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课堂中的“以微引大”

2018-12-23 11:55高亚盟
赢未来 2018年25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

高亚盟

摘要:高三课堂是承载高考升学的主要阵地,同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差异。高三课堂教学针对的是高考战场,应考性更强,讲解的知识具有全面性、综合性,使得高三复习呈现出“大而全”的格局。教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学生如何进行有效学习?将微课程巧妙的应用到高三教学中可以促进知识的立体化,做到以点引线,以线带面,有利于教与学的转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起到“以微引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三课堂;以微引大;有效教学

一、高三复习课堂现状分析

面对高考,须掌握的知识量大而繁杂,很多考生在高一高二时就已经积压了很多薄弱的知识点,到了高三高考复习时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心理层面都会感觉压力较大。目前,传统的高三复习课堂呈现出以下特点:

I.教师越殂代疱,学生失去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制定的复习进度,对知识点进行“事无巨细”的讲解,并结合配备的例题讲解,只能让学生在题目中感受所学知识的“余温”,却没有时间深入理解做到“自救”,往往会出现上课听懂,下课就忘的现象。

II.教学方式单一,造成学生神游于课堂之外。由于知识点繁杂,很多老师比较倾向于使用黑板板书和口头讲解,或借助于 PPT,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不够紧密,学生难以保持注意力。

高考复习过程中都是学生已学习过的知识,学生已经没有了初学者好奇的心理,又加上知识点很多,往往会感到枯燥,所以高三课堂会给学生一种“烫冷饭”的感觉,如果没有把这些“冷饭烫透”,学生食之无味,就会造成“二次夹生饭”的现象,那么后续的学习就会更加吃力。所以学生需要形成有效学习的良性循环,所谓有效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可以有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的主动学习,以最少的时间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1]。而有效的教学指导才能带来有效学习,因此,有效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追求的目标。

笔者作为一名一线高三教师,在日常教学以及面对这些烦恼过程中,尝试将“微课”引入高三课堂,来提高化学复习课效率。

二、微课程应用于高三课堂

微课中文字、声音、画面三方面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即视觉型学习者,听觉型学习者、动觉型学习者,学习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但是在高三课堂中应用微课程时要把握高效性,清楚高三复习课中的微课程与一般微课程的区别。

首先,教师要明确复习是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重拾强化过程,注重时效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寻找微课程的切入点时,可以跟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哪里出现了迷惑,哪里的知识学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制作的微课程才能与实际课堂知识紧密相连,师生之间也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减少“一言堂”的现象。

然后,突出课堂重点的同时,关注点与点的联系以及点与知识面之间的关联。高三复习课微课程的应用要有别于新授课程,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高中化学的知识点很多,如果每个知识点都去设计微课,对教师来说工作挑战性较大,对学生来说会造成“多而腻”的感觉,失去新鲜感,那么这样的微课程应用就失去了意义,因此需要教師认真的甄选材料。正如“擒贼先擒王”,知识的学习要先抓重点,以重点为原点扩展知识的脉络,思考如何让这些知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以点引线,以线带面的知识模式,让“片段化”的“微课”系统化 [3]。

最后,高三课堂中微课程的应用要更具趣味性和生活化。如果给“压力山大”的高三学生呈现的是说教式的微课,那就只是将微课程变成了动态的画面而已,失去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功能。所以需要创设具有吸引力的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生的注意。同时化学与 STSE在高考中的考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生活化的微课程一边可以增加趣味性,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一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尝到学习知识的甜头。

氧化还原反应始终是高考中的考察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需要理解抽象的电子转移过程,那么复习课堂中就可以借助“善变的碘酒”微课程(将燃着的火柴放入盛有稀释过的碘酒的试剂瓶内,溶液呈无色;然后再加入 30%的 H2O2溶液,溶液呈浅黄色;然后再加入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最后加入 1%的 NaOH溶液,溶液呈无色),抽象的电子转移过程反映到了宏观的实验现象中,学生根据颜色的变化去思考发生了哪些反应;并以此引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歧化反应、归中反应。同时该微课程也可以与卤族元素的学习联系在一起, I2的性质可以类比到同主族的 的性质学习上,进而引出卤族元素的知识。 I2遇到淀粉呈蓝色,是 I2的特征反应,常用淀粉来检验 I2的存在。由此引出常见物质的检验所采用的反应要具有一定选择性和特效性,并往往具有明显的局部特征,如溶液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或溶解、气体的生成等。 唤醒学生关于以及,在这些离子的检验方法中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比如检验时取出少量被检验溶液,滴加溶液,无现象,再滴加少量新制氯水,若变成血红色溶液,说明有 存在,同时此检验过程又与卤族元素的强氧化性联系在了一起。在使用“善变的碘酒”微课程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之间的好奇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方面的能力 [4]。

高三课堂中微课程的加入,既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缓解了学生与教师紧张的情绪;在激发教师看待问题方式的同时,也给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促进了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陈雅丽,谢国文,王建春 .有效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 [J].学理论.2010(第 22期).

[2]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 [J].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育, 2013,04:13-14.

[3]谢刚 .高三复习课的微课程设计及应用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4.

[4]李俊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017版)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
薄弱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研究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浅述初中英语的有效教学策略
试议初中语文的有效教学
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几个小妙招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走进农村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