检查。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ET-CT图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ET-CT检查时间为(17.57±2.74)min,对照组PET-CT检查时间为(23.44±2.87)min,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ET-CT检查满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AS评分为(37.65±4.57)分,对照组为(48.95±5.28)分,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非小细胞癌患者接受PET-CT检查时,因为对PET-CT检查方法了解不多、不清楚配合要点,导致患者检查中存在依从性降低、配合不当、情绪紧张等问题,从而影响图像质量,而精细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可以通过细致的护理和语言交流提高患者机芯PET-CT检查的依从性,并且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提高检查质量,使患者对PET-CT检查过程更为满意。
综上所述,精细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非小细胞癌患者PET-CT检查效率、图像质量和满意度,可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