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珊
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践行“中国梦”必不可少的一环,如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融入“中国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中国梦;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策略
2012年 11月 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将“中国梦”的种子播撒到中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历程中,对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将“中国梦”融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生是介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之间的敏感群体,在中学这个阶段,他们的心智并没有完全成熟,但对社会及社会现象又有自己的基本认识,他们大多数理想信念模糊,对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但追求独立和个性。如今社会信息、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化,西方、日韩等文化逐渐被学生所接受,学生精神意识独立性的提高却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所以常常意志力不坚定、缺乏信念和责任感,爱国意识也逐渐消退。青少年急需与时俱进的信仰指导,来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和人生追求,“中国梦”的提出如同灯塔为学生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對青少年殷切的期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同志同时又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爱国是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首要内容。年轻的一代终将登上历史舞台,在历史的舞台上纵横捭阖,决定国家未来的命运。在学生时代如何形成对祖国深厚的感情、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的奋斗目标,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加强教师对“中国梦”理解,将“中国梦”有效的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要加强教师队伍对“中国梦”的理解。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树人”,教师要时时刻刻有历史使命感,在工作中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精神内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才能培养出具有理性爱国思想的学生。
身教重于言传,做学生的灵魂导师。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饱含对祖国的热爱,要胸怀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认同;要身心健康,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能理性、客观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才能用我们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诱惑当中不盲从、不偏执、能坚守住信念,拥有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仍然是课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寻求多元的教育途径,设计鲜活的教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只在历史课和思想政治课上才能有所体现,各科教师要善于发现与学科点紧密联系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善于运用学生易于接受的、生动的教育语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利用学生善于接受的网络素材,联系社会热点、科技发展,在润物无声中,让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有新的认识。
三、“中国梦”视域下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之路
学生接触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无论哪种教育途径都要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我们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历史、思想政治课本上,学校和教师要赋予爱国主义教育新的表现形式。首先,将“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了传承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主人翁意识,我校组织演讲比赛争创“大钊班”、“雷锋班”。开展“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读书活动、“我的中国梦”情景剧展演活动、“青春书写新时代,信念永铸中国梦”爱国主义教育嘉年华活动、名家进校园活动。班级内部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班、团会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各式各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枯草乏味的理论教育,而学生在前期准备、过程参与、反思内化等各个环节中,提高个人素养的同时,也使其自身的理想信念和对学校、祖国的感情得到不断的沉淀和升华。其次,活动阵地百花齐放,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相关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在入学后陆续参观学校的校史馆、李大钊纪念馆、钱学森纪念馆等,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祭拜先烈,组织学生进行远足活动,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再次,将“中国梦”融入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校园,从自己做起,从关爱他人做起。中学生不乏爱国主义情愫,由于初高中学情特点,文化知识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学校教育就是要寻求合适的途径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出来,而最好的途径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服务社会做起。我校学生自发组织了为贫困山区的孩子的募捐活动;走出校门清理天桥各处的小广告和垃圾;进入火车站等交通枢纽场所,义务疏导乘客,帮助特殊乘客搬运行李等。爱国主义教育不一定高喊教育口号,学生身体力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其社会行为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是不同于学习成绩的另一种价值认同和学校教育。
四、爱国主义教育任重道远
新时代下,我们的国家也面临新的问题,反动势力不断在试图分裂国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也亟待合理的解决;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法律法规有待于健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有内忧外患的危机意识,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有甄别意识,与此同时,我们更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所带给我们的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巨大满足。
如今的社会环境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可能,这都是基于祖国的日益繁荣和强大,中小学生受益于此,更要用科学武装头脑,心系祖国,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朝着“中国梦”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肖苏梅《论中国梦与当代青年的时代担当》,《汉字文化》 2018第 18期
[2]李佳璐《“中国梦”视野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第 30卷第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