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护理教学社会实践情景的设计方法

2018-12-19 11:08和蕊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模式理论基础

和蕊

【摘要】通过实践情景教学,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将专业技能知识与实际操作情况进行互相验证,加深对专业工作、服务的理解。同时,实践教学活动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应对问题等综合能力,将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了解、运用,是高职学校护理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理论基础;设计准备;实践模式

职业院校是以培养专业技能较强的人才为教学重点的,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注重专业能力忽视基础实践教学的情况,使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操作经验与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不足。为此,对实践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成为提升实践情境教学效果,保证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问题

(一)社会实践教学脱离实际

职业院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人才培养模式过于程序化。尤其是护理专业的学生,面对的是不同的服务个体,需要足够的实践经验积累,实践教学如果过于僵化,不仅会降低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应用水平,还会使新入职的专业学员应对突发状况时准备不足。

(二)护理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部分职业院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培养指标,将技术操作能力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指标,忽视了护理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降低了学生临床决策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在实践课程的设计方面,职高的教学模式通常沿用过去的内容,缺乏创新,对先进技术的实践应用较少。除此之外,教学内容零散,系统性不强,开放性实验比例较低等情况,使得实践考核通常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评价机制综合性不强,限制了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

二、护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情景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

护理专业现阶段的主要关注点已经逐步由关心患病人员的护理需求转变到注重人的整体健康素质。在护理工作的最初发展阶段,要求护理人员以病人的患病情况为中心,根据病人身体情况的变化,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以期让病人更快地痊愈,减轻疾病痛苦,降低病情恶化的可能性。现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关注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状况与身体素质,不能只将疾病管理作为工作重心。实质上,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已经由病人群体扩大到人类,提供服务的场所也不仅限制在医院,而是可以扩大到家庭、医疗中心等场所。因此,在进行专业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不同的情景,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情境教学的模式。

(二)社会实践教学的发展观念

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曾在19世纪时期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对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杜威认为相较于在教室中简单地接受专业课程教育,实践教学的教育效果更为显著。他认为,学生应该在生活中、成长中学习,即“在做中学”,学校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课程生活化,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与社会协作能力,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

(三)构建主义学说

让·皮亚杰作为构建主义的典型代表,认为人们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主要来源于对所处环境的了解与实践体验。因此,为更好地进行护理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实践工作,利用真情实景开展探究性、研究性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团体间的交流、合作、活动等实践情景的参与形式,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起专业的知识体系。

三、护理专业社会实践教学情景设计的准备阶段

(一)实践课程的方案制定

1.设计方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社会实践进行方案设计,在保证整体规划合理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实践环节进行程序性设计。结合护理群体的社会工作特点与不同阶段学生的专业掌握技能程度,分阶段进行实践活动设计,并将最终方案有序地纳入到教学机制中,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内容,给予学分。

2.教学评价机制的设计。实践教学还需要相应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对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检测。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主动服务意识的检测,专业操作水平,等等。通常情况下,效果评价在学生完成社会实践工作后,由学生、教师、学校领导等组成评价小组,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书面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情景参与工作、成果进行综合考评,得出最终成绩。将实践教学评价的最终结果与奖学金的获取、推优入党、先进个人、就业推荐等挂钩,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二)实践情景教学的前期准备

1.活动宣传。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进行宣传,将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与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现实意义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普及,发动更多的学生主动了解实践活动。部分护理学生由于对实践情景教学意义的了解不深刻,往往是被动地响应学校的号召,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主观参与性不强,不仅影响了实践活动的组织效果,还降低了社会实践工作的整體评价质量。学校应该在召开实践教学动员会议的同时,聘请专家学者与优秀毕业生对实践活动的具体问题与解决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总结,提升护理专业群体的关注度。

2.教师指导与基地的建立。教师应该在实践教学工作前,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就实践活动中不了解的部分进行讨论、总结。通过考前指导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信心,提升教学的实际质量。与此同时,开展护理实践活动需要特定的场所,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企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工会、妇联以及社会街道等组织进行合作,建立不同的实践基地,实现多方共赢的目的。

四、护理专业实践情景教学的主要模式与实际内容

(一)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实践活动的方案设计主要坚持三个原则:首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社会实践活动的情景设计应该以护理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其次,将实践教育、素质教育统一到情景活动中来,保证学生能够在提升专业技能应用水平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在实践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再次,将专业内容与通用基础知识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专业水平、学习能力与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实践的主要模式

1.护理专业技能服务模式。专业服务模式主要是指结合学生的护理专业学习情况,在护理专业培训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护理技能服务社会群体,在体现专业应用特点的同时,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具体来讲,一年级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社区进行清洁工作,关注社区年龄较大的老人,通过人文关怀,提升沟通能力。与此同时,根据工作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社交礼仪,培养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树立起健康为本的服务意识。二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可以结合实践工作的具体需求,增强專业学习的针对性,利用所学技能解决社区居民的部分需求,如生活护理的科学指导、基本膳食、健康教育、推拿按摩等。三年级护生根据所学课程,在调查社区实际卫生服务状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实践,如帮助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居民健康状况调查,为社区居民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尿糖等,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做好常见疾病的健康宣教、预防保健指导等。

2.项目模式。即以项目的形式开展活动,如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它是一项暑期护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一活动,护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直接为乡村居民服务,促进书本与实际、课堂与社会的结合,并在参与服务过程中得到融会贯通。青年志愿者活动是我校长期开展的一项较具有特色的典型活动,护生利用课余、节假日走向社会,提供定点服务,拓宽眼界,锻炼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为护理对象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我校团委因此荣获了“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3.团队活动模式。护生社团组织与活跃的护生社团活动也给护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空间。在社团活动中我们注意引导护生成立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社团,如礼仪队、技能操队团、护理小发明兴趣组等,聘请专业老师作顾问,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

4.公益服务模式。社会服务活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为灾区募集资金,创建卫生城市义务劳动,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慈善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文艺演出等,让大多数护生都能参与到社会服务活动中。这些经历为护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提供了经验,也为其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5.教育模式。培养护生的公民意识,增强护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感。组织护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组织护生到卫生局、教育局等机关,到交警岗等岗位,通过亲自实践体验现代公民的责任。

五、结语

高职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通过真实的情景演练,使学生不断积累技术应用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将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与不同环节的教学任务进行细化,能够保证实践方案的实践性,提升护理教学的整体质量,优化社会实践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米婧.浅谈情景模拟法在高职高专护生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职业教育,2018(01).

[2]周娟,许静,刘凡齐.情景剧视频教学法在高职《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24):43-46.

[3]陈英.高职外科护理学应用SimMan情景模拟的效果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09):70-71.

[4]刘晓慧.高职ESP多元化教学评价方式设计方案——以南京卫生学校高职护理专业为例[J].考试周刊,2016(93):152-153.

猜你喜欢
实践模式理论基础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治理创新视角下的基层协商民主
基于学生社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式探讨
《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教学方法与实践模式初探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关于构建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