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2018-12-23 11:55端红俊
赢未来 2018年25期
关键词:隐性教育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端红俊

摘要:当前国内教育界一直宣传贯彻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教学目标开始崇尚隐性教育。隐性教育的含义就是将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情操进行培养和提高。结合该主题,本文从隐性教育的概念出发,探讨了隐性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在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如何进行隐性教育。

关键词: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隐性教育

1引言

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各地小学也开展了与《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相关的教学活动,但是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使用师生传授的教学手段,重视提升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也让教师十分重视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客观感受,因此对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产生影响。基于这种情况,建议广大教师要重视实施隐性教育,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管理观念,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2隐性教育的概念

隐性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是源自美国教育学界的论述,其是指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学生不但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还要全面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及素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施隐性教育,对实现这一目标具有积极意义,而所谓的隐性教育,就是指教师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来锻炼和提升学生们的个人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新模式。

3隐性教育的特殊性

一般来说,隐性教育具有传递性。它未必是直接进行经验传递,因为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从知识的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进而扩展到整个宏观教育领域当中。教育意义上的提升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开放性,隐性教育主体中也具有自由性,各种特点都决定了隐性教育的特殊性。比如小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老师和家长是他们求助的主要对象,我们应该选择尽量让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标准解决答案,时间一长,孩子的独立性逐渐培养出来了,进而实现了隐藏的目的。一般来说,教育的目的可以很简单,也可以比较直接,但是孩子刚刚处于无意识状态后被动的接受这一状态,从主动求助一直到现状改变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过程中渗透的素质教育想要成为真正影响学生的素质,必然要和学生的实际活动结合在一起才可发挥作用。

4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自 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系列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借助新教材如何渗透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对当前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4.1通过实践活动感悟,回归少儿生活

新课程标准当中,回归少儿生活是一个核心理念,也是近些年德育理论实践探索的突出成果,是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道德的重要方式。比如小学一年级上册中“校园生活真快乐”这一单元里面的《我们的校园》一课,作为老师,我首先带着学生们认识学校的各个教学楼层以及不同的教室和老师办公室,再带着孩子们参观特色功能教室,比如音乐、美术、舞蹈、心理咨询室、乒乓球馆等,最后带领他们参观学校操场,通过参观学校升旗仪式讲述升旗的意义,学唱《国歌》渗透一些爱国情感的熏陶。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一边参观、一边听老师讲解介绍,通过参观活动学生对学校有了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的感情表达方法表达出“我们的校园真漂亮”,提升了学生们对校园的亲近感,教育效果特别好。

4.2寓教于乐、寓情于景,开启低段儿童道德与法治之旅

新版本的《道德与法治》更加注重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而小学低年级的课程中则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开启了低年级儿童的道德与法治之旅。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四话题“这样做对吗?”第八课《上课了》,第四单元第十三课第三个话题“冬天真好玩”。内容设计校园、交通、课堂、游戏规则等。在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结合给学生播放一些道路交通事故视频,让学生真正认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在《交通信号要知道》一课中,我把教室布置成马路路口,在教室里画上斑马线和红绿灯等,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体验学习,在情景游戏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规则意识,进而起到隐性教育的目的。

4.3唱歌谣、讲故事,尊重学生主体,凸显道德与法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 (1)歌谣。新教材中的一年级上册随文编写了 14首儿童歌谣,相较于旧版本教材有所增加。比如把交通規则融入进了歌谣当中,可以在课程结束的时候以歌谣为结束内容,不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其记住了交通规则实际内容。

2. (2)故事。喜欢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新版教材当中多了 6个新故事,符合儿童的心智成长规律,体现了从儿童出发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故事放在课堂开头来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或者让学生对同一个故事讲述自己所期望的不同的结尾,对故事进行在创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侧面又培养了孩子们的开放性思维。

5结语

我们作为老师,要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将学生实际生活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隐性教育渗透进教学活动当中,这对于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隐性教育的关注也有利于推动道德和法治教学方法改进,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宗海玲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J].西部素质教育, 2017, 3(21):227-228.

[2]李永芳 .“变”与“不变” --教科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课程实施 [J].教育科学:引文版 :00292-00292.

[3]雷劲 .四个“避免”——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建议 [J].福建教育 , 2016(39):51-52.

猜你喜欢
隐性教育小学教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隐性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契约精神的培养研究
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小学五年级语文写作教学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淡化教育痕迹,强化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