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焕芸
阅读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也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近几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选段多是课外篇目,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阅读迁移能力。考点基本不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常用的实词和虚词;翻译句子;体味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观点;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那么,考生如何进行文言文阅读呢?据笔者几年来任教初中语文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准备:
一、借助已学的知识和注解,疏通文意
无论是课内文言文,还是课外文言文,读懂全文至关重要,只有掌握文章大意了,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才能做好题目,要做好这一点,可以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首先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借助注解,阅读文言文,有正对性地选择通读,浏览或跳读,尤其是遇上生僻字词,可帮助我们揣摩文意;然后是快速浏览课文,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一方面可以提高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纠错。
二、打牢基础,学以致用
无论是哪一年,都有考到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要做好这两类题型必须靠平时的积累。
考到的实词一般是平时遇到过的,那么考生首先应该回忆学过的文言词语解释,看能不能 对号入座,如某地2016年中考题“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这句话虽出自课外,但课内已学过,在沈括《梦溪笔谈》课文中学过“用笔极新细,殆不见墨迹”,此外,有的文言实词在文中根据自己对该词掌握的用法无法正确解释,就应该考虑它的通假或活用情况。如“卒用其人”(《赵普》)中译为“终于”,“月余亦卒”(《人琴俱亡》)中译为“死”,但用在此处,都讲不通,那么我们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因为卒和猝通假,有“猝然”的意思,把这个意思放进去刚好可以讲得通,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此处“卒”“猝”想通。
有时,也会考到常用虚词,如“之”“其”“而”等,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的积累,就拿“之”字来讲,它的常见解释可以是:“結构助词,的”,“代词,指人或者事物”,“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动词,到,去”,“有调音节的作用”。只要课外文言文中遇到这些虚词,我们就可以逐一对照寻找合适的义项。
三、整体感知,揣摩品味
文言文考试的重头戏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和探究,一是用原文语句填空,这类题只要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细节,找准主要信息即可。二是理解作者的感情和观点。
四、形成能力,迁移课外
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延伸,已经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考生在解答此类题目时,不要慌,要努力回忆,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相信加上平时的文言知识积累,一定可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一定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