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程玉 王莹莹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护理对垂体瘤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哈爾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8例,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与临床路径护理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每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下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疾病的了解度、护理满意度、术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 结果 临床路径护理组住院费用少于常规护理组,术前等待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路径护理组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路径护理组术后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希望水平中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垂体瘤患者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改善患者术后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提高希望水平,改善预后。
[关键词] 临床路径护理;垂体瘤;应对方式;希望水平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9(b)-012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behavior and social support of pituitary tumor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98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adenoma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sequence, they were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group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and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group (from Febr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ith 4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reoperative waiting time, total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hospital expenses, pati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postoperative coping styles and hope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was less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he preoperative waiting time and the total hospitalization time were shorter than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egree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ostoperative coping styles scores in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scores of avoidance and high yield in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group were lower than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scores of hope on the future of reality and positive attitude, keeping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taking positive action in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group were higher than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linical pathway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ioperative index in patients with pituitary tumor,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boost the level of hop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Clinical pathway; Pituitary adenoma; Coping style; Hope level
垂體瘤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性疾病,发病率占全部颅内肿瘤中的10%以上。目前针对垂体瘤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随着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患者对于手术治疗及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1]。由于部分患者对垂体瘤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有限,希望从不同的途径获得科学全面的知识提高对该病发生发展的正确认知,同时处于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恐惧,不仅担心因疾病的进展可能导致死亡,同时也害怕因疾病本身对自我社会价值及功能等多方面生活造成影响。以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常规护理方法效果一般,无法满足患者的上述需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不仅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通过充分利用医疗护理服务资源,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2]。现笔者针对我院临床路径护理对垂体瘤患者术后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垂体瘤患者。纳入标准:均经过我院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联合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闭经、视物模糊、肢端肥大、向心性肥胖、头晕头痛等症状;已经接受了手术治疗或者术后3个月内的患者,具有清楚的意识,能够主动完成研究过程中的问卷调查。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类疾病、合并除垂体瘤外的其他肿瘤者、均未发生转移。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2015年1月~2016年1月)与临床路径护理组(2016年2月~2017年1月),每组各49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30~64岁,平均(45.11±2.82)岁;病程2~6个月,平均(4.34±0.56)个月。临床路径护理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29~63岁,平均(44.23±2.66)岁;病程3~7个月,平均(4.39±0.6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方法
包括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监测指标、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等垂体瘤手术基础护理。
1.2.2 临床路径护理组
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实施以下护理方法:
1.2.2.1 临床路径护理的制订 根据院内人员构成,组成2~3人的临床路径小组,收集我院自2012~2014年收治的与垂体瘤相关的临床护理资料,包括护理要点、常见并发症、住院所需费用、重点事项、围术期指标等,结合临床诊疗规范,为临床路径的设计提供可靠的基础。在设计期间,结合垂体瘤外科手术医生及科室内工作人员调动意见,慎重的设计好与脑胶质瘤患者相关的诊疗及临床护理路径,路径表内的内容包括主要诊疗及护理工作的重点,医嘱,检验方法,异常饮食及活动等方法,指导如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病情变异记录及出院计划等,对于量表中的每一个项目均制订每日需要执行的治疗及护理计划,另外,还需制订相关的备选路径[3]。
1.2.2.2 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 指派临床路径护理小组共同参与,在正式实施护理前通过健康宣教等方法对小组内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4]。在正式实施期间,对护理工作的内容及进展、患者病情变化等情况给予分析,并找出最好的干预对策。护理人员按照当日临床路径的对护理方法进行评价,若患者的病情平稳,护理工作并按照当日的护理内容进行,则需要在相对应内容方便的表格里打对号,并签署自己的姓名,若未能按照原有的计划实施护理方法,则打错号,同时给予实施备选路径里的护理方法。两组护理方法的实施伴随着疾病治疗的全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方式下术前等待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护理满意度、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情况。①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对肿瘤知识了解程度及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满意程度量表,每个量表均设置20个相关的问题,每个问题满分为5分,总分为100分,量表得分≥60分时分别评为患者对疾病了解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将量表得分≥60分的患者数与患者总数相比,计算出百分比数据分别作为患者对疾病了解及患者对护理满意。所有患者在临床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对护理度的评价。②采用应对方式量表[5]评价患者的应对方式,量表中共有20个条目,可总结为面对、回避、屈服等3个应对的策略,利用4级评分法,评分1~4分,得分越高说明此种应对方式就越多。③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6]评价患者的希望水平,量表中的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一共包括12个条目,同样采取4级评分法,评分1~4分,总分12~48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希望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临床路径护理组住院费用少于常规护理组,术前等待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临床路径护理组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评分比较
临床路径护理组术后应对方式上面对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希望水平中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临床循证医学方法,将患者作为主要照顾模式,通常由多种学科及小组组成,大量资料显示,临床路径对各种疾病均有严格的疾病康复时间的界定,即有严格的时间框架为指导,同时研究发现,临床路径护理的应用是一种以住院时间为横坐标,具有科学性、规范性、连续性、完整性,保证患者得到全面规范治疗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医疗成本[7-10]。另外,临床路径护理的应用能够帮助患者知晓每日诊疗安排及治疗、护理的临床意义,一方面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满意度;同时能更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工作安排,将以往临床工作中实施的被动护理工作过渡为主动护理配合[11-12]。
垂体瘤作为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鞍区肿瘤,据调查研究资料显示,此种肿瘤的发病率占全部颅内肿瘤的10%~25%,患者通常能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乏力、犯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13-14]。目前针对垂体瘤的治疗方法较多,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搭配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期间所需要的护理方法同样至关重要。以往临床工作中实施常规护理仅能满足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基本需求,仅围绕着疾病的治疗展开,但忽略了患者的内在因素,无法保证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同时也无法确保患者家属辅助配合护理,但效果一般,现我院开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本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相比住院费用少、术前等待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将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垂体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明显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并提高了依从性,更好地促进了患者的康复[15-16]。临床路径护理组相比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度程度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果提示,临床路径护理的实施明显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同时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服务意识,帮助患者与患者之间产生较为密切的联系,更好地提高了护理的依从性[17-19]。临床路径护理组相比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应对方式上对评分较高、回避及屈服评分较低,希望水平中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親密关系、采取积极行动评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垂体瘤患者中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减弱不良的应激刺激,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方式面对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从而促进改善了生活质量,与赖海燕等[20]于2013年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护理应用于垂体瘤患者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围术期指标,促进改善患者术后对疾病的应对方式,提高希望水平,改善预后。由于本次研究仅对98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在收集数据方面对结果造成了误差,通过扩大样本量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护理措施,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重量。
[参考文献]
[1] 王伯玉,葛鹏飞,陈立强.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3):1134-1135.
[2] 姜洋.额叶胶质瘤术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336-337.
[3] 林小燕,张艺洪,何杏勤.23例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5):90-91.
[4] 康艳丽.两种护理模式对术中唤醒脑功能区胶质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4):155-156.
[5] 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0,9(1):18-20.
[6] 王艳华.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症病人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20-21.
[7] 李漫天,吴恵平,黄俊卿,等.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患者鼻部相关生存质量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7):110-111.
[8] 孟宁,王永和.不同微创手术方案经鼻蝶治疗垂体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8):78-79.
[9] 于丽华.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47-148.
[10] 徐世英.系统的规范化护理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临床疗效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2):77-78.
[11] 王娟,赵瑞霞,云海丽.额叶胶质瘤显微手术围术期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2015,18(16):34-35.
[12] 任琳,任学芳,郎黎薇,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3,28(6):123-124.
[13] 杜书美.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135-136.
[14] 郭晶晶,陈小红.经蝶垂体瘤手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229-230.
[15] 占加元.恶性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时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23-124.
[16] 丛美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4):127-128.
[17] 祝蔚,王辉.自我管理教育对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疗病人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8(23):2837-2840.
[18] 何丹丹,童孜蓉,宋燕波.1例垂体胶质瘤病人术后并发垂体危象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6,14(4):427-429
[19] 张烨,朴浩哲,姚冰.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2245-2246.
[20] 赖海燕,卢桂花,秦丽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垂体瘤经鼻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9):1745-1747.
(收稿日期:2017-12-08 本文编辑:苏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