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加压对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穿刺处血肿护理的效果

2018-12-25 12:34于小香徐明星韩冬凤倪娟
实用老年医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袖带桡动脉患侧

于小香 徐明星 韩冬凤 倪娟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016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全国共计 6万余例,相比 2015 年增长了 17.4%[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死性心脏病之一[2]。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金标准”,是临床上常用措施[3]。 PCI是治疗ACS病人最佳方法[4]。随着导管及医疗器械的进步,桡动脉路径成为PCI最常选用的路径[3, 5]。但经桡动脉行PCI也有可能发生出血、血肿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所以早期进行穿刺部位血肿的护理极其重要[6]。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局部加压治疗,但选择何种压力治疗并未有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袖带压力治疗老年ACS病人PCI术后桡动脉穿刺处血肿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 5 月至2017年3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八一医院心内科病房行PCI术的老年ACS病人。入选标准:(1)年龄60~85岁;(2)明确诊断为ACS;(3)使用相同的抗栓药物;(4)血肿直径>5 cm。排除标准:(1)严重肾功能不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2)严重肝功能损害;(3)近期有活动性出血。共选取符合上述入选标准的病人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69.63±6.70)岁。

1.2 研究方法 将上述60例病人根据血压计袖带加压压力数值的不同分为3组,每组20例。低压力组:加压压力为病人本人基础收缩压值;中压力组:加压压力为基础收缩压值+10 mmHg;高压力组:加压压力为基础收缩压值+20 mmHg。记录3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植入支架数量等病例信息。

1.3 护理方案 (1)首先测量病人的基础血压,按照分组将不同压力袖带压于肿胀最明显的部位,加压4 min,放松1 min,进行4个循环,共20 min。加压结束后观察30 min,然后再次测量血肿直径、患侧臂围、患侧臂围/健侧臂围。如果患侧血肿及臂围再次扩大,则再次加压治疗。在血压袖带加压期间严密观察患肢血运、皮肤颜色、温度及肿胀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免引起肢端坏死。(2)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静脉回流,利于消肿。患肢制动,防止患肢不恰当用力导致出血加重。(3)局部持续冷敷50%硫酸镁,以促进血管收缩以利止血。(4)安排有经验的护士向其讲解PCI术后相关知识,播放音乐分散其注意力,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做好生活护理,减少病人由于患肢的肿胀及制动带来的不便。

1.4 观察指标 发现患肢肿胀时立即测量记录肿胀最明显部位的血肿直径、患侧臂围、患侧臂围/健侧臂围。比较3组ATPP、收缩压、舒张压、血肿直径、患侧臂围、患侧臂围/健侧臂围、需2次压迫比例的差异。治疗后再次记录血肿直径、患侧臂围、患侧臂围/健侧臂围。

2 结果

2.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3组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APTT、植入支架数量、治疗前患侧臂围以及血肿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3组间疗效比较 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血肿直径、患侧臂围及患侧臂围/健侧臂围均小于低压力组,中压力组及高压力组需2次压迫的例数均低于低压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压力组与高压力组血肿直径、患侧臂围、患侧臂围/健侧臂围及需2次压迫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1 3组病人基线资料比较(±s,n=20)

表2 3组病人疗效比较(±s,n=20)

注:与低压力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近年来经桡动脉行PCI手术治疗成为国内主流[5]。但因老年ACS病人年龄较大,同时需要高强度的抗栓治疗,故穿刺处出现血肿相对较为常见[7]。针对此类病人,如能早期有效护理,能促进血肿的消散,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等手术并发症出现[8-9]。故寻求PCI术后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护理流程,为各心脏介入中心术后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多数心脏中心在针对PCI术后桡动脉穿刺处血肿采取的护理方法为抬高患侧肢体,局部袖带间断加压止血同时配合硫酸镁湿敷等[6, 10]。但是袖带使用何种压力局部加压最为有效,目前的研究较少。局部压力不够将造成局部止血效果不佳,血肿消散不明显,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局部压力太大将造成病人疼痛,局部肢体缺血严重,甚至造成皮下出血、坏死[10-11]。本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压力(基础收缩压+10 mmHg)加压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病人PCI术后桡动脉血肿的直径及患侧臂围,同时能有效减少2次压迫的概率。王静[12]研究发现,维持低水平的灌注压迫,可减少上肢疼痛与手背肿胀,病人更舒适。故本研究认为基础收缩压+10 mmHg的中等强度的压力可兼顾有效性及安全性,可作为老年ACS桡动脉血肿病人的有效治疗方案。但本研究为单中心临床随机研究,入选病例数偏少,所得结论尚待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袖带桡动脉患侧
介绍一种防止股部止血袖带下滑的新方法
心电监护袖带反向缚扎法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自己量血压,记住4句话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血压计袖带污染现状及消毒研究进展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