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丽
巨野县人民医院神经内三科,山东菏泽 274900
在临床上,脑卒中一旦发生,则多数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其以声音嘶哑、饮水或进食时呛咳、咽下食物时梗阻感、难以进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常见并发症[1-2]。吞咽功能障碍一旦发生,则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从而对其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3]。因此该文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探讨与评估,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利用双盲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该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晓同意。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2 例,年龄为 48~75 岁,平均年龄为(57.63±4.29)岁。吞咽障碍病程 2~7 d,平均(5.2±1.4)d。 观察组男 19例,女11例,年龄为47~76岁,平均年龄为(56.27±5.33)岁。 吞咽障碍病程 2~7 d,平均(5.3±1.5)d。 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纳入及排除标准[4]:均符合《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均在饮水时会完毕后发生呛咳、咳嗽,且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如吞咽后声音嘶哑等;排除近期采用利尿剂、镇静剂治疗者;排除精神障碍者;排除器质性病变者;排除恶性肿瘤者;排除咽喉部病变者。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护理、运动干预、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营养指导等。而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具体为:①舌部训练。即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将舌头用力伸出嘴外,然后回缩,注意用力向上,且要将患者舌头采用压舌板用力下压,以增强其舌运动力量、协调、控制等,一般8 s/次,10次/d,同时指导其发音训练等。②唇部训练。即指导患者晨起或午睡之后联系发音,持续时间5 s/次,如“wu”“yi”等,每个音符训练 10 次,2 次/d。 同时对患者唇部、面部等采用冰块摩擦,以强化其吞咽功能,4次/d,10 min/次。③进食训练。即待患者停止咳嗽后,指导其采取半卧位,训练进食,先进食易吞咽的食物,然后逐渐改为米糊,同时指导患者咀嚼吞咽等。④针灸。即选择风池穴、扶突穴、廉泉穴、金津穴等,将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毫针针刺,留针30 min,连续针灸1个月,1次/d。⑤神经系统电刺激治疗。即对患者采用神经系统电刺激仪治疗,指导患者取卧位或者坐位,将其上肢置于身旁或放于桌面上,设置治疗参数时以患者感到针刺感为宜。如果患者治疗时患肢无感觉,则先测试患肢,然后在患肢上进行治疗,2~3次/d,30 min/次。如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则需采取不同的部位进行电刺激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采用SWAL-QOL量表[5]评定,分值高低与患者生活质量高低呈正比)、吞咽功能(采用Burke量表[6]评定,分值高低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呈正比)、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HSS量表[7]评定,分值高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比)等评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8]:痊愈:治疗后患者吞咽障碍全部消失,无任何不适;显效:治疗后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显著,无任何不适;有效:治疗后吞咽障碍有所减轻,轻度不适;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处理数据过程中,χ2用以检验计数资料,t用以检验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 NIHS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 NIHSS 评分对比[(±s),分]
?
两组治疗前Burke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Burk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 Burke 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 Burke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 0)对照组(n=3 0)t值 P值5.9 2±0.3 5 5.8 8±0.1 9 0.5 8 5 6 0.5 6 0 0.5 1±0.0 3 2.7 9±0.4 1 3 2.3 3 9 3 0.0 0 0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80.00%(24/30)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两组治疗前SWAL-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 SWAL-QOL 评分对比[(±s),分]
表4 两组 SWAL-QOL 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 0)对照组(n=3 0)t值P值5 7.1 3±2.5 6 5 7.6 2±3.3 8 0.6 7 3 8 0.5 0 2 9 5.1 2±5.3 4 7 7.7 3±3.8 6 1 5.3 8 9 2 0.0 0 0
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是由于颅内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从而出现损害的一类疾病。而脑卒中发病后最常见的后遗症即为吞咽障碍,该病症一旦发生且持续存在,则会造成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无法正常进食等,甚至还会导致患者窒息死亡。而局部刺激活动和有效的康复训练,对于改善患者吞咽障碍,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意义重大[9]。目前针对此类患者,临床主要采取的综合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神经系统电刺激治疗、针灸、进食训练、唇部训练、舌部训练等,其通过微小、鼓腮、皱眉等方式对患者麻痹的面部肌肉进行锻炼,从而使其原来的功能快速恢复[10]。该文的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综合康复训练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SWAL-QOL评分、Burke评分、NIHSS评分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SWAL-QOL评分、Burke评分、NIHSS评分等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痊愈18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而对照组治疗后痊愈1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11-12]报道一致,即试验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Burke评分、NIHSS评分等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P<0.05)。这表明综合康复训练既能降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还能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效果。因此可以看出,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效果非常显著,既能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还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