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玉静,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现状及形成因素进行研究讨论,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是高职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学生对高职英语学习所表现的倦怠感越发明显,已严重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
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英语是高职教育的必修课,高职英语教师的任务量自然也随之增加,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每周都要上数次的重复课、学校的科研任务等都使教师力不从心、倍感压力,进而产生职业倦怠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带入教学工作中,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影响,也使学生陷入到倦怠的情绪中不能自控,所以这就构成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间接原因。
进入大学前,学生的英语学习目的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而英语学习的形式也无外乎题海战术,通过大量的做题、刷题,以求知识的巩固与训练。进入大学后,学生仍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又成为新的应试教育下学生奋斗的目标,又是不断的做题,教师不断的讲题。学生对这种应试教育早已厌烦,而又不得不进行学习。因此,已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没有足够的良性动力激发学生的英语可持续性学习,这就构成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外部环境原因。
一些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他们上课时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也没有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每次都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很少主动参与老师组织的课内外活动,因此也就很少有机会得到老师的认可。他们总觉得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没有收获,成就感不高。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学习英语时情绪就低落。这类学生在高职院校中所占比例较大。
根据本研究成果,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中,应综合考虑院校教学改革政策、教务教学管理、英语教师师资力量、教师与学生个人意愿、专业与英语水平差异等多方因素,在教材选择、授课教师、课时分配、评价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一是实行分层教学,按照高考英语成绩对大一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明确分层教学目标,合理配备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编制校本教材,加大英语实践教学力度,提升实践能力;二是实行专业英语教学,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开设汽车英语、机械英语、数控英语、经贸英语等专业英语课程,对大二学生实行专业英语教学,努力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素养提升相结合;三是开设素质拓展课程,实行项目式教学。根据教师和学生意愿,开设四、六级考试、英语听力与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演讲、英美文化、英文小说与影视欣赏等专项课程,拓展学生兴趣领域,增强学习动机,提升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水平。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信心的不足是造成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倦怠的直接原因。因此,高职英语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高职学生找回英语学习的自信,激活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效能感,并使之不断处于保持和提升的状态,这样才能对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倦怠感起到根本的改善和解决。高职英语教师要秉承赏识教育理念开展高职英语教学。赏识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高职英语教师的细心观察和对学生闪光点的高度敏感性。高职英语教师要善于发现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即使是微小的提高,高职英语教师也应及时肯定,给予鼓励,不仅体现了高职英语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认可,也体现了高职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高职英语的学习更有信心,更加努力。与此同时,高职英语教师还应把握赏识教育的度。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在赏识教育的实施中,高职英语教师不能按照相同的标准衡量每个学生,要因人而异,按照每名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赏识,也就是说,赏识的对比对象是学生自身的进步与提高,而不是学生间的相互比较,这样才能使高职英语教师的赏识具有实效性,使学生感受到高职英语教师赏识的真诚,才会使学生生成满足感和喜悦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高职英语赏识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职英语教师贯穿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高职英语学习的全程中都能得到高职英语教师的鼓励、表扬和期许,促进高职学生英语效能感的持续性提升。
动机是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什么样的动机决定人有什么样的行为。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功利主义倾向,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英语成绩与其职业表现并无关联,导致高职学生存在认为学习英语对以后的职业发展没有太大帮助的错误倾向,在现实中表现为缺乏清晰的英语学习目标、明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饱满的英语学习热情。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着力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实用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基本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特点,积极引导学生端正英语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动机,制定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逐步降低英语学习倦怠程度。
总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倦怠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和高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高职英语教师还应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职业的幸福感,以此才能对高职学生产生正面的引导和影响,给予学生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