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种植与饲养资源: 促进幼儿有益经验建构的教育实践

2018-12-17 07:58计彩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建构

计彩娟

摘要:金家坝幼儿园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幼儿园,多年来致力于种植与饲养资源的开发与课程建设研究。通过对园内资源的不断规划、开发与建设,使教育活动呈现丰富性和多样性;以种植与饲养活动的多样化、多方式,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在种植与饲养活动中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种植与饲养活动的综合性,使幼儿零散的活动经验得到统整,实现种植与饲养资源向幼儿有益经验的转化。

关键词:种植与饲养;有益经验;建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0B-0071-04

金家坝幼儿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何顺应幼儿热爱自然、热爱动植物的天性,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促进幼儿有益经验的建构是幼儿园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结合农村地域特色和幼儿年龄特点,以幼儿园生态化的环境为教育背景,尝试开发种植与饲养资源,主要通过环境改造不断优化种植与饲养资源,目的是以资源的优化引發幼儿丰富多样的活动,以丰富的活动支持幼儿有益经验的建构。

一、改造幼儿园户外环境,优化种植与饲养资源

1.第一阶段:创设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生态环境

金家坝幼儿园于1996年完成易地新建,新园占地面积9636平方米,四周都是田野。如何创设和利用这个自然环境?教师决定把“大自然搬进幼儿园”。首先,教师们搜集资料,走访花木果农,了解本地适合种植什么,以及如何养护这些植物,着手为孩子们创建一个观光果园。然后,根据节气特征,教师在园内划分好区域,带领幼儿轮番种植西瓜、葫芦、番茄、草莓、山芋等植物。接着,全园又逐步饲养了孔雀、鸽子、鸡、鸭、鹅、螺蛳、乌龟等动物。随着小动物们的加入,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初具雏形。

在环境改造的起步阶段,教师们只是考虑如何给幼儿创设一个好看好玩的生态环境,尚未清晰地认识到环境资源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2.第二阶段:打造聚焦行动的“小农场”

针对前期资源开发过程中存留大量丰富的课程资源未充分利用和开发的现象,教师围绕“我们有哪些资源?已有资源的开发情况?还有哪些资源可挖掘开发?”三个关键问题参与资源调查分析,围绕幼儿发展所必须的一系列关键经验将生态的环境划分了各个不同功能区,建成了拥有“旱植园、水植园、果园、家禽园、飞禽园”的小农场,为幼儿零距离接触动植物提供了保障。

随着环境的二次改造,教师们的课程意识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开始尝试利用小农场里的资源开展活动。如在《石榴熟了》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石榴—摘石榴—吃石榴—送石榴—画石榴”等一系列活动,认识了石榴的主要特征,同时也学会了分享与合作。幼儿在一系列种植与饲养的管理活动中,不仅能丰富有关动植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还能获得观察、发现和管理的机会,进而较好地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

在这个阶段,课程实践还只是以单个的活动呈现,大家并没有把相关的教育资源以及对应的幼儿经验进行整合,缺乏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

3.第三阶段:建成探究与挑战一体的户外主题游戏场

如何创设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获得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互动的环境?幼儿园在建设小农场的基础上,将户外环境打造成一个集生态、趣味、挑战、探究于一体的主题游戏场。教师们充分利用现有泥土、水系、树木、动植物、地形以及其它自然资源,结合主题功能加以区域划分,主要划分为生活拓展区、绿地休闲区、阳光沙水区、大型游戏器材区等5个功能区20个活动区域(部分如图1所示),以满足幼儿运动、游戏、探索大自然的需要,激发幼儿的探索与想象,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户外环境的第三次改造,代表幼儿园开发种植与饲养资源的意识和观念彻底发生了转变,开始尝试将种植与饲养资源与更多的活动相结合,从幼儿感兴趣的动植物切入,不断扩展到与生活相关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活动内容的多样化和整合,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活动框架体系。

二、资源的优化引发幼儿丰富多样的活动

1.梳理本地区适宜种植与饲养的动植物

本园的教师虽然大多在农村长大,但是大部分教师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环境需求了解甚少。因此,教师们积极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家长学习、向农技专业人员学习,通过询问、调查、翻阅资料总结归纳了一年四季南方地区适宜种植饲养的动植物以及一些管理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对农事的认识和了解,为种植与饲养资源的开发做好准备。

2.立足幼儿兴趣与需要选择动植物样本

幼儿园以“幼儿发展为本”这一中心,挖掘、删选、整理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能为幼儿所接受的动植物样本:首先,鼓励幼儿自主性选择内容,向幼儿与家长发放“种植与饲养动植物意向表”,确定每班重点种植与饲养的动植物样本;其次,种植与饲养资源不仅来自那些物化的资源和条件,日常生活中易被人忽略的偶发事件或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也是重要的动植物样本来源。在确定动植物样本后,需认真倾听幼儿的话题,及时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价值判断,生发持续、深入的探究活动。

3.落实研究周期,合理建构活动内容

幼儿园注重将具有本土特色的蚕宝宝、泥鳅、芋艿、马兰头等动植物作为重点种植与饲养的对象,尽量丰富动植物种类。开发过程中,幼儿园统筹做好根据季节、时令开展的园本活动以及每班长期种植与饲养的班本活动的规划,形成完整的活动框架体系(详见图2)。

三、丰富的活动支持幼儿经验的不断建构

针对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研究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多样化学习途径,探索不同年龄幼儿参与种植与饲养的活动方式,实现相关经验的连接。

1.梳理关键经验,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发展需求

种植与饲养活动取材于生活,是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实体。我们尝试通过丰富多元的活动支持幼儿经验的建构向“人、自然、社会”三者有机联系的生态理念的方向发展,挖掘不同动植物所能够带给幼儿的体验,具体包括:动植物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生命周期、动植物间的生态联系以及与人类的生活关系等,分析幼儿在相关体验中获得的关键经验,编制出《3-6岁幼儿种植与饲养活动关键经验一览表》。同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的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依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种植与饲养活动中涉及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考探究能力、数学感知能力、倾听能力、语言表达交流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表现创造能力等发展情况,编制出《3-6岁幼儿种植与饲养活动能力发展一览表》。这些信息的梳理和提炼,既为幼儿园今后种植与饲养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和评价的依据,也实现了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幼儿的经验衔接。

2.转变教育方式,呈现幼儿自主学习建构过程

将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可操作、可实施、可探究的内容,并及时捕捉幼儿的新兴趣点,生成能够使幼儿获得新经验的丰富多样的活动,完整呈现幼儿“兴趣—问题—经验—表征”的探究动植物的自主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以《石榴丰收啦》活动案例具体说明。

开学初,孩子们看到挂满枝头的石榴特别开心,跃跃欲试地想摘石榴。但是在实际采摘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很多问题:这么多的石榴树怎么数?怎么分配采摘任务?用什么合适的工具采摘?一共摘了多少个石榴?怎么评选石榴王?……原来石榴除了可以采摘和品尝,还隐含着这么多的教育价值。活动给予幼儿通过“问题”来学习数学的机会,由于幼儿始终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所以自主地获得了粗浅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数学能力。同时,教师在带领幼儿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记录自己的探究结果。幼儿的记录、表达与交流是发展幼儿数学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最后,教师将幼儿在活动积累的有益经验再回归到幼儿生活中,带领他们运用摘石榴时采用的分类、统计、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一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实用。如数一数小区的某座房子在第几排第几幢,学会称石榴重量后再称一称自己的体重等等。所以在《石榴丰收啦》活动中,教师始终激发幼儿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采摘过程中的问题,生动地呈现幼儿建构相关经验的过程,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向幼儿有益经验建构的转化。

种植与饲养活动是幼儿亲近自然的过程,也是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动植物,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得以展现的过程。幼儿在实际感知、操作、体验、游戏、探究、实验等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与种植、饲养资源发生互动,建构有益经验、积累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提升学习品质,最终实现了从“物”形态的课程资源到“精神”形态的幼儿经验的转化。

责任编辑:李韦

猜你喜欢
建构
建构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合理投放辅助材料,鹰架幼儿建构游戏
让幼儿在主题建构中获得快乐
文学奖与文学史秩序建构(评论)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功能及课程建构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