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64排螺旋CT灌注扫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对比分析

2018-12-26 07:15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5期
关键词:敏感性特异性肝癌

(南阳豫西协和医院影像科,河南 南阳 474500)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类型,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中居于第2位,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1]。从生理解剖角度来看,肝脏位于上腹部深处,外侧由肋骨遮挡,因此肿瘤形成后具有隐匿性,早期不易发现。多数患者确诊时,肿瘤已经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由此可见,采用有效手段早期确诊并积极治疗,能抑制病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2]。基于此,本文对我院75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了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64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灌注扫描的诊断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早期肝癌患者75例,其中男40例(53.3%),女35例(46.7%);年龄48~79(59.4±6.3)岁;病理结果:良性23例(30.7%),恶性52例(69.3%);肿瘤直径≤2 cm 14例、>2~5 cm 36例,>5 cm 25例。

1.2纳入和排除标准依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3],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2)经病理学检查确诊;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病史患者;2)排除传染性疾病患者;3)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患者。

1.3研究方法

1.3.1 仪器设备 MRI检查选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美国GE公司);CT扫描选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

1.3.2 MRI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首先选择T1WI、T2WI序列进行常规扫描。其中T1WI参数设置为TR 190.0 ms、TE 4.7 ms、层距2.2 mm、层厚6.0 mm,扫描时间36.0 s;T2WI参数设置为TR 10 588.0 ms、TE 93.1 ms、层距、层厚不变,扫描时间265.0 s。然后动态增强扫描,对比剂选用钆喷酸葡胺,缓慢注入肘静脉,速率控制在2 mL·s-1,分别在20.0 s、45.0 s、240.0 s时采集图像。

1.3.3 CT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肝部开始、到肋膈角入口处为止。参数设置为管电流250 mAs,管电压120 kV,层厚1 mm。扫描期间指导患者平静呼吸,使用腹带加压减少呼吸伪影。增强扫描使用碘海醇50 mL,利用高压注射器缓慢注射,速度控制在3~5 mL·s-1,然后处理图像,观察肝脏和肿瘤情况。

1.4观察指标[4]以病理诊断为准,观察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针对不同类型肝癌、不同大小病灶,对比MRI和CT诊断的准确性。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8.0处理相关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75例患者中,MRI检出恶性46例、良性21例,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91.3%;CT检出恶性43例、良性20例,敏感性为82.7%、特异性为87.0%。见表1。

表1 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n

2.2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比较MRI和CT在不同类型肝癌种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类型肝癌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n(%)

2.3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比较病灶直径越大,MRI和CT检出率越高,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病灶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n(%)

2.4影像学特征分析CT常规扫描可见肿瘤边缘不规则,呈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可见肿瘤血供丰富,对比剂快进快出。病灶处肝体积明显增大、肝门变形移位,且形成门脉内瘤栓,周边组织浸润或受压。MRI造影可见肝癌在T1WI上呈现低信号,边界模糊;在T2WI上信号高于周边肝组织;增强扫描可见肝实质部分信号增强,具有清晰的边界。

3 讨论

肝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不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发病过程具有复杂性。就目前而言,除了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外,酒精、性激素、水源污染、亚硝胺等均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联密切[5]。肝癌患者在发病早期没有典型特征,中晚期则具有明确的肝区疼痛,伴有腹胀、乏力、消瘦,少数患者还会出现黄疸、低热、消化道出血等,降低了生活质量。选择一种安全高效的诊断方法,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在诊断方面,传统技术为超声,虽然应用时间长,但缺点是诊断准确性低,不利于影像学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进展,CT和MRI诊断技术快速发展,成为诊断早期肝癌的主要手段。其中,CT灌注成像是X线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能分辨不同密度的实体组织,全面了解脏器情况。以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为例,应用价值如下[6]:1)确定病灶的位置、数量、形态,以及和主要血管的关系;2)为肿瘤的性质鉴别提供依据,也是放、化疗定位的基础;3)通过观察周围组织器官,确定是否存在瘤灶。实践证实,CT灌注诊断能发现微小的、隐匿的转移病灶,由于恶性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因此灌注指数明显升高;而良性肿瘤的灌注指数变化不大,成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MRI诊断的原理是分析肿瘤和血管的关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7]显示:MRI的组织分辨能力较强,信噪比高,能够区分直径为0.5 cm的病灶;2)通过不同的增强方式,反映出不同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3)可以评估组织间的渗透压变化,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而明确肿瘤侵袭的强弱程度。本研究以75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过对比分析发现,MRI诊断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91.3%,CT诊断的敏感性为82.7%、特异性为87.0%,比较相近。另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癌,2种诊断方法的结果也相近;针对不同大小的病灶,病灶直径越大,MRI和CT检出率越高,其中直径>5 cm的病灶2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均为100.0%,这与以往研究[8]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肝癌患者,MRI和64排螺旋CT灌注诊断结果相近,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敏感性特异性肝癌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