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Z水平及FG79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2018-12-21 04:40刘景祎李富慧张保朝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多态性基因型

刘景祎,李富慧,张保朝

(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能够显著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长期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可达344~556/10万人左右[1],在合并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的人群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具有进一步的上升趋势。

不同的生物学因子的改变,能够引起局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增加粥样斑块的形成,导致血管平滑肌的痉挛等,促进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2]。血清蛋白质Z(PZ)是重要的凝血因子相关蛋白,其表达浓度的改变能够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激活,抑制血小板性血栓的形成,稳定局部血流动力学,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3,4]。部分研究已经探讨了PZ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异常表达情况,认为高表达的PZ蛋白是减轻患者颈部动脉狭窄、降低粥样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但对于PZ蛋白的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研究不足。本研究进一步探讨PZ蛋白的表达及其FG79A基因多态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从而为临床上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 (观察组),纳入标准:⑴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标准;⑵发病到入院时间<24h;⑶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⑴合并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⑵检查前已接受凝血、抗纤溶等治疗。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血清指标检查 采集空腹静脉血约5ml,自然抗凝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Z蛋白水平,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有限公司,具体检测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采用凝固法在全自动血凝仪中进行FIB、PT和APTT等的检测,PUN-2048系列半自动凝血分析仪购自日本Sysmex集团。

1.3 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 基因多态性检测:取冻存的血清保存液体,按照10000r/min的离心速度进行离心分离,每1ml的TRIZOL试剂裂解的样品中加入0.2ml的氯仿,进行裂解操作,4℃冰上采用无酶的RNA冲洗液进行洗涤,再次10000r/min离心5min,得到RNA。混合液在加入逆转录酶MMLV之前先70℃干浴3min,取出后立即冰水浴至管内外温度一致,然后加逆转录酶0.5μl,37℃水浴60min,室温放置5min使其完全溶解,使其逆转录为cDNA。以β-actin为模版,在反应体系中加入SYBR Green 1染料、上游引物、下游引物、dNTP,使得总体积达20ul,上机,反应条件为:93℃ 2min、93℃ 1min、55℃ 2min,共 40 个循环。

PCR产物扩增后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参考multiplexkit试剂盒(南京凯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使用说明,加入各位点对应延伸引物进行单碱基测序反应。并在ABI1310(Life Technologies,美国)进行电泳,结果用GENEMAPPER软件(Life Technologies,美国)进行分析。

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AACACCATAGACAGAGTCCGATATTCGC-3,下游引物5-ATGAACTCGGCATTAGAACATGGTTGGAA-3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各组基因型分布情况。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PA以及凝血参数水平比较 观察组PZ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PT和APTT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PA以及凝血参数比较

2.2 观察组不同病情患者血清PA以及凝血参数水平比较 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损伤程度(NDS)评分表对脑梗塞严重程度进行分型,轻型(NDS评分≤15分)64例, 中型 (NDS评分16~30分)57例,重型(NDS评分≥31分)36例;重型患者PZ明显低于轻型和中型患者(P<0.05),而FIB明显高于轻型和中型患者 (P<0.05);不同病情患者PT和APTT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不同病情患者血清PA以及凝血参数水平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 将患者血清PZ水平与凝血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Z与FIB呈负相关(r=-0.871,P<0.05)。 见图 1。

图1 相关分析图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PZ内含子F中G79A多态性分布 观察组和对照组FG79A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观察组和对照组FG79A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2.5 观察组不同FG79A基因型患者血清PZ水平比较 GG型患者血清PZ水平明显高于AG型和AA型(P<0.05);AG型患者血清PZ水平明显高于AA 型(P<0.05)。 见表 5。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较高,通过包括改善微循环、抗凝或者神经营养类药物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表现虽然有所改善,但治疗后的病情缓解率仍然较低,治疗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评分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等仍然无明显的改善。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凝血因子相关功能的改变,可能是促进血管内皮损伤,增加椎动脉动脉痉挛、狭窄和脑组织缺血程度的重要因素[5,6]。

PZ蛋白结构上包含了多个巯基结合区域,其能够通过对于末端的修饰作用,抑制血小板表面受体的激活,抑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降低血小板性血栓的形成风险。PZ蛋白对于凝血因子Ⅴ的激活,能够抑制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激活,降低局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上调程度,减轻局部血管内皮下纤维组织的沉积,并稳定早期发病过程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过程[7]。近年来相关基础方面的研究显示,PZ蛋白能够在影响到缺血再灌注损伤、微循环障碍、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作用,能够抑制恶性肿瘤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8],从而发挥保护性的作用[9]。而对于PZ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显示,PZ蛋白能够稳定内皮下胶原蛋白的暴露过程中的凝血因子的激活,平衡凝血-抗凝过程,降低血栓的形成风险,改善脑血管的临床结局[10]。而本次研究在探讨了PZ蛋白的表达差异的同时,揭示了PZ蛋白FG79A基因型的差异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血清学指标的分析研究发现,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存在相关指标的显著低表达,其中PZ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可显著下降,同时患者病情越严重,PZ蛋白的表达下降越明显,提示PZ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到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情进展过程中[11,12]:⑴PZ蛋白的低表达,失去了其对于发病早期体内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导致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Ⅲ等因子的表达浓度明显上升;⑵PZ蛋白的低表达,导致患者体内的纤维蛋白的溶解增多,体内凝血因子从高凝期转为消耗性低凝期的速度明显增快。汤荣华等[13]研究者在探讨了82例样本量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学资料后发现,PZ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可平均下降25%以上,同时患者的DIC发生风险越高,体内血栓的形成率越高,血清中PZ蛋白的表达浓度上升越为明显。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浓度是评估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的重要指标,过度激活的凝血过度增加了纤维蛋白的合成及释放,提高血清中FIB的浓度,过度上升的FIB在短期内对于凝血功能的维持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持续性上升的FIB可以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增加脑梗塞的发生可能[14]。相关性分析也可以发现,PZ与FIB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具有一定内在关系,PZ蛋白能够通过对于增加对于交联蛋白酶原的分解作用,其与FIB的释放呈正相关。FG79A基因型在病例组或者正常对照人群中并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FG79A基因型的差别并不会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但可以发现FG79A基因型中G等位基因的差别,能够影响到血清PZ蛋白水平,这主要考虑与维生素K酶、钙离子结合的糖蛋白酶的激活作用有关,从而增加了PZ等抑制性蛋白的合成[15]。

表4 观察组和对照组FG79A多态性分布

表5 观察组不同FG79A基因型患者血清PZ水平比较

综上所述,血清PZ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明显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同时G79A基因多态性与血清PZ水平有一定关系。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多态性基因型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CLOCK基因rs4580704多态性位点与2型糖尿病和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
西安地区育龄妇女MTHFRC677T基因型分布研究
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Ⅴ.表型选择与基因型选择
凝血因子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中检测的临床价值
ZNF804A rs1344706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