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诺,苗秀芝,程建霞
基于ESI的英文科技期刊约稿策略——以材料科学领域为例
徐 诺,苗秀芝,程建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哈尔滨 150001)
以材料科学领域为例,介绍科技期刊编辑利用ESI数据库组约高质量学术论文的方法和策略,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借鉴经验。
ESI;科技期刊;热点文章;材料科学领域;约稿策略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ESI)是基于Web of Science(SCIE/SSCI)收录的全球12 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 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旨在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ESI统计指标主要包含三个板块:顶级文章(Top Papers)、高被引文章(Highly Cited Papers)和热点文章(Hot Papers)。热点文章反映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动向,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精确计算得出的最近两年内在一定时间段内的被引频次排在各学科前0.1%的论文[1]。
事实上,ESI数据库在提升科技期刊办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个国家或研究机构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可以通过发表论文的情况所反映,尤其是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常被作为定量判断的标志[2]。通过ESI数据库分析,科技期刊编辑能够系统地分析Web of Science包含的科技文献,从而了解著名科学家、研究机构、国家或区域和学术期刊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影响,利用该资源找到影响热点文章和专刊组约决策的基础数据。
通常,邀约知名学者撰写的文章整体质量较高。他们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容易赢得引领效应,有望短期内大幅度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稿源。基于这一思考,本研究通过对ESI数据库的热门论文检索、搜索主题词或学术短语及时获知该领域内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了解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方向,细化小专业领域的研究主题,利用热点文章的精髓达到吸睛目的。
科技热点研究的最关键要素是“创新”,科技期刊编辑要具备敏锐的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能够主动地深入到科技前沿阵地,准确把握学科发展动向、组约高质量的引领型文章。策划组稿是现代编辑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也是编辑活动最具创新性的内容。当大众媒体铺天盖地报到世界重大科技奖项之际,当人类取得重大科技进展或突发事件造成恐慌的时候,科技期刊如果能从科学的角度及时跟进报到,深入解读,就起到大众传媒无法达到的科普和宣传效果。2010年,在我刊创立之初,新闻媒体铺天盖地报道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随即,编辑部启动快速组稿机制,组约国际知名学者,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报道。文章一经刊出,下载量和引用数据空前高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为了全面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本文结合一些实践经验,从选题策划、约稿策略等方面介绍如何基于ESI数据库快速抓住科技热点组约热点稿件。
登陆InCites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网站(http://esi.incites.thomsonreuters.com/Indicators Action.action),选择“Indicators”数据,在左侧一栏“Results List”下拉框的22个学科,即“Research Fields”勾选“Materials Science”,限定本文的研究范围为材料科学领域的Hot Papers。从网站数据库导出数据,将189篇热点文章以download*excel表格形式按照不同类别保存检索结果。
对189篇热点文章的作者合作率、国家合作度、机构合作度进行统计,得知热点文章的合作程度较高,拥有2个以上机构、国家的文章篇数均排在第一,共计107篇;在国家合作度统计上,单个国家贡献的热点文章数量为82篇,占43.4%,这一数字显示美国、中国等国家在材料科学领域的科研成果瞩目,独立完成科学研究的能力强;只有1个作者署名的文章篇数为0,作者合作率达到100%;在机构合作统计中,2~4和≥5个机构的文章分别有63篇和126篇。说明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展科学研究的趋势较强,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论文的全球学术影响力。
发表热点文总数位居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英国。其中,中国的热点文章数为110篇,美国的为78篇,分别占这16个国家热点文章总数的35.0%和24.9%。中科院发表的热点文章数位居国内第一,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机构也表现出强劲势头。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们需要迫切思考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中国并不缺乏优秀的科研成果,但是中国的优秀科研成果绝大多数并不是发表在中国的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才能吸引中国的优秀科研成果回归中国的科技期刊,以繁荣中国的科技期刊市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笔者对189篇热点文章进行分析,发现金属材料、纳米复合材料、太阳能电池、2D和3D打印材料、聚合物、石墨烯、能量收集、碳材料、光催化剂、生物材料、功能材料等都是热点文章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
表1 材料科学领域ESI来源文献的主要热点词汇频次统计
表1可见,2D和3D打印材料这两年被媒体不断报道,根据ESI数据库显示它已经成为热点话题。我刊编辑经过多次向专业科研人员请教相关问题,敏锐地发现现在至未来几年4D打印材料将会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热点中的热点,它是超越3D打印技术的一次新科技革命。期刊编辑于2018年5月主动约请世界近60位在4D打印材料研究较为突出的知名学者,其中成功约请到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知名教授Ali Khadmehosseini(被汤森路透选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高被引学者之一,2014—2018)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Lijie Grace Zhang副教授组织4D打印特刊。
目前,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推行缓慢,形势不容乐观,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较低[3]。爱思唯尔、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几大主要科技出版集团已形成了期刊集群化的垄断优势。稿件的质量和创新性是科技期刊生命活力的根基。影响科技期刊稿件质量的主体包括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其中编辑发挥关键作用[4]。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有责任去思考选题与组稿策略,以此来提高科技期刊的综合评价指标,具体包括:
科技期刊编委会成员是主编及行业学者经过反复讨论遴选出来的,他们对本学科热点、难点及发展趋势,本专业读者的阅读习惯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5]。同时,编委在学术圈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对科技期刊的审稿、编委职责等有相关经验,能够准确把握期刊的内容定位。因此,定期召开期刊编委会,实施编委会推荐制约请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成果对期刊的良性发展是极其必要的。
笔者和一些影响因子较高的材料类专业知名期刊的编辑沟通发现,这些期刊每年或者每2年都要召开国际编委会,编委会通常是借助全球有影响力的材料类知名国际会议召开之际召开。期刊编辑提前通过邮件形式,就编委会的开会议题、召开时间和地点等事宜提前与编委会成员进行沟通。利用专业学术会议的空闲时间召开编委会,效率极高,解决了地域限制等不利因素,为编委成员节约宝贵的时间。在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同时,就组稿、约稿及时咨询编委的建议,不但可以强化编委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审稿的公正、准确和高效,还为下一年度期刊组约热点高水平文章和专刊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保证了充足、有影响力的稿源。
我刊在创刊初期制定每两年召开一次编委会的规定。借助小专业领域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如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美国SPIE会议等,分别在深圳、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等地组织国际编委会。会议期间,编委积极踊跃发言讨论当前智能和纳米材料领域的热点话题,确定了下期专刊的题目,介绍编委熟知的优秀课题组取得的最新科研进展,为期刊编辑组约下一年度热点文章、综述文章提供重要思路。
专业学术会议通常涵盖了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专题,各领域的科研人员一般通过学术会议和专业期刊进行研究成果的发表和交流[6]。科技期刊编辑如果能够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不仅能够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能熟悉和了解学科热点,与高被引机构和知名学者建立多方位合作关系,为期刊准确把握学科方向和组约高水平稿件提供重要的参考。高水平国际知名学术会议的参加者极有可能成为编辑的潜在约请目标。编辑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当面与专家交流和组织稿件常常是最有效的组稿方式,与其他组稿方式相比,具有目标明确、沟通效率高、来稿效率快等特点,这也是科技期刊编辑的重要工作内容和技能[7-9]。参会期间,编辑充分利用机会宣传自己的刊物,推广期刊品牌,利用自己的真诚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热点文章专家讨论,给专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专家很可能愿意为期刊贡献优质稿件。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提到:“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国际科技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中国的办刊人迫切需要中国科学家的支持,需要通过发表一流的学术论文来支撑中国的科技期刊[10]。作为科技期刊编辑,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基于国家重大需求和政策建议,立足实现把中国科技期刊建成世界一流期刊的伟大使命。2015年我国著名学者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生物医学奖。笔者检索查证了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引文数据库,屠呦呦教授在青蒿素研究的同行里成果突出,在国内期刊发表了34篇论文,这些主要论文都发表在了国内的期刊上。还有许多爱国学者始终将科研报国铭记于心,愿意把自己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发表在祖国的知名学术期刊,这对广大编辑同仁是极大的鼓舞。科技期刊编辑应抓住机遇,借助自己刊物的品牌和编辑的真情实意打动科研人员,邀请他们撰写高水平文章。
2017年11月,美国科睿唯安公司公布了全球2017年“高被引科学家(2017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单,其中中国(不含台湾地区)入选249人,排名第三,实现41%的最高增长[11]。在中国内地高校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表现突出,入选人数在10人以上。根据ESI基本科学指标库2013年的数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学科已进入全球前1%的行列[12]。以为例,我刊编辑从2014—2017年中国“高被引科学家”(不含台湾地区)名单中整理了材料领域入选的科学家名单。2015年经过多次和主编讨论,新增高被引专家中科院江雷院士、西北工业大学黄维教授担任我刊编委,他们的加入为期刊选题、组稿提出建设性意见。
2016年底,我刊主编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低维材料与器件实验室主任成会明院士做客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家讲坛”,为师生作了关于热点话题“石墨烯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探索”的学术报告,我刊编辑在会场与成院士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和交流,为后续邀约期刊热点话题文章奠定了基础。
新时代赋予科技期刊编辑新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编辑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科技期刊编辑不但要对整个审稿流程进行把关,还要具备利用并分析多媒体、ESI、WoS等数据库资源了解学科发展动向的能力。抓住并约请到热点文章,这是成就期刊高被引频次文章的关键,也是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的根本[13]。在大数据时代,倡导科技文献的资源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14];综述类文章和专刊文章的影响力较大,容易增加期刊的引用次数和下载量[15-17]。科技期刊编辑要重视综述文章和专刊文章的约稿工作。以本研究为例,科技期刊编辑通过对ESI数据库热点文章国别、机构、作者、期刊、热点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找到科技前沿、优秀的科研机构和研究人员,凭借各种权威机构发布的专业领域信息,将热点词汇分类,统计最有可能撰写文章的潜在作者,提前做好约请准备工作。
本文在前面已经阐述了约请热点文章的重要性。约请文章可以分为约请高被引文章、热点文章、综述文章、系列专刊等等。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很多国际知名期刊已经加大和国际知名院所的合作力度。以为例,2018年借北大120周年校庆之际报道北大知名科研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北航60周年校庆之际报道其突出的创新研究成果;2017年5月24日在同济大学111周年校庆之际出版专刊等等。以上经验说明这些顶级科技期刊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采取新的推广方式,与知名院校联合,借助双方的知名度和专刊的吸引力,打造“引领型”期刊。正像主编在其25周年庆撰写的主编寄语里面谈到:“我将一如既往地鼓励期刊编辑继续经常参加专业级别国际会议,定期去知名院校进行拜访”。无疑,科技期刊编辑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充分发掘期刊的办刊特色和品牌效应,是编辑同仁能否邀请到高质量稿件的关键之一。
科技期刊编辑要开阔视野,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对待编辑工作持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态度。通过ESI数据库对热点文章发文期刊进行分析,比对与自己期刊在出版内容相似、水平近似的科技期刊。从他刊的出版信息、发文类型、编辑团队、编委特征、作者分布、网页建设、特色栏目、媒体推广等角度出发,借鉴有利于自己期刊建设和发展的优良经验。
我国科技期刊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准确把握自身定位,编辑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学习优秀期刊先进经验并发挥自身特色,组约高质量稿件,以此增强中国科技期刊在世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 方红玲,常海敏,刘雪立.中、日、印、韩四国高影响力论文产出状况对比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 24(6):1070 -1073.
[2] 张玉华,潘云涛.科技论文影响力相关因素研究[J].编辑学报,2007,19(2):81-84.
[3] 任胜利.《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专题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17.
[4] 许玉艳,刘欢,韩刚,等.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原理的科技期刊稿件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11):1006-1010.
[5] 孙激,毛萌,洪卓越,等.《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的特色及其编委会的职责[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8(6):1032-1034.
[6] 徐丁尧,步召德.科技期刊学术会议组稿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2):126-130.
[7] 王静,冯学赞,马宝珍.提高科技期刊约稿质量和成功率的途径与方法[J].编辑学报,2013,25(6):553-555.
[8] 刘丹.我国英文科技期刊不同发展时期的国际组稿定位与策略[J].编辑学报,2016,28(5):498-500.
[9] 陈小华.论行业科技期刊的几种选题组稿策略——以《森林防火》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 (1):109-111.
[10] 游苏宁.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启示[J].科技导报,2015,33(20):115-117.
[11] 2017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揭晓[EB/OL].[2018-06-05].http://www.edu.cn/ke_yan_yu_fa_zhan/zui_jin_ geng_xin/201711/t20171117_1567335.shtml.
[12] 徐诺,程利冬.《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国际合作办刊实践及体会[J].编辑学报,2015,27(3):283-284.
[13] 任胜利.国际学术期刊出版动态及相关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5):701-704.
[14] 游苏宁,陈浩元.立足本土力挺主业面向世界勇立潮头[J].编辑学报,2015,27(1):1-5.
[15] 黄青,冯有为.综述论文与学术期刊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6):1130-1131.
[16] 刘志远.综述性论文在综合类科技期刊中的作用及组稿策略——以《科技导报》组稿实践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6):504-508.
[17] 徐书荣,潘静,马新荣.科技期刊中述评类综述文章的学术作用和质量评价[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 (11):1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