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前列地尔与胰激肽原酶治疗的效果探析

2018-12-21 11:53高颖刘洁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激肽原微血管糖尿病足

高颖,刘洁宇

(1.吉林市中心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2.北华大学检验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糖尿病诸多并发症类型中,糖尿病足占较高比例,由糖尿病患者机体出现慢性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促使血小板聚集性、粘附性增强,血液凝固性增高,引发周围神经及外周血管病变,在高机械压力作用下,对足部骨关节、软组织构成破坏所致,造成足部畸形,并引发其他系列问题,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下降[1-2]。该病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且预后差,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更高的要求。研究显示,取抗凝血药物、降低血液粘稠度药物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范截肢事件发生[3-4]。该次研究针对该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所选早期糖尿病足病例,在前列地尔给药基础上,取胰腺肽原酶联用治疗,获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早期糖尿病足患者80例,均为该院内分泌科收治,与WHO于1999年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65~75 岁,平均年龄(68.2±3.1)岁;病程 1~12 年,平均病程(6.3±2.4)年。对照组 40例,男 25例,女 15例,年龄 66~75 岁,平均年龄(68.9±3.0)岁;病程 1~14 年,平均病程(6.5±2.0)年。组间基线资料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1)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2)Wagner分级<3 级;(3)患者或家属均对该次实验内容、目的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合并恶性肿瘤、脑出血等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入组后,均予以基础治疗,包括健康指导、血压及血糖控制、运动及饮食指导等。对照组:该组病例单取前列地尔应用,即取前列地尔10 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中静推,1次/d;观察组:该组病例在前列地尔给药基础上,取胰激肽原酶加用,即取胰激肽原酶40IU肌注,1次/d。两组均持续用药4周。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踝肱指数变化情况;(4)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包括面红、头痛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Wanger降2级,局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呈消失显示,足部皮肤恢复良好,溃疡面愈合或结痂显著缩小,未见液体渗出,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有效:血流动力学明显好转,Wanger降1级,局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足部皮肤感觉恢复,溃疡面缩小且渗出物减少,有肉芽生长;无效:上述症状和体征恢复标准均未达到。

1.6 统计方法

涉及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统计,组间计量资料炎症细胞水平、足背动脉流速、踝肱指数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5.0%,对照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组间总有效率对比[n(%)]

2.2 炎性指标

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炎性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h s-C R P(m g/L)T N F-α(n g/L) I L-6(n g/L)观察组(n=4 0)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4 0)治疗前治疗后8.5±1.7(3.7±1.2)*7 3.2±1 3.6(1 7.5±1 4.1)*9 4.2±1 2.7(3 5.9±1 3.1)*8.6±1.9 6.2±1.4 7 3.4±1 3.3 2 4.9±1 4.2 9 4.9±1 2.1 6 9.2±1 2.4

2.3 足部指标

两组治疗前足背动脉血流、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足部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足部指标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足背动脉血流[m/(s·m m 2)]治疗前 治疗后踝肱指数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 0)对照组(n=4 0)0.1 9±0.0 2 0.1 9±0.0 4(0.5 0±0.0 5)*0.3 2±0.0 4 0.4 1±0.0 4 0.4 2±0.0 2(0.6 9±0.0 7)*0.5 6±0.0 4

2.4 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面红、头痛各1例,不良反应率为5.0%;对照组仅面红1例,不良反应率为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在临床内分泌科较为常见,其以周围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为主要病理基础,由机体末梢循环出现障碍,引发组织缺氧,使血粘度增加,促使血小板聚集性提升导致。可造成凝血物质大量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微血管血流速度,进而诱导微血栓形成。故就病发糖尿病足的患者而言,最易病发部位即为肢体末端微血管分布区域,感染、溃疡、微血管性坏疽均有较高的发生概率。多项报道指出,周围神经病变、微循环障碍均为促使患者截肢的高风险因素,定期对危险因素筛查,行溃疡风险评估,纠正截肢风险因素,可有效改善预后。

前列地尔为临床重要对糖尿病足治疗用药,可选择性地对阻塞处血管扩张,增加侧支循环,并可有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诱导细胞中分布的cAMP程度不等升高,进而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并使红细胞所呈现出的变形能力显著增加,在极大程度上减小红细胞体积,为红细胞在毛细血管的成功通过创造了有利条件,有效降低了血粘度,最终发挥改善微循环作用。但单药应用改善预后效果有限,临床通常采用多药联用的方式,以促血管扩张,进一步促使血液流速增快,加快微循环恢复进程,进而推进疾病康复速度。该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前列地尔给药基础上,取胰腺肽原酶加用,此药以唾液酸糖蛋白为主要成分,此物质为人体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一种重要组成,可提高激肽酶对激肽的释放量,而激肽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小血管、毛细血管得以扩张,促使微血管流流增快,增加组织器官血流灌注,最终发挥改善代谢的作用。胰激肽原酶还可激活纤溶酶,提升纤溶系统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防范血栓形成,对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加以防范,增快血流速度,最终起到对微循环进一步改善成效[5-6]。结合该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应用上述两组药物联用,在总有效率、炎性指标、足背动脉血流、踝肱指数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在前列地尔给药基础上,取胰激肽原酶加用,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减轻炎性反应,促足背微循环改善,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猜你喜欢
激肽原微血管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胰激肽原酶在男性不育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版)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126、EGFL7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检测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胰激肽原酶联合金水宝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