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思芳, 张琴, 张兰, 蒋春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为8.2%,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是目前对于COPD的治疗大部分限于住院期间对急性症状的缓解,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治疗不能得到保障,患者对于COPD的长期治疗认识不足,不能够很好地完成院外的自我管理,导致疾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对COPD患者采用整体治疗策略并观察其效果。
选取2015年1—12月西安某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收住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100例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为51~73岁,平均年龄为52.5±2.1岁。对照组100例患者,男54例、女46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为52.3±2.2岁。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COPD诊疗指南的判断标准,吸入支气管舒张药FEV1/FVC低于70%;②年龄不低于45岁;③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够配合随访调查[3-4]。排除标准:①认知能力障碍;②年龄小于45岁;③伴随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气胸、恶性肿瘤;④处于急性发病期且无法接受延续治疗的患者[5]。
对照组采用常规诊疗模式及策略,包括用药管理、呼吸功能训练、基础治疗等措施。干预组采用整体治疗策略,即规范管理和延伸治疗模式相结合,生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治疗相结合。具体管理措施如下。1)临床评估:治疗人员需要在患者住院后24 h内完成对患者的首次入院评估,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生活习惯、运动耐力、心理状况以及营养吸收等方面。评价指标包括SGRQ调查表、BODE指数评价表、首次入院评价表、肺功能检查等。2)功能锻炼:①呼吸体操。在熟练掌握腹式呼吸的基础上进行扩胸、弯腰、下跨、伸展运动等动作练习,每日2~3次,每次10~15 min。②耐力训练。主要训练内容为全身运动(如慢跑、散步等运动项目)、上肢肌力运动(如扩胸运动、肱二头肌屈曲运动、抬高手臂运动等运动项目)、下肢肌力运动(如坐站交替运动、来回走台阶等运动项目)。3)人文医学理念的治疗方式:在学习钟南山院士医学人文精神理念的基础上[5],系统地采取了心理疏导法、放松法、冥想法、医护关怀法、家属关怀法等综合措施,纠正患者由于慢阻肺所产生的精神压力及思想障碍对健康恢复的失望情绪。在医护关怀法的实施中,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录像和临床资料,以临床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为例,以形象生动的事例,让患者看得见听得着,学有榜样,治有目标,这样大大地解除了患者的忧虑情绪,增强了患者康复的勇气和信心;在家属关怀法的实施中,通过微信群及电话,在患者出院后,经常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让患者家属充当患者康复的心理社会医生,对患者的生活行为进行监督纠正,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收到较好效果。其具体方法详见延续治疗措施。
延续治疗措施如下。1)电话随访:出院后第2天以及3个月内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3个月后每月电话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在家中呼吸情况以及家属需要知道的治疗知识,根据家属提供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健康治疗知识宣教[6-7]。2)家庭随访:出院1周后需要进行随访调查,至患者家中观察自我管理及治疗情况,观察是否坚持合理用药、运动锻炼、充足的休息以及饮食平衡,并根据家属的知识结构给予再教育[8]。3)网络随访:①组建微信群。指定两名研究人员作为微信群的管理者,负责日常维护。②微信群交流。分为随时交流和定时交流两种方式,随时交流是指出院后,病人可以随时发布咨询问题,由在线医护人员与之交流,解答病人的问题。定时交流时间为出院后每个月第一周星期五的15:30~17:00,检查病人康复效果,鼓励并督促患者进行康复[9]。此外,定时交流过程中根据病人的咨询问题,必要时给病人进行集体在线教育,通过网络、短信、电话随访以及医院复查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并合理评价健康教育的结果,了解患者及家属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以及患者的遵医嘱行为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健康教育计划。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状况、生命质量(使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运动耐力(body mass index,airflow obstruction,dyspnea,and exercise capacity,BODE)、患者满意度(使用调查问卷评估)、住院时间、再次入院次数等情况指标的差异。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两组患者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观察组在治疗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再次入院次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SGRQ评分及BODE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SGRQ评分及BODE指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a 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b P<0.05
观察项目 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肺功能 FEV1(L) 1.26±0.52 1.79±0.62ab 1.27±0.58 1.44±0.51a FEV 1/FVC(%) 43.92±11.58 50.94±11.72ab 44.52±11.19 45.52±10.83a FEV1%Pred(%) 56.03±6.8 63.24±4.34ab 47.27±6.92 59.74±4.99a SGRQ评分 52.14±15.92 41.04±16.30ab 53.13±16.51 48.00±15.24a BODE指数 4.94±1.96 3.42±1.83ab 5.02±2.34 4.38±1.94a
表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再次入院次数方面的差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同时也是危害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该病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相关文献指出,COPD死亡率在疾病死亡率中排名第四,且我国约有4 000万COPD患者,每年由于COPD死亡的人数超过100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该病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不断增长。
COPD患者常因活动性呼吸困难,导致患者有意识地减少活动量,但是这又会导致呼吸肌肌力和运动耐力下降,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患者的活动能力又进一步下降,长此以往,将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本研究中指导患者进行呼吸体操及耐力训练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肉功能锻炼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呼吸机疲劳,改善呼吸肌的运动耐力及肌力,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提升呼吸肌群储备能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11-12]。
规范诊疗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采取整体有效的管理,在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基础上,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病情发展、临床用药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因人施治,保障每一位患者切实的临床疗效,使得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人文医学治疗和社会医学中的社会治疗有类似的内容,是现代医学正在探索和倡导的新的治疗方法。在实施中,结合慢阻肺形成的危险因素,对患者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进行分级,比如,吸烟一般为最高级别的危险因素,家庭油烟也为级别最高的危险因素,嗜食辛辣、少吃蔬菜为第二类危险因素,这些都力劝患者坚决有力的避免。冬季寒冷、季节变化等自然危险因素,也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劝说有条件的患者冬天去南方过冬等予以避免,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规范诊疗及加强型后续治疗是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管理,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病情发展、临床用药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并以此明确治疗目标,制定科学的治疗计划,因人施治,进而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切实临床疗效,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延续性医疗治疗干预策略,不但能够延长总体医疗时间,加强治疗服务的效果,也能通过对疾病的全程精细化管理实现对疾病的有效干预,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有效的规范诊疗及加强型延续治疗,既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能力,还能提高患者对临床服务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再次入院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