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肖树 刘丽 路良刚
师德,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切实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严守教育教学纪律和学术规范。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完善师德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教育强则国家强,如何结合新时期创新育人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开展师德建设,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新时期高校基于全程导学育人新模式的师德建设内涵
(一)育人工作是构建全程导学育人新模式师德建设的核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高校所要面对、思索与完成的基本命题和时代使命。基于这个命题,高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功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做贡献。基于这个命题,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创新育人模式保驾护航。
(二)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全程导学育人新模式的关键
育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核心,而教师是身处育人工作的第一线,是育人工作者和践行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如何将育人为高校核心工作落到实处,毋庸置疑,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队伍的建设,关键是师德建设,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的基本要求。当前高校师德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高校教师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把自身和教书育人相统一。
(三)构建以教师为责任区的全程导学育人模式
全程导学是打破传统以教研室、以班级为单位的模式,适应完全学分制,将学生学业兴趣和教师研究方向有机结合,由专业教师担任学生导师,从入学到毕业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确立专业意识、增强专业兴趣、近距离了解专业应用等。它能更直接、更细致、更全面的关心、帮助和引导学生成长,赋予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新的内涵,使学业教育、思想教育更加具体生动,让导师们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航人。
计算机学院秉承开放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具有正确核心价值观的应用型IT人才,让每位学子立德修学,“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同时,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素质拓展,导学团队通过开展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院全体教师坚持助人助己的理念下,帮助每位学子成长和进步,呵护关爱学生,同时以学生为“镜”,在全程导学的过程中,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
(四)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助力高校师德建设
信息化、大数据、人工智能是新时代背景的特点,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为全程导学育人模式师德建设构建平台,充分利用信息化的资源共享、传播速度快、民主参与的特点,树立一批优秀的、带头的标杆导师和导学团队,利用新媒体平台以新闻、图片、视频、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在线上进行广泛宣传,线下通过思想大讨论、论坛、讲座、工作坊等方式进行面对面近距离交流,达到在师生群体中,形成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氛围,助力高校师德建设。
二、构建基于全程导学育人新模式的师德建设意义
(一)进一步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全程导学育人模式中,构建“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导师”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三维联动、相互配合协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充分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二)全程导学,全程育人,师德建设显成效
在全程导学育人模式中,教师不再只是课堂上的传道者、实验室中的研究者、办公室中的工作者,而且是深入学生群体中的引导者。在导学团队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刚入学开始直至毕业离开校园,引导和关怀学生各个时期和阶段,这打破了教师只是某一门课的传道者,随着课程的结束,教师和绝大部分的学生的接触也随之结束的时空格局,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随着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多面、更深入,这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我提升,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导学环节、言行举止、职业生涯之中。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在实践中坚持贯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爱学生。基于全程导学育人新模式中设置有导师考核奖励环节,通过调查问卷、导学学生获奖数据等多方位、多渠道对导师进行考核,对优秀者进行奖励,从实践中检验师德建设成果。
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学院计算机学院为例,当学生初入校门的时候,在新生教育环节,全体专业教育和导师咨询答疑相互配合,帮助新生更快更稳地度过大学适应期;当学生生病了、学业落后,导师们与学生对接,关怀学生的生活,从学科专业的角度帮扶、引导学生。在学生眼中,教师不再只是三尺讲台上的那位传道者,亦师亦友,是实验室中的“大伙伴”,是学习中的“引导者”,是生活中的“老大哥”。
三、构建基于全程导学育人新模式的师德建设思考
(1)高校是教育的载体,教育是永恒的课题,构建基于全程导学育人新模式的师德建设是高校结合新时代背景完成育人使命的大胆探索和尝试,同时也彰显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
(2)在开展全程导学的过程中也要谨防个别导师开展导学工作流于形式,同时要不断加强导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工作中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这就要求要有考核制作做保障,不断检验导师工作成效。
国家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给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赋予高校教育工作者更丰富的内涵。为实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
责任编辑 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