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财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作者从一名小学科学教师的角度,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及小学生的特点,结合其教学实践,论述了分组实验探究时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和交流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分组实验探究,沟通交流,有效引言
科学课的探究常会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参与探究的机会均等,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使他们在合作中提高全体学生探究的有效性。
一、实验分组探究中师生交流现状
《科学课标》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今的科学课堂有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表面上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小组交流讨论,一节课很热闹,实际上学生的倾听、观察、思考、动手、交流等十分不到位,造成科学课堂的低效,没有达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的目的,具体表现如下。
(一)课堂氛围的“度”未把握好
第一种情况就是课堂沉闷。有的小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导致其将心里所想的东西转化为口头表达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有时候会有学生一句都说不出来的状况出现。这个时候往往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停顿,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未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就是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恰当的引导,出现了课堂气氛过于热闹的情况。
(二)活动形式化,交流少
小学科学课堂经常容易出现学生参与实践探究体验不足,难有交流可言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有些教师探究活动过于频繁,而每个活动让学生真正活动的时间少。一般一节科学课的课堂时间是40分钟,那么探究活动时间至少要达到20分钟,但是现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很多科学课堂的教学都达到30分钟,每个探究活动的时间都少于15分钟,还需要挤出给学生交流和总结的时间。这样的探究活动就是搞形式化,只是为活动而活动,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交流,学生根本没有任何参与的机会。
(三)交流主体和形式太单一
在小学科学课堂的交流中,回答问题的交流者往往都是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只是下面的听众,教师通常认为请优秀学生来回答问题课堂才不会出现冷场的情况,这种局限性的交流也不是课堂交流所需要的高效率课堂交流。教师应该努力让全部学生参与到交流中来,这样才能体现出大部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交流的情况。
二、分组实验探究中师生有效交流策略
(一)按科学活动主题,动态分组
科学实验课中,我们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为了提高科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全面考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成绩状况,尽量做到合理搭配。小组合作学习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按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通过合理的调配和激励,大家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完成实验。在科学实验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点拨。
(二)尊重理解学生,营造沟通交流氛围
实验探究中,学生居于主导地位,教师则处于引导性的位置。科学教师就应该将全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植入心中,积极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引导和鼓励,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平等交流的机制。在对某个科学现象进行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平等发言的机会,实现民主交流;也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发言,让学生敢于交流,热爱交流。更重要的是,每个小学生的心里可能对科学都有着不同的解答和看法,身为小学科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索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实现交流能力的提升。
(三)做合格的倾听者,树立榜样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才能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观点有所改进,使得科学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会倾听很重要。试想,如果课堂上学生自顾自地发言,都不愿意倾听他人的表达内容,何谈交流。学会倾听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科学教师要做倾听的榜样,学生才会愿意倾听他人的表达。且倾听的习惯需要长时间地培养才能逐渐养成,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在每次探究式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有目的的量化,使学生真正对倾听引起重视,进而才能成为一种习惯。
(四)提供“动手做”的机会
小学科学课堂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做”的研究环境,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制作或操作各种材料或仪器来探究,才能从实验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探究动起来。实验分组探究,应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探究动手前,可以先请学生设计一份实验方案,将原来直接向学生提供材料转而让学生想一想需要什么材料,怎样做比较合理,在动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探究中一边动手一边做记录,再想想探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留一点时间请学生进行探究后反思,谈谈探究后的体会和感受,相互之间做一些评价。例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和以下待检测的物体:铁钉、塑料片、棉线、牙签、铜丝、纸片、头发丝、陶瓷、橡皮、铅笔、硬币、土块等大量材料,教给学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实验中了解了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并思考一下导体都有哪些共同特点,想一想怎样利用导体与绝缘体的性质为我们服务,领会了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说一说今天学校的收获。
三、结论
《小学科学新课标》倡导“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在这一理念的熏陶下,小学科学教师逐渐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科学课堂上,通过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才能将每个人的经验和想法传递给其他成员,促进其科学启发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郭永兵.精心设计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学校管理,201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