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淼峰
以文本“说话”,“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在文中表现出多样化的应用形态: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拿“大象”作比较,意在以“熟悉的事物”比对“陌生的介绍对象”,体现的是比较对象选择的适恰性。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拿“人们的错误认知”作比较,意在以“客观常识”澄清“人们的固有认知”,体现的是比较内容的针对性。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拿“牛羊的呼吸”“不同种类鲸喷出的水柱形态”作比较,意在强化对哺乳动物基本特征的认识,彰显的是“作比较”这一说明方法运用的二维性,即比同和求异。
以上这三个特性,其实就是“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运用的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内在的运用原理和机制,对于学生把握并灵活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分类、比较等教学策略,加以学习和理解,为后续的方法运用做铺垫。
其次,第二课时需要定位于“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理解与习得,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组合、重构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凸显事物某一特点”的写法。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作者在介绍鲸形体庞大的特点时,分别用了作比较——“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列数字——“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举例子——“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颚,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其中“举例子”部分,又融合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类似的言语现象,在本文中多处存在。引导学生在学习单一说明方法的基础上,初步感知“综合性运用”的样式,有助于其更加灵活地学用,更好地体会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效果。
事实上,到了六年级,教材中不再单独安排说明性文章单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关于說明方法的学习主要集中于此。
(浙江省绍兴市树人小学 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