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尝遍“酸甜苦辣”

2018-12-19 08:09:12王荣华
老年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酸味性味甜味

王荣华

食物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就人们通常食用的食物看,大致可归纳为“酸甜苦辣(辛)”四类。而人体的健康状况又受四时,即春夏秋冬的影响。自然界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之变化,影响着人的生理、病理活动。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常引起人体阴阳失调、寒热偏颇,进而削弱人体的抵抗力,引发疾病。欲在气候变换之际,让机体处于健康状态,同时又收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效,就在于积极、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调整阴阳,确保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人们采用的调理机体方式很多,应时择食,便是其中之一。

春增甜

古代养生名著《摄生消息论》指出:“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系肝旺之时,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多吃点甜食,则能加强脾的功能,以助抗御肝气侵犯的能力。但如食酸过甚,则易伤脾。因为酸味入肝,多食酸味会加强肝气的偏亢。因而,春季的饮食应“减酸益甘”,少食酸味食物,多食些甜味的食物。甜味食物如红糖、白糖,有补中养脾的作用。就蔬菜看,宜常吃带甜味的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等。辛甘之品如洋葱、芹菜、韭菜等皆宜多吃些。但春季不可过食大热、大辛之品,如羊肉、狗肉、参、茸、附子等,以免耗气伤阴。

夏增苦

炎热夏季,常遇暑湿之候,肤腠开泄,出汗较多,人常烦躁不安,口感无味,食欲不振,脾胃功能较差;夏时人体气血趋向体表,食养应着眼于清热消暑、健脾益气。饮食上,适宜吃些性味寒凉、清淡少油、易消化,尤其是带苦味食物。《本草备要》说:“苦者能泻燥火”。中医认为,苦味入于心经,有泄心火、燥湿和坚阴作用。多食苦味食物有除湿利尿作用。夏季可多食些苦瓜、苦笋、茶叶等食物。《本草纲目》载,苦瓜性寒,可除邪热、解除疲乏、清心明目;苦笋性凉,具有祛暑解毒、健胃消积等作用;茶叶则“苦而寒,清热解毒,利大小便,最能降火”。夏季也不可多食辛辣温热之物,以免致心气偏亢、体内过于积热。

秋增酸

秋季天气渐凉,多秋风秋雨,景物萧条。因夏日人体津液耗损过多,往往出现精神不振、郁郁寡欢等症候。中医营养学认为,秋季饮食应以“多酸”,多食“滋阴润肺”之物为基本原则。事实证明,多吃一些酸味的东西,如柑、山楂、梅子、桃子、梨、橄榄、鸭肉以及新鲜蔬菜等能滋阴润燥,收敛固涩。因为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肺气通于秋,故秋要减辛味,增酸味,以防肺气太过,损伤了肝的功能。对于年老胃弱之人,可食用些酸醋,有助于开胃消食,益胃生津,排解暑毒。同时,也可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冬增辣

冬季天寒地冻,草木凋零,冬日养生之要领在于避寒保暖,以维护阳气不外泄。就食物的性味看,宜适当增加“辣”类,即带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辣类食物在中医学上属“辛”味,多为温性、热性的食物,如胡椒、花椒、生姜、葱、蒜、萝卜、橘皮、酒等,均具有补脾益气、温中散寒、活血化瘀作用。冬日食用寒凉食物时,则更应注意添加辛辣之物以调和性味。我国许多地方有冬日食“火锅”的传统,其中添加有较多麻辣调料,此食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于冬日人体保健十分有益。

总之,根据四时气候变迁,适当增加相宜性味食物的摄入,是有助于增进机体健康的。但上述春增甜、夏增苦、秋增酸、冬增辣,仅是相对而言的。因为食物也可导致不同效应,故根据食物的酸甜苦辣来安排四时饮食,还要考虑其他综合性因素。古籍《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曾说:“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精神乃央”。这说明任何一种性味的食物,食之均应有度,过于偏颇,则易损伤五脏六腑,引发种种疾病。

猜你喜欢
酸味性味甜味
秋分
——以“收”为主 多酸少辛
自我保健(2021年9期)2021-12-03 12:47:28
能抑制甜味的植物
酸汤肥牛
美食(2019年10期)2019-09-10 07:22:44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多吃酸味食物可缓解焦虑
益寿宝典(2018年34期)2018-01-26 23:50:19
防腐剂和酸味剂对发酵萝卜保藏作用的影响
中国调味品(2017年2期)2017-03-20 16:18:17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幸”感生活调查
女友·花园(2015年4期)2015-05-30 21:25:47
新型甜味剂——甜味蛋白
乳酸乳球菌表面表达Brazzein甜味蛋白系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