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朴 胡正良
摘要:普通高中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充分发掘教师的指导潜能,开发适性适度的指导项目,打造自由开放的课堂阵地,创设丰富自主的活动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突出学生的成长立场,真正落实有助于“每个人”发展的“适合的教育”。
关键词:学生发展指导;实施载体;指导项目;课堂阵地;活动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0B-0009-04
“学校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门队伍,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梳理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1]
在西方的教育话语体系中,“指导”常用“guidance”,又常被“counseling”所替代,在当下西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经常用“Schoo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来表示。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指导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能把人的主动倾向引导到某一连续的道路,而不至于无目的地分散注意力。”学生发展指导是普通高中的一项基本职能,有别于“矫正性”“预防性”的管理手段,是不可替代的;是学校改变单纯追求升学率,体现育人功能,回归育人原点的重要举措。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人,学校要不断激发其发展意欲(内驱力),满足其发展需求(生长力)。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产生及其有效实施,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来自教育实践的探索和实施载体的构建。“要想孩子成长,一定要让孩子去认识、去尝试、去感受、去体会。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实践。……实践是孩子发现自己所长的唯一可靠途径。”[2]天一中学的学生发展指导的开展与推进主要依托三类“实施载体”:指导项目、课堂阵地和活动平台。这样的“实施载体”是具体、可操作、体系化的,可以让发展指导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指导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一、指导项目:适性适度
天一中学以“培养积极的生活者”为育人目标,以“学业发展及升学指导、生活习惯指导、理想信念指导、学生心理调适与性格完善指导”四大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具备初步规划人生的能力,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让学生踏上幸福的人生之路。
1.学业发展及升学指导。着力于学习目的和态度指导,学业计划与时间管理指导,学习方法与考试技巧指导,选课与选科指导;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卓越思维”和“宏观视野”,使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关注多元文化,丰富自己的价值体系。具体内容如表1:
2.生活习惯指导。着力于日常行为指导、寄宿生活适应性指导、卫生与健康指导、人际交往指导、团队合作指导、领导和组织技能指导等;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积极人格”,让每个人都始终拥有美好的人生愿景,并为之持续努力。具体内容如表2:
3.理想信念指导。着力于理想信念、人生目标指导,价值观和是非标准指导,生涯规划指导;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济世情怀”,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爱国心和献身精神,培养学生对人类的关爱、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以及强烈的道德感。具体内容如表3:
4.学生心理调适与性格完善指导。着力于指导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处理学业或生活上遇到的压力,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积极人格”,让每个孩子具有经营幸福人生的能力,始终保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具体内容如表4:
二、课堂阵地:自由开放
我校结合各学科教学,以“生长课堂理念”为指引,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读书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从学生视角来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学法讲座、学科课堂、名人课堂等。在课堂中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參与中涵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育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锻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学法讲座
学校需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培养专业的指导者队伍,构建指导者科学的指导模式,提升指导者的职责主动性,扩大指导者的参与范围,进而科学、主动、全面的指导学生发展。高中学生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学科学习特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都融合在教学的日常指导细节中,因此,学校就阶段性、分批次开展学法讲座,进行学法指导。
如高一语文学法指导就从五方面展开:①精神饱满,大声朗读和背诵,细心到位,保质保量完成老师的任务。②课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虚心听取他人的见解,适时地回应评价;认真做好笔记。③课后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答题规范,充分体现自己的思考。④习题讲评时做好笔记,条理清晰,简洁明了。⑤每天中午时读一篇美文,可以紧跟语文阅读课程内容,并且记录下瞬间思维的火花。
2.学科课堂
学科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每门学科都承载着无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共同铸造“完整的”人。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学生放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问题,进入生活的“模拟”状态,于其中获得体验,寻觅方法,提升智慧。学科教学中的学生发展指导应渗透在全学科、全时段、全体学生,力求全覆盖、高效度;要面对全体,针对个体,以活泼多样的教学互动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思想,逐步确立其乐学、善学、质疑、探究、合作的品格。
如:在高一政治课中渗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这一热点问题,涵盖了道德、法律、国情等多方面内容:就“和谐”的话题,可从社会公平,公民道德方面思考,亦可以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就“民主”的话题,可涉及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公民的建议监督权等;以“理想”为话题,可涉及共同理想,实现国家富强;以“法治”为主题,可明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相关内容,也涉及法律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公民各项权利,以法律来促进环保,维护社会公正等。
3.名人课堂
“名人課堂”是天一中学校本课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通过邀请“神六”副总指挥、副总设计师秦文波、阿里巴巴副总裁李俊凌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973首席科学家王同光教授、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博士等一批知名人士来校讲课,致力于让学生“走近成功者,聆听智慧之声”,为学生们的多元发展、个性发展提供平台。如:2013年11月18日上午,江苏省天一中学名人课堂迎来了2011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A. beutler)教授及其团队。布鲁斯·博伊特勒教授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小就热爱科学,父亲在他成长路上给予了的引导,专业老师的诸多帮助。他还向学生们具体介绍了他的研究经历及内容,他表示研究需要一定的坚持。这些介绍在天一学子心中绘就了一个“诺贝尔”之梦。
三、活动平台:丰富自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活动是由学校面向全校师生举办的,涉及文化、娱乐、体育、户外拓展等方面,是学生发展指导的重要载体。学校需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按照不同层次开展相应的系列化主题活动,以引导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优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学会合作,热心公益,强化责任感,滋养爱国心。
1.社团活动
随着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的凸显,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天一中学着力发展学生社团,初步构建了天一科学院、人文学院、体院、艺术学院四大板块的学生社团,推行以“项目研究”为载体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中,指导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具体安排如图1:
“天一科学院”以“科技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搭建了“e学习”互动平台,突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时空已超越了课堂的范畴。导师团由高校专家、高新企业工程师、科技社团指导老师、项目研究指导老师等组成,为学生提供自主规划、自主研究、自主调控、自主评价等方面的帮助。
2.职业体验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认为:“教育,不是为今天,而要为想象不到的未来做准备。”学生发展指导就是以此为行动纲领,从学生的成长实际需求出发,因人而异地制定成长方案。入情入境是学生发展指导由“空洞”向“实在”转轨的正道。只有走进生活,学生才能“沉潜”到生活的职业百态中,才能“品味”成长的营养,提升生活的技能。
如2017年8月24日,科技夏令营的全体参与者依次考察了卡特彼勒技术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松下电器松下冷机(中国)有限公司、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不仅参观了高科技的工作环境,还聆听了技术、管理、文化、就业、专业发展指导等诸多领域的学术演讲。学生们听着、看着、摸着、吃着(卡特彼勒高水准的中餐)、喝着(松下冷机冰箱里的冰红茶)、拿着(村田电子的卡通专利雨伞),尽情享受着全新的科技、人文、管理体验。
3.主题活动
相对于传统的分科教学来说,主题活动更具系统性。主题活动是以一个话题为中心进行延伸的活动,这些活动紧紧围绕这个话题而进行,这个话题始终贯穿于主题活动的始终。小的活动构成一个小主题,几个小主题就构成最后的大主题。主题活动更灵活,它可以根据时间、季节、节日以及学生的兴趣灵活地开展,分阶段实施,突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
学生发展指导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能奏效的,需要依托一定的生活情境和实施载体。具体、系统、科学的实施载体,让学生在指导下有所体验、感悟,强化了“每一个”的个性发展。有了适切的实施载体,学生发展指导就会从“服务于考试”转向“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控制”转向“指导”,从“统一标准”转向“关注个性和差异”。这样的学生发展指导,是“私人订制”式的,是学生成长的必需,是“适合的教育”的推进范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Z].2017-12-29.
[2]葛道凯.适合的教育[J].江苏教育报, 2017, 07(第一版)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