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本课堂的品质诉求及实践探索

2018-12-17 07:58钱科英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儿童本位

钱科英

摘要:回归儿童本位,构建童本课堂,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也是儿童教育的基本主张和实践路径。在童本课堂中,儿童的学习具有独立、自由、积极的特征。在童本课堂中,教师应立足儿童本位,回归儿童立场,研究儿童、了解儿童,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和真实需要出发,为儿童提供适切的资源和必要的服务,并注意其生态与培植路径,目标与动力系统,内容与表达方式,结构与组织形式,从而使得儿童能够本我发展、本色生长。

关键词:童本课堂;儿童本位;课堂内涵;课堂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0B-0028-04

儿童是天然的学习者,但儿童的学习具有独特性,课堂教学必须关注这种独特性,才能打开儿童的精神世界,让儿童主动地走近课堂、享受课堂。“童本课堂”正是在充分关注和尊重儿童学习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旨在通过研究儿童,确立以儿童为本位的教学思想,让课堂教学真正地走近儿童,并为儿童喜爱和接纳。

一、童本课堂的内涵意蕴

童本课堂,就是以儿童为本位,或者说以儿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是教育的立场和出发点,也是课堂的主人。儿童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发起者,也是组织者和操纵者。同其他课堂比,童心、童趣、童乐是童本课堂的鲜明特点,这样的课堂是快乐的、生成的、真实的、高效的。它鼓励和倡导儿童学习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致力于培养儿童乐学、乐思、乐做的品质,使每个儿童都能够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童本课堂”里的“童本”不同于“生本”,也不同于“学本”。“生本”中的“生”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而“童本”中的“童”指的是正处在学习中的“儿童”。另外,“童本”也不同于“学本”,“学本”指的是一切教学都要坚持“以学为本”,遵循学习的要求和规律,使学习取得最佳效果。由此可见,就学习而言,“童本”兼有“生本”和“学本”的双重属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也就是说,“童本”既要坚持“以生为本”和“以学为本”,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属性和儿童的年龄特点,让课堂回归儿童的认知天性和学习规律。

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人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把学生当作“小大人”,那就无异于使儿童变成一些早熟的“果子”,既不丰满又不甜美,甚至还可能会提前腐落。因此,小学阶段教师在教学时应把儿童当作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心理和认知特点,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儿童的需求,从儿童的视角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应该真实贯彻“儿童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使课堂教学在儿童的发展中呈现积极效应,进而让儿童的“认知”和“情意”自然妥帖与契合,让成长中的儿童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和成长的喜悦。

遗憾的是,时下的小学课堂中却呈现这种状况:教师主宰课堂、成人化的教学腔调、机械化的训练过程、脱离生活的文本解说、让位于儿童却不见儿童,让儿童学习的“主体性”全面缺失。这些都严重背离了儿童的认知天性和发展需求,大大挫伤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童本课堂的规定和要求

很多人对童本课堂的理解仅止于字面意义,缺乏心理学层面的认识和把握,只是想当然地认为,“童本课堂”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不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等。其实不然,“童本课堂”有特定的内涵和品质,也有特别的规定和要求,“童本课堂”需要特定的土壤和机制。

1.“童本课堂”里儿童的学习是独立的

马克斯·范梅南曾说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唯有独立行走,人才不会失去自己,并找到自己的彼岸。很显然,独立性是儿童的本质属性,没有儿童个体的独立就没有儿童学习的独立,“童本课堂”就是要让儿童在学习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让每一个儿童都成为自己的主人,保有自己的学习主动和学习原则,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童本课堂”里儿童的学习是自由的

儿童的个性生成于自由,自由孕育儿童的个性。坚持儿童本位,就是要让儿童在自然、自由、自为的状态下学习。唯其如此,儿童的学习才是轻松的、舒展的、尽兴的,也唯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儿童也才能够真正地倾吐自我、发挥自我。当然,有效的自由是生长的,是有生命质感的,在自由的环境里,需要儿童的自醒、自悟和自觉。自由不是对学生思想的放纵,而是对学生心智的解放,是引发学生最大可能地发掘自身潜能,最大限度地成就自身的生命高度。

3.“童本课堂”里儿童的学习是积极的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诉求,也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和表现。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诉求,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让学生想学习,让学生对学习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和期待,这是有效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一切儿童学习和学习的儿童化都无从谈起。

三、童本课堂的实践和探索

任何实践和研究都需要找到几个可以关注和操作的抓手,研究童本课堂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童本课堂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可以进行怎样的创新和实践?通过多年来的专题研究,我们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以下四个方面。

1.童本课堂的生态与培植路径

课堂是儿童学习的最重要场所,“以儿童为本”的课堂自然是儿童精神生长的最优质土壤。那么是什么成就了童本课堂的优质资源呢?童本课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和样貌呢?儿童的一切自我认知和学习活动都是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完成的。那么,童本课堂的本质就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是童本课堂的两个基本属性,也是童本课堂存在的基础和开展方式。童本课堂以游戏和活动为认知路径,并让儿童享受学习的快感和愉悦。

基于此,童本课堂需要将儿童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地重组和改造,使其以游戏和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唯其如此,教师的教学才可能真正走近学生,学生的学习也才可能是自觉和主动的,积极和快乐的。比如:对于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的教学,如果单就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就显得很抽象,难以理解,必须将抽象的数理知识演绎成具体的生活场景,使抽象的数理问题变成具体的生活问题。如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同学去锡惠公园游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对于学生的思考和做法,老师鼓励学生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理一理,这些做法很切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和认知习惯,学生经历四种由浅入深的探索路径后,会不断明晰问题解决的策略,并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此外,游戏转化也是童本课堂的主要认知路径,比如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有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小明和小亮三人在玩扑克牌,他们拿出六张红桃,分别是2、3、4、5、6、7。小明将牌反扣在桌子上,并打乱顺序说:“现在我们玩猜数字游戲吧!我们每人先拿两张牌,并说一句有关牌上个数的话,但不允许直接说出是几。”小明接着说:“我拿的这两张牌的数相加得7,相减是1。请来猜猜我拿的是哪两张扑克牌?”这就把数字之间的加减运算转化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既刺激又很有意思,学生很愿意参与其中,并享受数字带来的快乐。

2.童本课堂的目标与动力系统

儿童的学习是有目标的,但这个学习目标的设定不要太过具体,否则,儿童的学习就会被一个个具体目标和问题牵着鼻子走,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在遵照老师的旨意和要求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失去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如此一来,儿童的学习是被动的,也是无趣的。相反,如若将学习目标定得大一些粗一些,这就给儿童的学习开放出一个自由发挥的较大空间。在这个通往大目标的过程中,儿童会最大限度地开掘出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也会极有可能思考和设计出非同寻常的解决路径和方法,学习过程充满热情和动力。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位老师为学生设定的目标是:画一个半径为6厘米的圆,你能将它平均分成几份呢?这里,老师并没有限定将圆平均分成几份,将圆分成几份完全是学生说了算,怎么分更是学生的自由。这样一来,由于老师的目标设计较宽、较大,学生就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于是,儿童的学习也就有了很多的想法、设计和不同发现。有的学生将圆平均分成4份、有的学生想把圆分成8份。想把圆分成4等份的学生有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分,有的采用在圆内画两条垂直的直径的方法来分。想把圆分成8等份的同学基本采用对折的方法。有的学生将圆平均分成了36份,他们受到量角器上刻度线的启发,先将半个圆平均分成18份,最后得到36等份。还有一个学生将圆平均分成了9份,他发现将圆平均分成4份、8份、16份太简单,平均分成5份、6份、9份那才了不起。于是,他想到用360度除以平均分的份数,就得到了每个角的度数,然后在圆内画一条半径,按照刚才的角度画出其他的半径就行了。其实,这种大目标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给了儿童选择和确定自我研究目标和方法的自由,较好地实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童本”理念。

3.童本课堂的内容与表达方式

童本课堂的内容注定是“童本化”的,“童本化”的内容一定具有生活的经验性和趣味性。这里,儿童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儿童的一切学习都源于经验的再现和触动,可以说,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就是对自己经验的重组和建构。同时,这种基于儿童经验的学习内容不是经验的简单再现,而是高于经验的一种自我生长,儿童只有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对接,才可能理解所学内容,并化解面临的问题。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宝物可能在哪儿”的问题:“小明参加奥林匹克寻宝活动,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你手上的白纸上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想一想:宝物可能在哪儿呢?”这就把“圆的认识”这样一个几何数学问题转化為一个生活问题表达出来,由于学生有“寻宝”这种生活经验,于是,学生很快进入到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过程中。有的学生找到一个3米的点,有的学生找到2个3米的点……慢慢地,学生在纸上画的点越来越多,最后画成了一个由许多点围成的圆。这时,学生幡然醒悟,其实宝物就在“以左脚为圆心,半径为3米的圆上”。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画点寻宝是经验,发现圆、领悟圆的本质却是一个新的认识和发现。这个新发现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在学生经验的操作中自然得到的,这种问题的设计就是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果老师一开始将问题设计为:你可以在小明周围哪些地方去寻宝呢?这就忽略了学生的“发展”,使儿童学习失去了应有的“自醒”空间和“探究”价值。

4.童本课堂的结构与组织形式

课堂结构是课堂教学的板块设计和逻辑进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流程或组织结构。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结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普遍存在“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这一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课堂的结构和组织必须能够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行为意识,必须能够引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热情,并为学生提供可以发挥潜能的资源和条件。为此,我们尝试对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3251”结构。这里的“3”是指课前3分钟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内容涉及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形式包括童话故事、猜谜语、互动游戏等,使儿童真正享有学习的参与性、选择性和自主性;“2”是指每节课上让学生有2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提问,课堂教学适当留白,多为学生“自生性”问题提供一个呈现、辨析和解决的渠道,从而使学生自主完善认知体系;“5”是指课堂上留出5分钟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应用上的不足,以便教师及时反馈纠正;“1”是指每课出一道思维挑战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思路,激发学生思考欲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童本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儿童课堂有其自身的品质和要求。立足儿童本位,回归儿童立场,必须要研究儿童、了解儿童,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和真实需要出发,为儿童提供适切的资源和必要的服务,促成儿童本我发展、本色生长,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也是童本课堂的应有价值和魅力所在。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儿童本位
核心素养观照下“发现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好玩”的教育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
基于“儿童本位”的阅读教学研究
基于儿童本位的学习方式新探
郑渊洁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本位思想
学校层面课程整合的误区与出路
大数据时代对儿童文学观念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