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叶阳欢
长春市食药监局南关分局监管人员检查市场
“自从家门口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站,时常看到社区网格长们挨家挨户地规范小区门口商铺的证照、货物摆放、环境卫生、台帐票卡以及商品质量,我也再没买到假冒伪劣和过期的食品、药品。”谈起社区的变化,长春市南关区长大社区的住户邹玉学深有感触。
居民对于食药安全现状的直观感受,得益于长春市食药监局南关分局开展下沉监管力量、建立街乡食品药品监管站等有益探索,实现了区、街乡、社区三级监管网络的无缝衔接。通过发挥社区网格长的作用,实现食品药品监管触角延伸到辖区每个角落。如今,网格长们已成为保障社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贴心好帮手。
近日,记者走进长春市食药监局南关分局南岭食品药品监管站,一眼就看到墙上“为企业服务,为百姓负责”的标语,办公环境宽敞明亮,办事流程指南一目了然,政务公开栏统一规范,监管档案整齐有序,置身其中,能感受到食药监管站工作人员的严谨与务实、团结与奋进、激情与奉献。特别是印着“站长—李伟;监管员—陈娜、孟昭君、张维国”照片、电话的公示板分外醒目。
繁荣社区100503网格长单淑英管理着5栋居民楼、267户居民、46家企业,被人亲切地称为24小时全天候“大管家”。为了充分掌握居民信息,她每天都要深入居民家中走访调查。她说:“现在食药安全进网格后,5栋居民楼就是我的‘责任田’,我时刻准备着为社区居民食药安全做好保障服务。”
南关区是长春市的老城区和中心区,辖12街1乡,57个社区和4个行政村,总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47.5万人,有“三品一械”生产、经营及使用企业达1万余家。而南关分局(含监管所)编制执法人员73人,实有65人,监管难度之大、任务之重可想而知。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新基层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实现街乡、社区食品药品监管无缝隙、全覆盖?如何实现为群众解决问题制度化?南关分局局长张立辉告诉记者,2017年3月,在长春市食药安委的部署指导下,分局积极推进事权改革,理顺局所关系,整合科室职能,实行局所人员统调统用,集约资源,精编配强人员,率先开展食药安全监管进街乡工作,新组建13个街乡食品药品监管站,把规范化建设作为促融合、提效率的“重头戏”,坚持“规范、需求、服务、创新、特色”五个导向,以南关区政府和分局为主体,以街乡为单位建立监管对接平台,将分局近80%(50名)监管人员充实到基层,把全区61 个社区(村)划成568 个网格,把568名社区网格长、39名街道办事处(乡政府)安监科人员和48名街乡食药监管员纳入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做到网格、小区、楼幢、居民户的无缝对接,实现网中的管理、格中的服务,提高了工作效能,实现了社区食药监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
“我是春园社区020206网格长庞洪平,2017年12月13日下午1点,我和社区安全员李妍娜在辖区巡查时发现位于东大小区的一家拉面馆未悬挂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健康证,经核实该店有证未悬挂,我们当即协助商户进行各种证照统一上墙,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这是南关分局桃源街道春园社区020206网格长庞洪平通过餐饮服务监管QQ群向桃源街道食品药品监管站站长于新生报告每天的工作情况。
“职位虽小责任可不小,每天负责巡查、汇报,的确有些累,而且各方面工作都有考核,完成不好上级的任务清单,影响工作绩效。但是一想到能为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做点贡献,再说街乡食药监管站和社区这么信任我,就会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说起自己的工作,庞洪平颇感自豪。
“让机关执法人员下沉到基层监管站,进到各自网格责任区,增强其责任意识,自觉落实责任,做到守土尽责、失职负责,在基层监管站的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作用,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张立辉告诉记者,南关分局把近80%执法人员派驻基层监管站,与街乡安监科、社区网格长、安全员建立密切联系与协作,借助南关区政府社会化管理力量,助力食药监管。为让每一个监管站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南关分局建章立制,完善措施,用制度管人,用责任驭人。同时,有针对性地分级组织培训,提高网格长的素质,要求网格长在日常巡查辖区企业时,突出五个“规范”到位,即卫生和物品摆放规范到位,公示板、制度板、台账等规范到位,企业自查自改到位,问题整改处理到位,检查留痕到位。
网格化管理运行初期,难免面临一些新问题。为此,南关区食药安委、南关分局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调研考察,不断探索创新,以南关区食药安委名义研究制定《关于建设基层食品药品监督队伍的通知》《街(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QQ群管理制度》《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工作规范》等规章,形成了“责任到人、分片负责”的监管机制,从制度上破解了监管难题。为畅通沟通渠道,南关分局在各街乡食品药品监管站内安装视频系统,随时关注站内情况,并可在手机App平台实时对话;以街乡为单位建立QQ群监管平台,工作通知、文件等资料实时传输,社区网格长实行巡查日报告制度,街乡食品药品监管站负责及时查处;制定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调度前段工作进展,部署后续工作安排;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督查通报、宣传教育。仅半年多时间,南关区各街乡食品药品监管站就实现了由重监管向监管服务并举的转变,织就了与上级各部门“千条线”无缝对接、为企业服务、为社区居民负责的“一张网”。
在网格化管理中每位网格长都将巡查作为日常工作,坚持每天巡查,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成为发现案源、反馈问题的“眼睛”和执法的“触角”。一个周六的早上,南岭街道社区百屹网格长靳蕾急急忙忙给站长李伟打来电话,称在巡查过程中发现附近社区藏匿着一个黑加工点,涉嫌无证生产绿豆糕等食品。接报后,站内执法人员立即前往检查。当天上午这个窝点就被取缔,前后不到3小时。
“这些餐饮店的环境卫生与以前相比,简直是两个样。”日前,记者来到南关区磐石路餐饮一条街采访时,周边市民一致反映。记者随机走进一家经营麻辣烫的小饭馆,封闭的厨房操作间及清洗池、消毒柜、保洁柜一应俱全;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安全承诺书、从业人员健康证、日常监督检查情况等信息公示在公示板上,亮证经营。
负责该片区域的网格长韩英告诉记者,前几年这儿的餐饮店铺占道经营、污水直排、证照不全、环境脏乱等问题让周边群众苦不堪言。近年来,南关分局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争创优质服务单位”为重点,按照“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工作思路,打造“一街一品”示范街建设,对小餐饮店的占道经营、内部布局、基本卫生设施、餐具消毒和保洁设施、店内水油气排放等进行集中整治。“‘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网格内的一部分餐饮店顾虑重重不愿投入资金进行整改,我就不厌其烦地逐家逐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劝说业户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完善相关设施和设备,悬挂规章制度,帮助无证的小餐饮单位改善条件办理相关证件,各餐饮店积极加入到整改行列,整改活动迅速推进。”韩英说。
在南关区蜀道人家火锅城磐石路店里,来用餐的顾客络绎不绝,老板孙明珠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对于社区网格长给小店带来的新变化,他深有感触:“多亏了社区网格长多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讲解,让我们意识到了餐饮安全的重要性,投入3万余元对厨房、地面、墙壁升级改造,并添置了抽油烟机、消毒柜、保洁柜等设备。现在他们还经常来店里指导我们严格按照食品安全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店里的客源比以前增加一倍多。”
磐石路餐饮示范一条街的变化,仅仅是南关分局通过创新网格化监管提升综合监管效能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南关区成功打造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路13 条,典型超市、农贸市场31 个;整治后进街巷 13 条,后进超市、农贸市场 26个。
张立辉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目前的覆盖情况,平均每名执法人员对接12名网格长,力量放大了12倍,而每名网格长背后又有无数的社区居民、网格信息志愿者作支撑,监管触角遍布辖区每个角落,实现了监管力量倍增放大、网格全域覆盖,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大大增强了食品药品监管效能,及时发现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处置,把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2017年,各街乡社区网格长共上报隐患信息276条,街乡食品药品监管站执法人员对184件涉及违法违规业户进行了核实查处,并与街乡城管、派出所联合查处取缔无证业户71家,拆除涉及食品经营的违建场所135处、194家,处理违法案件252件,有效震慑了违法行为,食药市场得到进一步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