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管理对策

2018-12-26 03:34苏云鹏赵媛杨冠英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状况量表问卷

苏云鹏, 赵媛, 杨冠英

轻度的焦虑和抑郁在正常人群中普遍存在,过度、持续的焦虑和抑郁会导致心理疾病。当前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困难等因素的存在,使部分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1]。同时,大学生存在通宵上网、熬夜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和学习效率[2]。焦虑和抑郁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可能导致酗酒、辍学、自杀等行为[3]。医学生因学业周期长、专业实践性强、就业面窄等原因,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出现失眠[4]。鉴于此,本研究对护理学院大学生失眠、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探讨,并提出健康管理对策,为今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某高校护理学院全日制全体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调查865人。

1.2 研究工具及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的研究方法,于2016年4月,采用整群抽样调查对护理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使用国际公认且常用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同时了解性别、年龄、年级、籍贯等人口学资料。阿森斯失眠量表共8个条目,每条从无到严重分为0,1,2,3四级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共20个条目按1~4级评分:①很少;②有时;③经常;④持续。焦虑自评量表(SAS)20个条目按按1~4级评分:①很少有;②有时有;③大部分时间有;④绝大多数。失眠、焦虑、抑郁3个量表评分评定的中国成人常模临界值分别为4分、50分和53分,分值越高,相应症状越明显。

1.3 质量控制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认识,掌握调查技巧,控制调查偏倚。在现场调查前随机抽取50人做预调查,目的是为检验问卷的可行性及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调查问卷的内容有较好的理解。现场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对护理学院全体学生均进行调查。大四实习生以实习小组为调查单位,由组长负责召集,由经统一培训过的调查员进行调查。首先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强调匿名、保密和知情同意原则。问卷由学生自填,现场发放问卷,现场收回。及时核查问卷的完整性,如果发现漏项、空项和逻辑错误,则由学生现场补充和修改。共发放问卷880份,回收问卷873份,有效问卷865份,问卷有效率99.08%。

1.4 数据处理

使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2次录入有效数据,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包括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LSD-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865名大学生,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88±1.86岁。男生132人,占15.26%;女生733人,占84.74%。云南省户籍712人,占82.31%;外省户籍153人,占17.69%。汉族802人,占92.72%;其他少数民族63人,占7.28%。大一年级252人,占29.13%;大二年级85人,占9.83%;大三年级253人,占29.25%;大四年级275人,占31.79%。

2.2 失眠、焦虑和抑郁状况

按照3个量表的评分原则进行评分,计算大学生的失眠、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大学生失眠评分为6.95±4.57分、焦虑评分为21.31±20.77分、抑郁评分为44.07±10.52分。73.87%(639/865)大学生无睡眠障碍,26.13%(226/865)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状况;75.49%(653/865)无焦虑,24.50%(212/865)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状况;76.30%(660/865)无抑郁,23.70%(205/865)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在检验之前首先做正态性检验,失眠、焦虑、抑郁评分分布均属于正态分布(P分别等于0.206,0.221,0.167)。统计分析显示,失眠、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失眠、焦虑、抑郁状况有差异(P>0.05)。见表1。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比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失眠和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焦虑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进一步做两两比较的LSD-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大二和大三失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年级失眠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状况大一<大二(P<0.01)、大一<大三(P=0.003)、大一<大四(P<0.01)、大二<大四(P<0.01)、大三<大四(P<0.01)。同时,除了大三和大四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各年级抑郁评分两两比较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状况大一<大二(P<0.01)、大一<大三(P=0.005)、大一<大四(P=0.012)、大二>大三(P=0.034)、大二>大四(P=0.016),见表3。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失眠、焦虑、抑郁状况比较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失眠、焦虑、抑郁状况比较

2.3 失眠、焦虑和抑郁相关性分析

以大学生失眠、焦虑和抑郁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失眠与焦虑呈正相关(r=0.258,P<0.01),失眠与抑郁呈正相关(r=0.277,P<0.01),焦虑与抑郁呈正相关(r=0.668,P<0.01)。见表4。

表3 不同年级大学生失眠、焦虑、抑郁状况两两比较

表4 大学生失眠、焦虑和抑郁评分相关性分析 r,P

2.4 失眠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失眠状况为因变量Y(失眠为1,不失眠为0),以焦虑、抑郁以及人口学特征为自变量X(年级为多分类变量,以大一年级为对照;其他2分类变量性别以女性为对照,民族以少数民族为对照)进行向后逐步回归法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OR=5.864,P=0.000,95%CI:2.307~6.863)、抑郁(OR=3.534,P=0.000,95%CI:1.227~5.006)是护理学院大学生失眠的影响因素。见表5。

表5 失眠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失眠、焦虑和抑郁状况

本次研究显示,分别有26.13%、24.50%和23.70%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和抑郁状况。从量表评分来看,大学生失眠量表评分(6.95±4.57)高于临界值(4分),而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临界值,说明失眠状况更为严重。焦虑和抑郁发生率高于周歆和李建明[5]对相同人群的研究报道(16.00%和21.00%)。失眠、焦虑和抑郁评分与张凤梅等[6]研究结果相比,焦虑评分较低,而抑郁评分较高;但失眠评分无法比较,因为量表不同,其研究用的是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说明与一般大学生比较,护理学院大学生焦虑症状较轻,而抑郁症状相对较重。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比较,3个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赵川等[7]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护理学院特殊的学生性别构成(84.74%的是女生)有关。年级越高,大学生失眠状况越严重。大一年级学生抑郁状况最轻,大二学生抑郁状况最重。大二学生抑郁状况最重,同时失眠状况与大三无统计学意义,可能和样本量较少有关。护理学院大二年级学生仅有85人,明显比其他年级少,这是由于因为各种原因当年学校缩减招生计划所致。大二年级样本量少,可能导致代表性不好,从而影响失眠和抑郁的均数。高年级大学生的抑郁和失眠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可能原因是学生既要面实习和毕业的压力,又要面临就业、考研的压力[8]。护理学院大四的学生均在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护理临床实习工作环境特殊,实习生活枯燥,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且工作班次本身会扰乱护生的睡眠规律性[9]。同时面临毕业的恋爱问题、个人经济情况,以及带教老师的态度不好等各种因素,影响高年级护生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部分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眠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3.2 焦虑和抑郁均是失眠的促进因素

失眠与焦虑呈低度正相关,失眠与抑郁呈低度正相关,焦虑与抑郁成中度正相关。这与王道阳等[10]研究结果相似。多因素分析显示,焦虑和抑郁均是失眠的促进因素。睡眠质量是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也跟压力、情绪、人格、攻击性以及心理健康等关系密切[11]。有研究显示,农村生源、家庭经济条件差、入学时非自己选择专业、就业压力大、实习压力大、学习成绩差、不喜欢与人沟通等是护理专业学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12]。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睡眠习惯、作息时间不规律、网络成瘾、健康状况、饮食习惯是影响学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13-14]。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会引起失眠,失眠又会加重焦虑、抑郁,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存在夜间通宵上网、白天在课堂睡觉的情况,不仅严重打乱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同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挂科、补考,从而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各种心理问题的存在又加重失眠。

3.3 健康管理对策

3.3.1 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管理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学校要设立专门的学生健康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制定学生健康管理方案和引入健康管理系统。在大一入学后就进行健康管理,通过定期体检、心理咨询,建立健康档案,持续分析评估,反馈给学生,如此循环反复,以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15]。本次研究显示,焦虑和抑郁是失眠的促进因素,那么焦虑、抑郁可能是失眠的早期症状。所以,对于大一就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学校心理辅导员要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找到焦虑、抑郁的原因,积极应对,及早改善心理状况,避免发展为失眠或者更为严重的其他心理疾病。

3.3.2 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存在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个性化干预,督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16]。高校首先要做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分析本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本校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目前面对的主要困难,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主要通过选修课、专家讲座、校园网络、宣传栏、宣传材料等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以预防为主。对于高年级的大学生,特别是对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重点在于心理疾病的预防和应对,这时候一对一的干预模式更有效,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要做好就业指导,正确处理实习、就业、恋爱、考试等相互关系,处理好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3.3 加强高校作息制度的管理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同时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严格的学校作息制度管理是养成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措施。学校制定科学的学生作息制度,定时熄灯,定时睡觉,同时制定晚睡点名制度,避免大学生到网吧通宵上网行为,才能保证大学生良好的睡眠质量和学习效果。

3.3.4 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健康管理 首先,大学生要关注和重视自身心理健康,要保持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业、就业、恋爱等问题。其次,大学生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健康习惯,杜绝通宵上网、酗酒等不良行为。同时注意调整好心态、管理好情绪,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掌握良好人际交往技巧,学会释放和减压。有心理困惑及面对困境时,及时与老师、同学沟通,主动寻找帮助,疏导心理,调整心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状况量表问卷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问卷网
安全感,你有吗?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