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对农业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政府对农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毕业生就业指标是检验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依据。 本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顶尖农业技术人才,针对影响农业高职人才培养缓慢的因素,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以促进就业及完善我国农业类职业技术教育。
关键词:农业;就业导向;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24.093
1 就业现状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大学生就业率为80%,大学生就业质量虽然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大量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其中仅有15%是专业对口就业,而且企业进校招聘明显萎缩,签约率急剧下降,预期薪资大幅下降。尤其是农业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明显“偏冷”现象。除了职业差异外,高校就业市场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所以职业教育尚有很大改进空间。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重点和困难,不断创新和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以就业能力为本,满足社会需求。
2当前农业类高职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普遍用人单位反映目前学生就业能力远远落后,理论知识不足以支撑实践活动,要经历很长时间重新实践学习才能适应工作需要,这是由于学校教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只注重课本学习,忽略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很少与社会接轨,对学生能力培养有较大偏差。
2.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外部趋势来看,随着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未来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意味着未来的高等教育不再只是培养需要适应工业时代需求的工人。面对未来的知识经济,有必要为我国的人才智能和技术创新做好准备。农业问题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人才的培养也应该符合农业发展战略,培养出能够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高素质人才,农业区域经济产业的发展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被动适应关系,而应该是一种相互领导的关系。
3就业导向下农业类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3.1提升农业专业建设水平
促进学校和农业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整合“师徒联合教学”的“现代学徒试点”,强化双重主体责任。积极支持教育部“现代学徒试点”项目建设,使用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学校和企业,采用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农业实际工作相结合。校企合作是开展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高校社会形象,明确办学目标,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目前,许多国际知名公司在美国开展学徒培训项目,如西门子、波音、通用汽车、宝洁、麦当劳和三星。实践证明,学徒培训计划对学校和企业都有益。促进学习使用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就业。对企业而言,培养员工的能力可以弥补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效率或经济效益。
3.2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鼓励高校制定和实施反映自身发展水平的“双技能”教师标准,推动学校教师分类管理的实施。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的解读基本达到了统一的方式。“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的教师,并取得了教育系统领域的资格。具有本专业或相应行业专业资格的教师,或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具有较强实际应用技能的专业教师。“双型”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提高了农业高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全面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扩大了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巩固了校内外实验培训基地,也为农业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
3.3创新农业创业教育
高校提高创新农业创业教育能力,使学生了解农业,培养学生农业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业能力,并以创新理論知识为基础。理论结合农业实践,通过校企,校校联合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逐步掌握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改变大学生就业意识,进而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能力。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农业类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改革势在必行,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社会问题,职业高校的就业工作是农业学校发展的命脉,只有抓好就业工作,将学生的职业发展重视起来,才能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根本好转。在学校、企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破旧的择业观念,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顺应时代的发展,有助于维护高职院校稳定,加快农业高职教育学校发展,加快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巩固农业大国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曾碧瑶.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3):55-58.
[2]王忠华.关于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3]李平.高等职业教育视域下“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17,(17):163-165,168.
[4]杨淇贺.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与观念养成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7,(54):59.
作者简介:李秀鹏,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动物繁殖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