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文法系 341000)
对方言复杂地区的师范生,一方面,由于普通话的应用日益广泛处处离不开,深深体会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方言母语的影响大,受“语言素质方面的先天性缺憾”影响更为突出。近年来,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大力开展了推普工作,为调研赣南客家方言使用现状的及推广普通话情况研究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通过对赣南调研赣南客家方言的使用现状及背后隐藏的关于本土方言文化的认知、情感和传承等进行研究,分析赣南客家方言区普通话推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自2015年以来开展调查,每年6月快放暑假的时候进行,采用向各专业师范生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一方面要求师范生进行填写,另一方面让他们带老家,各找乡邻5人填写。
问卷内容涉及客家方言使用频率、对客家方言的态度、对普通话的认识及学习及使用普通话情况等。受教育程度以及居住地等。在有效问卷中,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均为本地人,母语为赣南方言的有781人,约占70.4%;有效率 92.3% 。
调查采用不记名问卷形式,主要包含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及对客家方言使用情况及普通话的认识等内容。三年来共计发放问卷 1200份,回收 1132份,回收率94.33%, 其中有效问卷共 1108 份,数据统计:其中男性约占比45%,女性为 55%;被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中学、中专、大专及大学本科;居住在乡镇的被调查对象占比为最高,达44%,其次分别为农村(32%)、县市为 (24%)。
在调查问卷中涉及客家方言的使用频率及掌握情况题目有5道。对不同场合使用客家方言的频率的调查表明(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被调查者在对客家方言的使用存在着场合差异和对象差异。如在与父母、配偶、子女及亲属等的交流中经常客家方言的几率较高,而与同学、朋友及同事等交谈中使用客家方言的几率相差不大;另外,大约 30% 左右的被调查者在公共场所中根本不说客家话,说明人们在采用客家方言交流时更倾向于选择较为隐私 (如在与家人、亲友之间的交谈)或某些特定的场合(如在异地老乡见老乡时)。同时,研究还发现:调查者年龄越大使用客家话的频率越高。
表1 不同场合使用客家方言的频率表
表2为被调查者的居住地与其在公共场合中使用客家方言频率统计表,由表2分析可知:居住地在乡镇及县城的被调查者很少说客家话,但是居住地在农村的被调查者经常说客家话的几率较大(达55%),说明了城镇地区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好于农村地区。
表2 被调查者的居住地与其在公共场合中使用客家方言频率统计表
另外,数据统计研究表明,由于在某些农村地区,老一辈群体与外界接触较少以及已形成了牢固的方言使用习惯,使得很多年龄偏大的调查者至今只会说客家方言。但30 岁以下的被调查对象在公共场合说客家方言的频率不足 20%。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30岁及以下受访者,他们的出生基本在上世纪90年度初及以后,那时的小学及中学教育开始从客家方言教学向普通话教学转型,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者与外面交流更为频繁导致呈现出减少方言使用的态势。另外,在日常的学习及生活中,他们还需要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英语等语种,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使用客家方言的几率。同时,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客家方言比较重要,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掌握,但对掌握的程度要求较低,一半以上的调查者认为子女能进行简便的交流或听懂客家话即可。
在设计的问卷中,有5道题目涉及到对普通话的认识及基础知识掌握。
金融的风险主要有几个来源: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规风险;目前,在雄安,金融资本获取的渠道较为传统,资金的来源多为非正规渠道,民间融资与借贷,在民间融资相对对融资方设立的门槛较低,没有进行深入的信用调查与抵押的程序审核,导致存在很多次级的贷款,存在严重的信用风险;在操作风险方面也存在很大敞口,尽管政府很关注雄安的绿色金融的发展,但是在人才的引进方面的政策制定还是不完善,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高精尖人才的引入将很大程度上的推动金融风险建设。
1.您认为普通话重要吗?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普通话对学习、生活及今后的工作都很重要。但是,学生们对于自己能否说好普通话缺乏信心,因为他们对自己长期使用的客家方言有着特殊及复杂的情感:一方面觉得自己说客家话进行交流时能够更为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的内容和感情,而此时如果说普通话则会感到生硬、别扭和词不达意;另一方面他们意识到自己说好普通话存在较大的难度,认为自己说的客家话与普通话的差异太大,自己的客家式普通话中存在着一些的缺陷和容易引起误会的错误。
2.您的小学及中学教师的授课用语
调查表明:从小学及中学的七成半左右老师均能采用普通话进行授课,其中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能够做到全部采用普通话授课,只有少数偏远山区、年级较大的教师会用客家方言上课。到大学的基本上所有的老师用普通话授课。普通话的使用环境较之上世纪末已有了较大的改观。
3.您的课堂用语和生活用语
有七成左右的调查者回答自己课堂用语全用说普通话,有三成左右回答自己的课堂用语部分说普通话、部分说客家方言。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中小学课堂之外学生交流用语特别是在乡镇及以下大部分是用方言交流。
4.您认为自己的普通话能否应付日常工作、生活所需
调查表明,有八成左右同学认为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基本能应付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所需。
5.您学好普通话的难点在那里?
调查表明:学生们对学好普通话中存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发音不准”、“方言词语不知道如何转换成普通话中对应的词语”、 “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说普通话被人讽刺”等方面。同时,基本上所有被问卷调查的同学都认为开设普通话课程及说好普通话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但同时研究发现,很多的时候促使方言区师范院校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是为了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从而获得教师资格证。受此使用主义的驱动,众多学生只追求测试并如何能通过上,一切为了测试而忽略了普通话交际能力的培养,缺乏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正确的认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不高、 “学了不用,考完不管,拿证以后照旧”等现状。
赣南客家方言区师范生在学习及使用普通话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对自己学习和使用好普通话缺乏信心和兴趣,有畏难情绪。其二:师范类高校中开设的普通话教学目标、内容模糊,缺乏针对性。因此,教育部门和高校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以目前赣南客家方言区普通话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采取切实可行、结合实际的对策来破解学生的方言情结,加快推广普通话的进度,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
常规性的“推普”宣传方式较多但也很传统, 如每年九月配合“推普周”进行各种宣传并在公众活动场及宣传栏处张贴、悬挂标语,并在“五四”及“国庆”等节日前后举办演讲大赛、普通话朗读大赛及诗词大赛等,但仅仅这样还远远不够。必须突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引领作用,强化非节日时期的日常的“推普”宣传工作。如可动员各班级自办小报手操报等;同时,由校广播站可制作普通话等专题节目并定期进行播放和更新等,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国家“推普”的相关政策,明确“推普”的重要意义及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义务,知晓学校“推普”的现状,清楚学校“推普”的举措,自发自觉的投身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行列中来。近五年来,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利用地方高校普通话培训测试站的优势,通过测试员进农村开办留守儿童暑假学习班及推普周期间举办语言文字宣传活动的形式积极发挥高校向社会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辐射作用。
重新审视普通话教学的定位,改变课程脱离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情况等现状,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内容。根据客家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编写针对性更强的教材,由于专业、性别、城市及乡村等因素会造成师范类高校学生的普通话有好有坏,起点水平不一。因此,需要对上述的普通话水平有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同时构建新教学模式研究,采用灵活的教学机制,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单一的说教式的教学方式,构建听、说、读、演立体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普通话用语氛围,将普通话的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宿舍及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加强普通话相关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并通过网络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课外进行学习研究,寓教于乐,多侧面、多角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和冲突,就好像我们对英文的学习并未妨碍我们说好中文一样。因此,推广普通话绝不是对方言的赶尽杀绝,而是要让人们破除方言的隔阂,促使人们更好地说好普通话,实现更顺畅的社会交往和对外交流,从而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脱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