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类比法”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8-12-26 01:30戴回娟
初中生世界 2018年48期
关键词:类比法根式反比例

■戴回娟

“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其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类比”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与研究方法,数学上许多结论或者研究方法都是通过类比得到的。类比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需要通过实践或逻辑推理来检验其正确性。基于此,利用类比法进行数学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既能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思维方式,又能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理性精神。类比法教学必须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经验、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本文拟通过几个案例,谈谈利用“类比法”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一、用“类比法”开展数学教学的实践

“类比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在教授新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类比源,从数学本质特征上进行类比,可以从数学结构形式上进行类比,也可以从研究路径策略上进行类比,还可以从数学思想方法上类比。

1.从数学本质特征上类比。

案例1 反比例函数教学

这是苏科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1章的内容。教材通过几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进而给出定义:一般地,形如y=(k为常数,k≠0)的函数叫作反比例函数。

显然,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引入是基于学生的两个认知基础:(1)小学的“反比例”概念。苏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反比例”一章,先通过实例得到“单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单价变化,数量也随之变化,当单价和数量的积是一定(也就是总价一定)时,笔记本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进而给出反比例的概念:“如果用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xy=k(一定)”。(2)函数概念。在八年级上册学习了函数的描述性概念,“反比例函数”这一章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对于y=k为常数,k≠0)而言,一是有x、y两个变量,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x对应,故y是x的函数;二是将y=k为常数,k≠0)变形为xy=k(k为常数),即两个变量x、y的积为定值k,符合小学反比例关系的本质特征。因此,由类比“反比例”和“函数”这两个概念的本质特征,顺理成章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从数学结构形式上类比。

案例2 二次根式= ||a的教学

尽管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运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根号下仅限于数”,但就而言,其相关意义应该要求学生掌握,而这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中,可从根式的结构形式上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

活动一学生自主练习:计算,,。

活动二请举出类似的例子并计算,能否举出所有这样的例子?怎么办?学生们容易想到 a2,并类比a为具体数的结论得到= | a|。

活动三计算

通过分别列举x<0、x<y、x<2等反例,让学生得出二次根式的意义= | a|,进而得出如下结论:①被开方数不能是负数;②二次根式不可能是负数。

这里就是由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为“数”的结构形式,类比得到了被开方数是“式”的结构形式,被开方数为“数”中的“数”和结果的符号是显性的,而被开方数为“字母”或“式子”的符号可能为负,是隐性,这是问题的关键。进而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类比结构形式进行数学学习时要注意二者之间的差异性。

3.从研究路径策略上类比。

案例3 矩形的教学

这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9章继平行四边形之后的内容。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研究的路径是:

在小学将矩形称为长方形,其研究路径、策略与平行四边形的研究路径、策略一样。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研究路径与策略,进而类比出矩形的研究路径策略。故引入过程可这样设计:

(1)通过现实生活的情境直接呈现图形;

(2)提出问题:你认为这种图形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学生可能得出“从定义、性质、判定和应用四个方面研究”;

(3)你怎么知道按照这样的路径研究的?学生自然会类比联想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得到矩形的研究路径。

这种类比教学就是研究路径与策略的类比。

4.从数学思想方法上类比。

用数学思想方法支配解题活动,解题就会有章可循。数学思想方法总是成类出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类比法教学,对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具有较大的作用。

案例4 关于一类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教学

这是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类比进行的教学,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印象深刻,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中最本质的东西。

二、用“类比法”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

诚然,“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也是不可或缺的学习与研究方法。但用类比法开展教学必须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关注当前问题、结论与源问题的条件、结论的差异性;二是关注类比得到结论的或然性。

1.不能忽视当前问题与源问题的差异性。

为什么需要类比?正是因为当前问题与源问题具有差异性,才有必要“类比”。如果没有差异性,属于同一(或同质)问题,就没有“类比”的必要性。因此,我们在根据当前问题与源问题的某些相似性进行类比结论时,要由问题的差异性得出结论的差异性。如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但不能忽视“等式”与“不等式”的差异,两边同乘(或除以)一个数(或式)时,方程只要考虑这个数(或式)不等于0即可,而不等式则要考虑这个数(或式)是正数还是负数,因为这影响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的问题。

2.高度关注类比所得到结论的或然性。

类比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需要证实或证伪。例如: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得到“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这其实是真命题,但只有通过严密的演绎推理,才能确认其正确性。再比如:由=3、等很容易类比得到=a。这个结论正确吗?显然,当a<0时结论不正确。

因此,作为数学教师,一是要多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数学教学;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数学对象;三是要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时,注意关注当前问题与源问题的差异性、类比的结论具有或然性。

猜你喜欢
类比法根式反比例
上期《〈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参考答案
《反比例函数》拓展精练
“二次根式”创新题
反比例函数相关的隐含结论及其应用
如何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阅卷手记——二次根式
挖掘隐含,确定正负
巧用点的坐标解决反比例问题
例谈类比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法在高中物理电磁学复习中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