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珊 龙云升 伍灵南
【摘要】 目的 分析乙肝宁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乙肝宁颗粒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乙肝宁颗粒剂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乙肝宁颗粒剂;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60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进入体内并引发慢性肝炎的一种疾病, 该病发生的关键在于病毒引发的肝细胞功能紊乱。该病的起病较为隐匿, 传染性较强, 并发症多且造成的影响较重[1]。虽然现代临床医学中该病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在该病的根治中仍存在一定问题。目前临床治疗仍旧停留在抗病毒和保肝治疗中, 西药中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价格昂贵且疗程长, 复发率较高, 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2]。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有不少的研究, 其中乙肝宁颗粒剂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疏肝理气、补泻兼施的效果, 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力, 从而避免肝纤维化的出现,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3]。本文主要针对乙肝宁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4];②年龄>18岁, 近3个月内未服用保肝降酶药物, 近6个月内未服用过核苷类物以及干扰素类抗病毒药物;③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能配合随访调查。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类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性脑病、酒精性肝炎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 女22例;年龄27~72岁, 平均年龄(50.8±7.5)岁;病程3个月~12年, 平均病程(2.6±3.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28~74岁, 平均年龄(50.8±7.8)岁;病程4个月~13年, 平均病程(2.9±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乙肝宁颗粒剂治疗, 1袋/次, 3次/d。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参考文献[5]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5年发布的《慢性乙肝治疗指南》中指出, 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 且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超过9300万人, 超过总人数的7%, 其中全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有2.4亿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数超过2000万[6]。同时由于该病的发生较为隐匿, 早期无明显症状, 多数患者不知道患有乙型肝炎, 此类患者存在较高的肝硬化风险和肝癌风险。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疗与防治水平也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该病[7]。
中医中无慢性乙型肝炎这一病名, 可以根据该病的身目黄染、乏力、肝疼等症状归结于“五疫”、“毒气”的范畴。《金匮要略》中指出“黄家所得, 从濕得之”, 其中肝主血, 肝着即是血粘而不散也。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该病出现的主要内因为脾气虚弱, 而外因在于疫毒入侵。因此需要以调畅气机、补益脾肾为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入了中成药乙肝宁颗粒剂, 该药物主要由白花蛇舌草、白芍、白术、川楝子、丹参、党参、茯苓、黄芪、金钱草、绵茵陈、牡丹皮、蒲公英、制何首乌组成, 其中白花蛇舌草性寒味苦, 具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之效, 常用于痢疾、痈肿疔疮的治疗;白芍性寒味苦, 具有养血活血、止痛平肝之效, 常用于月经不调、胁肋胀痛、头晕目眩的治疗;白术性温味苦,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效, 能够改善脾虚食少、腹胀腹泻、盗汗、便溏等症状;川楝子性寒味苦, 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之效, 常用于肝郁化火、腹胀腹痛、疝气的治疗中;丹参性寒味苦, 具有活血祛瘀、停经止痛的效果, 能够改善癥瘕积聚、疮疡肿痛的症状;党参性甘味平, 具有补中益气、清肺和中之效;黄芪性温味甘, 具有收敛生肌、消肿止痛之效;金钱草具有性寒味甘, 具有利湿退黄之效;绵茵陈性平味苦, 具有退黄驱邪之效;牡丹皮性寒味苦, 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效;蒲公英性寒味苦, 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之效;何首乌性温味苦, 具有养血滋阴、通肠润便之效。该药在慢性乙型肝炎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乙肝宁颗粒剂能够有效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说明乙肝宁颗粒剂联合常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乙肝宁颗粒剂在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楚笑辉, 唐路梅, 夏新华. 壳聚糖絮凝澄清工艺与醇沉工艺纯化乙肝宁复方水提液的对比.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21):1-4.
[2] 桂卉, 严航, 李静, 等. 乙肝宁水提取物中糖类成分吸湿性考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14):32-35.
[3] 李静, 桂卉, 颜红, 等. 壳聚糖絮凝乙肝宁复方水提液的实验研究. 中成药, 2015, 34(12):2429-2431.
[4] 刘文国. 乙肝宁颗粒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医学信息, 2014, 34(21):34-36.
[5] 戴庆, 何杰. 乙肝宁颗粒剂治疗慢性肝炎效果临床观察. 抗感染药学, 2003, 13(1):20-21.
[6] 王颖, 邹丽英, 孙立军, 等. 抗乙肝胶囊治疗慢性肝炎104例临床观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 11(9):717.
[7] 钟越, 李妍, 陈芬, 等. 蚂蚁乙肝宁对乙肝患者T细胞功能和血清IL-2的影响.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16, 18(2):46-47.
[收稿日期: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