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占芭花开璀璨 舞姿交融茶更香
——老挝茶产业考察记

2018-12-26 03:43:24权启爱陈叙达郑旭霞王晓云
中国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区鲜叶茶业

权启爱,陈叙达,郑旭霞,王晓云

1.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08;2.杭州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310024;3.杭州诸子百家茶业有限公司,310024

应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的邀请,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发展部部长陈叙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权启爱,杭州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郑旭霞,杭州诸子百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云等4人组成的老挝茶叶考察组,于2018年4月至5月初对老挝茶产业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和对老挝茶产业发展的初步认识简述如下。

一、考察简况

2018年4月,考察组一行乘机抵达老挝首都万象,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母公司——老挝三江集团丁国江董事长接待了考察组全体成员。丁董事长简要介绍了老挝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和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在老挝的茶叶经营和发展概况。老挝三江集团是一家综合性中资集团,旗下拥有老挝三江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号称中国全球境外八大专业中国商品批发市场之一的老挝三江国际商贸城及拥有老挝最大锡矿的老挝波宁班少矿业有限公司、老挝自然资源开发公司、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和老挝三江大酒店(四星级)等子公司。

随后,老挝农业部官员会见考察组成员,并召开座谈会就老挝茶产业发展和考察组活动交换意见。老挝农业部种植司司长等10余人参加座谈会。种植司司长维莱苏·肯纳翁(Vilaysouk Khennavong)对考察组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老挝茶产业发展现状和老挝政府把茶业作为主要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他说:“老挝南、中、北都可种茶,特别是北部上寮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古茶树,发展茶产业的条件良好。老挝政府已确定把茶业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产业,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大环境下,考察组一行来老挝开展茶产业考察,期望你们通过考察,能对老挝大面积茶树的保护和开发建言,为中老两国的茶叶技术合作牵线搭桥,促进两国茶业界更为紧密的合作。”

在随后的一周时间内,由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云春和技术人员全程陪同,考察组对老挝茶区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现状进行了较全面了解,在老挝茶区的茶园和金占芭公司茶厂内,就茶产业发展相关技术进行了认真考察和交流,对老挝种茶农户进行了访谈,汇集了老挝的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和茶文化领域的相关技术资料,最后向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反馈了考察情况并提出茶产业发展建议,圆满完成考察任务。

二、自然环境优越,植茶条件良好

老挝,全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北与我国云南滇西高原相邻,东部与越南、南部与柬埔寨、西部与缅甸和泰国接壤,系中南半岛上唯一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家。老挝国土面积23.68万km2,人口680.37万人(2014年)。老挝南北狭长,发源于我国的湄公河流经老挝西部达1 900 km,作为与缅甸的界河段长234 km,与泰国界河段长976.3 km。老挝全境80%为山地和高原,自北向南分为上寮、中寮和下寮。上寮地区地势最高,其中川圹高原海拔2 000~2 800 m,东部边境为长山山脉构成的高原,西部系湄公河及其支流形成的谷地、沿岸盆地和小块平原。

老挝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明显的四季区分,仅雨、旱季分明。全境范围内雨量充沛,5—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全国平均年降雨量最少年份为1 250 mm,最大年份达3 750 mm,一般年份2 000 mm。全国年平均气温20~26℃,既无寒冷,又无酷热。老挝森林覆盖率达50%以上,所产柚木、花梨木世界著名。

考察组此次考察的重点为老挝北部上寮地区,由万象出发兵分两路,一路乘汽车、一路乘飞机前往琅勃拉邦,会合后再一同乘汽车前往著名的沙耶武里省茶区。万象到琅勃拉邦全程约400 km,汽车需8~10 h;琅勃拉邦省会到沙耶武里省省会路程为200 km,汽车需5~6 h,从沙耶武里省省会,到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分公司即沙耶武里茶场和茶厂尚有1 h的车程。

老挝全国仅有3.5 km铁路,尚无高速公路,除万象到一些主要省城有飞机可搭乘外,往日湄公河航运发达,万象到各省可乘船前往,近年随着汽车运输条件改善,各地间的交通已主要靠汽车。在去沙耶武里茶区考察途中,多泥土公路,狭窄并崎岖不平。因老挝历史上从未遭遇过大工业的侵染,故一路上景色美不胜收,满目巍巍群山,连绵起伏,原始热带雨林,郁郁苍苍,长空百鸟翱翔,雨后山谷彩虹,美丽的原生态风光如诗如画。汽车蜿蜒行驶在原始森林里绿树、鲜花簇拥的山间道路上,随处可见国内十分珍贵的石斛附生在一些大树树干上,开着各种颜色的鲜花,类型繁多。有一种花特别受到老挝人的崇敬并引以为傲,那就是原生于南美、老挝人称之为金占芭花的鸡蛋花,城市大街小巷的路旁、乡间公路两侧和原始森林中都随处可见,从4—5月到10月间反复开花,满树大而娇艳的花朵,颜色各异,为老挝的国花。在山区能够看到的老挝农家,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闲生活,身临其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纯净自然、适合农耕的传统农业国——老挝。

老挝特别是北部上寮区域,正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空气湿润、土层深厚、森林覆盖率高、土壤腐殖质含量丰富,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故老挝农业部领导在作老挝茶叶发展前景介绍时,反复强调老挝植茶条件优越,古茶树分布广阔,茶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三、老挝茶区和茶树种植

据老挝农业部介绍,老挝北部的川圹、沙耶武里、丰沙里等省古茶树广泛分布,是老挝的重点茶区,现有茶园1 200 hm2,但因缺乏先进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茶产业发展缓慢。近年来,老挝政府号召“发展茶叶生产,种茶使边远农户致富”,并极力支持老挝三江集团旗下组建以老挝国花命名的“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授权其为“老挝古茶树长期保护、开发单位”,具体实施老挝茶产业的开发。几年来,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利用其雄厚的实力,先后在老挝沙耶武里和川圹等省古茶树重点分布区建成了多家茶鲜叶收购站点和3家规模化的茶叶初制加工厂,古茶树保护、利用和茶叶加工基地初步形成。公司坚持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并重,投入了大量技术、人力和物力,使不少区域的茶树恢复生机,茶叶加工品质显著提高。

在沙耶武里省茶区,考察组成员与公司领导、技术人员,每天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辗转在大山之中考察,往往是穿越很长一段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后才能够发现生长在崇山峻岭中的古茶树,再翻过一座山又是一片古茶树展现在山坡上,如此大面积的古茶树,令人赞叹不已。有时还可看到零星的几户人家掩映在热带雨林和大片高大的古茶树间。

老挝茶区分布的茶树,为大叶种乔木和小乔木型,茶树普遍枝干粗壮,树势苍老,枝叶稀疏,多数枝干上长有苔藓。老挝茶区的大乔木型茶树,大多一棵、两棵零散生长在小乔木茶树丛中、路边或居民的房屋旁,树形高大,10余m高,有的树干一人难于合抱。而小乔木型茶树多成片分布,树高在2 m以上,因从未修剪,树势衰老严重。考察组人员曾向当地村民打听这些古茶树的来历,多数人不知道,也有人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是祖宗留下的。考察人员在老挝期间曾看到一本介绍老挝古茶树的宣传资料中写到:“大约在1 000年前,有一群华夏先祖们赶着马帮,沿着‘茶马古道’来到了老挝的群山峻岭之中,将大量茶树种在了气候湿润的甘蒙高原上。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种茶人一去未返,把一片片茶树遗落在了高山峡谷中,至此,这些茶树一直处于原生状态。”“依仗着绝佳的生态环境和森林中汲取不尽的营养,也依仗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历尽沧桑,跨越千年光阴一直存活至今,它们创造了生命奇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珍稀古茶树。”考察人员还在山上的古茶树群落中,看到1棵分枝多而粗壮、高达10多m的灌木型古茶树,树上挂牌写着“树龄950年”,向陪同的当地人询问以上资料和标牌记载时间的依据时,他们说历代老人都讲茶树是在澜沧王国建立以前就种下了,茶树的树龄是推测而来。经查,澜沧王国建立时间为1353年,蒙古宪宗三年(1253)忽必烈征服了与老挝相邻的大理国,在此前后是否有马帮访问老挝并种下茶树,有待今后考证。

老挝的古茶树多数种植在热带雨林间的坡地和较成规模、土壤深厚的台地上,不少株、行距为2 m左右,说明栽种时对环境和土地的选择较严格,这些古茶树多数还一直为当地居民采摘和利用。老挝的古茶树大部分缺乏管理,不施肥更不施化肥和农药,长势差,不少茶树仅顶部有芽叶,加上不论是乔木型还是小乔木型茶树,均需攀爬至树上采摘,采摘困难,故产量极低。老挝的雨季为茶叶加工季节,一些邻近村庄的茶树嫩叶在雨季被采下用于制茶。到了旱季本应停止采摘以恢复树势,但当地农家在枝条顶端一芽四五叶的新梢刚长出时便把新梢枝叶全部采下用于加工酸茶,不少还是将枝条攀下采摘,故凡生长在有村民居住的村庄周围的茶树就更衰老。

近几年,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对老挝全境古茶树进行了深入调查,了解了老挝茶园情况,并在茶区特别是沙耶武里、川圹两省与当地村民订立承包合同,公司负责技术普及和指导并收购鲜叶,以村为单位,村长具体负责,由村民负责茶园管理,采摘鲜叶出售给公司。这样一来当地村民的茶园收入显著增加,并且部分村民进入公司的茶叶加工厂当制茶工人,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公司斥巨资修通了进入茶区的大小道路,改善了进出茶园的通行条件。并专门从中国聘请茶叶技术人员,到茶区传授茶树种植和加工技术,手把手传授地块整理、除草、施有机肥、修剪整枝、缺株茶树补种、积水茶园开排水沟、合理采摘和茶树留养等技术,现不少茶园中的杂草和杂树已得到清除,树势逐步恢复,不少茶树已枝繁叶茂,显现勃勃生机。

四、老挝的茶叶加工和茶叶品质

老挝当前主要的茶叶产品有红茶、绿茶和一种特殊品质的酸茶,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专门从中国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请去制茶技师传授茶叶加工技术,显著改善和提高了老挝古茶树产品品质。

1.老挝古茶树鲜叶特征

老挝茶区的茶鲜叶持嫩性好,一芽三四叶仍十分嫩软。老挝的家常菜茶叶炒蛋,系用一芽一叶到三叶古茶树鲜叶在热水中焯一下后炒鸡蛋,这道菜的味道甚好,茶味清香爽口,香而不感苦涩,就如我国韭菜或香椿炒蛋一样普遍。这也说明老挝古茶树的鲜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较低,品质良好。

2.老挝古树红茶的加工

老挝生产的古树红茶为条形红茶,加工设备从中国引进。古树红茶的鲜叶原料普遍为大叶种一芽一二叶鲜叶。应用红茶萎凋槽萎凋(图1),有时上萎凋槽前在竹帘上日晒约15 min;6CR-55型揉捻机揉捻,采取轻揉、两段或三段揉;解块后用框架式发酵设备发酵,因老挝常年气温维持在25~30℃,发酵室温度一般在25℃左右,不会超过29℃,空气湿润,只要在发酵间室内稍事喷雾加湿,则可保证揉捻叶在2~3 h发酵均匀而良好;发酵叶用手拉百页式烘干机(图2)或自动链板式烘干机干燥,干燥分两段,中间充分回潮,出茶后待茶叶凉透,装袋贮存。

图1 老挝红茶加工用萎凋槽

图2 手拉百页式烘干机

老挝金占芭茶叶有限公司加工的红茶产品(图3),条索紧结,色泽乌黑油润,匀净而显金毫;汤色红艳明亮,似高级葡萄酒般靓丽,显金圈;香气清高,花果香显著;滋味鲜爽浓醇,饮后微微甜香滞留齿间,堪称品质优秀的古树红茶。

3.老挝古树绿茶的加工

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茶,系作为饼茶原料茶的晒青绿茶,公司在室外建有晒茶架,晴日室外晒茶,同时建有大型玻璃晒茶车间,从而保证全天候的晒青茶加工(图4)。

图3 老挝生产的红茶产品

图4 晒茶架和晒青

晒青茶使用的鲜叶原料一般为一芽二三叶古茶树鲜叶,用萎凋槽摊放,摊放至含水率达68%~70%时,投入杀青。在鲜叶量较少时,使用锅口直径108 cm、质量50~86 kg的铸铁锅杀青。当地人认为,杀青锅的质量愈重即锅壁愈厚,蓄热性能越好,制茶品质就更优越,这种大型炒茶锅多委托我国云南茶机厂铸造。炒茶灶用砖和黄泥构筑,炒茶锅置于灶上,前低后高约前倾30°,以木柴为燃料。作业时每锅投鲜叶5 kg,每锅1人用手或木叉翻炒鲜叶(图5)。下锅时鲜叶与锅底接触发出“啪啪”爆响,炒茶人翻炒加快,随着水分的散失,锅温稍降,翻动减慢,直至叶质变软,减重约40%。出锅摊凉,冷却后送去揉捻、晒青,至含水率10%左右收堆贮藏,最后经压制形成饼茶。在鲜叶量较大时,则采用6CS-90或6CS-10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要求与手工杀青相同,但老挝制茶工认为手工杀青品质更优。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晒青绿茶,芽叶自然较细嫩,滋味鲜爽,无苦涩味,极具老挝茶的品质特色。

图5 手工杀青

4.老挝酸茶的加工

老挝的茶产品中,要数老挝酸茶的加工最具特色。制作时,将一芽三四叶的鲜叶(如前所述,老挝古茶树的这种鲜叶嫩度尚好),用绳索捆成捆,与中国市场上出售的成捆嫩菠菜相似,置于柴灶锅中的竹箅上,上覆棉布,进行蒸茶。当鲜叶被蒸软并青气散尽时,出锅摊凉,然后装入准备好的新鲜竹筒内。毛竹从农家宅边竹林内砍来,一节节锯断,一个竹节做成一只竹筒,一端保留竹节,一端锯作管口,筒长约40 cm,筒径约10 cm。蒸好的茶装进竹筒内稍捣实,留出适当封口距离,先用两层芭蕉叶紧贴茶叶密封管口,再用十字交叉的两竹棒压住芭蕉叶,最后用黄泥抹平封口(图6)。接着就将竹筒埋在住房前的地下,盖土约10 cm厚,浇上水,至1月有余挖出,完成老挝酸茶的加工。将筒外泥土洗净后,除去封口,掏出或破筒取出茶叶,这时可看到酸茶叶片黄亮,可闻到一种特有的酸茶清香,若将叶片展开,对着阳光观察,则可看见光线透过叶片而展现出的均匀浅黄亮色泽。将取出的茶叶稍沾盐巴,放入口中咀嚼,茶味浓烈、清香,但不苦涩,略有甜味。考察组走访茶区,发现居住分散、相隔甚远的农户,家家都做酸茶,在沙耶武里省城里的集市上也有酸茶出售。酸茶一直为老挝人日常的必备食品,酸茶沾盐巴、蒜泥等可作为茶点、休闲食品等食用,聚会、聊天和招待客人,均少不了酸茶。在老挝金占芭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叶加工厂内,就有一个独特有趣的现象,茶叶加工车间内,特别是手炒现场一隅,均放有一张大木桌和多张木凳,桌面中间放置一瓶泡有盛开金占芭花的大花瓶,香气扑鼻,同时桌上还放着盛有酸茶的竹筒、盐巴和一壶泡好的红茶或晒青绿茶,还有啤酒。当班参加制茶的职工,总是自然分为两组,一组制茶,一组则围坐在大桌前,听着收音机内播放的悠扬佛教音乐,就着酸茶一边喝茶或饮啤酒,一边不时起来伴着音乐跳起近乎摆手舞样的富有佛教特色的舞蹈,边吃边唱,花香浓郁,舞姿优美。一定时间后,喝茶跳舞组与炒茶组职工互换,这样双方都精神抖擞。老挝职工认为在这种场合和气氛中,花香、茶香甚至酒香相融合,富有艺术韵味的制茶劳动和悠闲的生活享受相结合,既保持了老挝人的悠闲生活节奏,又体现出对科学制茶技术的孜孜追求,是造就老挝茶叶品质优良的重要因素之一。

5.老挝古树茶的初步认知

通过对老挝茶区和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各类茶叶加工技术的考察,并通过对各类茶叶产品的饮用体验,考察组人员深刻体会到,老挝因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和品质良好的鲜叶原料,加之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对职工的严格培训,老挝职工民风淳朴,工作认真,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加工现场均配有专门技术人员对每道工序的制茶品质进行检查,工艺要求严格,确保了茶叶品质优良。正如公司介绍:“老挝的古茶树扎根于人迹罕至之地,不近凡尘,不受任何外界侵染,沐天地之精华,享雾霭雨露之滋润,与千花万树、奇花异草为邻,广纳花果之芬芳。茶叶加工坚持把老挝民间传统工艺与他国先进技术工艺相融合,使老挝古树茶固有的优良品质得以完全保留和发挥。”可以说“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古树茶,是一杯名副其实来自东南亚最后一片净土、神秘、祥和、拥有瑰丽自然风光和特色人文景观的老挝的古树茶。”在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的示范带动下,2016年老挝全国茶叶总产量已达到7 000余t,出口160多t,近两年又获大幅增长,业绩显著。

图6 老挝酸茶鲜叶、蒸青和装入蒸青叶的竹筒

五、老挝茶产业展望

老挝是一个种茶历史悠久的国家,又是一个茶产业新兴国家。在漫长的茶叶发展历史进程中,虽然古茶树资源丰富程度世界少见,但始终停留在茶园分布零散,加工技术缺乏,农民仅为满足自己需要而零星采制、并以采制酸茶为主的落后状态。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挺进老挝茶产业,拉开了老挝茶产业发展新序幕,在此大好形势下,老挝茶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1.古茶树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

老挝政府提出,老挝茶产业的发展首要任务是恢复全国大面积古茶树的生机,保护和开发相结合。作为实力雄厚且被老挝政府授权“老挝古茶树长期保护、开发单位”的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近年来,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贯彻古茶树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制订了一系列管护措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反复对公司员工和茶区农户进行业务技术培训,筹建了多个“古茶树保护开发生产基地”,确保既不破坏古茶树现有的生存状态并逐步改善,又能为公司提供质量上乘的古树原料茶鲜叶,为全国所有茶区作出示范。可以预见,三五年内,在公司带领和示范作用下,老挝古茶树的保护和利用,均可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的完善和提高

老挝古茶树鲜叶品质良好,但要获得品质优异的茶叶产品,必须配备质量良好的茶叶加工设备和良好的制茶工艺技术。这一点在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古茶树保护开发生产基地”和已经建立的茶叶加工厂内已基本实现,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因为老挝古茶树分布区域广阔并分散,要满足老挝全国古茶树所有鲜叶的加工,现有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远远不够,这一难题需尽快攻克。近几年,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已为此作出极大努力,一方面加大投资,另一方面在充分保护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古树茶生产,快速增加茶叶产量和产值,积累资金,加快茶叶加工设备配备和强化茶叶技术培训。可以预见,老挝茶区一批配备完善、加工技术先进的现代茶叶加工厂不久将会建成,茶叶品质和产值也将大幅度提高。

3.加强茶叶技术交流,提高产业创新水平

中国是老挝的近邻,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特别是老挝重点茶区上寮地区,紧靠中国云南,种植的茶树和茶区环境也与云南基本相近,生产的茶类基本相同。以往云南对老挝茶区的茶树种植和茶叶加工均给予了技术支持。可以预见,今后两国茶叶领域的技术交流将会更加紧密,这样老挝茶区就可以借助中国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和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促进和提高本国的茶叶加工技术创新水平,加快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4.强化茶文化发掘,促进茶产业发展

老挝是佛教国家,佛教文化发达,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近几年在佛教与茶文化结合方面的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倡导职工将佛教音乐、舞蹈与制茶等有机结合,创造宽松的茶叶加工环境。并且还组成舞蹈队,排练兼有佛教和茶文化元素的舞蹈,配上优美的佛教音乐,先后多次随公司参展团到中国等参加国际和中国茶文化博览会,公司舞蹈队在会上的表演,受到各国参展商和参观者的热捧和赞扬,扩大了老挝古树茶的影响,促进了茶叶产品的销售。在2014年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武林斗茶大赛暨首届中华茶奥会”上,老挝金占芭红茶夺得红茶组比赛第二名。2018年5月在杭州举办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的参展展厅和展出的老挝古树茶引起轰动。丰富的佛教文化展示、极具异国风味品质优异的古树茶,获得参观者的好评,展厅内参观者络绎不绝,各国和各类层次的参观者争相品尝和购买老挝古树茶,成为本次国际博览会的一个亮点。正是通过各式各样的茶文化活动,老挝古树茶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人们热爱老挝古树茶、赞扬古树茶,这一切都预示着老挝茶产业、老挝金占芭茶业有限公司和老挝古树茶春天的来临,祝福老挝茶产业获得快速发展。

致谢:本文获虞富莲研究员修改和润色,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茶区鲜叶茶业
商洛茶区无性系茶苗高效栽植技术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茶业通报(2021年3期)2021-12-07 23:58:54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 08:25:54
贵州茶业大事记
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 09:53:32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福建茶叶(2018年11期)2018-01-19 04:07:44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茶业新星——“冷泡茶”
广东茶业(2016年4期)2016-02-27 11:13:01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