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蹈进入中学音乐课堂的价值与实施

2018-12-17 09:00张志琴
江苏教育研究 2018年26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舞蹈课堂教学

张志琴

摘要:兴宁“杯花舞”作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特色,是当地喜闻乐见的民俗舞蹈。本文通过二次开发的教学探究过程,把具有鲜明特色的“杯花舞”引进中学课堂教学中,既拓宽了舞蹈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更丰富的舞蹈创作语言,又培养了学生的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真正落到实处,并由此总结出引入非遗文化进行教学活动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非遗文化;舞蹈;杯花舞;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 09B-0066-04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为此还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为进一步建设与完善中华传统舞蹈文化进校园体系,提升舞蹈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让“非遗”舞蹈“活”起来,笔者以广东兴宁“杯花舞”课堂教学开发为契机,进行了引进非遗艺术文化的探索,尝试提炼岭南“非遗”舞蹈的元素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传统艺术文化。

一、取材兴宁“杯花舞”的原因

1.发挥地缘优势,承担文化传承责任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是一个族群认同的隐形标记,是一个民族凝聚的永恒纽带。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是南北文化融合的产物,而“杯花舞”是这其中的瑰宝。2007年,“杯花舞”被列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兴宁市被文化部命名为“杯花舞艺术之乡”。笔者作为一名客家人,自小生活在梅州地区,对于客家文化相对熟悉,在采风和学习时有利于深入了解其舞蹈文化,而作为一名舞蹈教育者,也有义务承担传承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

2.拓展舞蹈教学资源,培育文化传承意识

兴宁“杯花舞”作为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产物,具有地方特色而且影响着当地文化,是当地喜闻乐见的民俗舞蹈。把具有鲜明特色的“杯花舞”引进课堂教学中,是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教育过程。“杯花舞”蕴含了优良传统中的团结互助、开拓进取、积极乐观等客家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发挥对学生的教化功能。在中学音乐课堂引进非遗舞蹈元素教学,可以拓展舞蹈资源,通过把握客家文化的精髓,提炼舞蹈的基本体态和基本动律、动作,创编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作品,让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真正落到实处。

二、兴宁“杯花舞”课堂教学开发的实施

1.把“杯花舞”改编为适合中学生学习的舞蹈

2017年,笔者辗转联系到“杯花舞”的省级传承人林惠文老先生,向他学习和了解“杯花舞”的起源发展以及现状。除了与传承人对话以外,笔者还亲自到“杯花舞”的发源地——梅州兴宁进行采风,走访参观开展“杯花舞”特色活动的兴宁一小。在兴宁一小,上至校长,下至每一位学生,人人会跳“杯花舞”,而他们的课间操,就是全校一起跳富有客家特色的“杯花舞”。

“杯花舞”的前身是道教法事舞蹈,当时做法事时,道士创造了这种舞蹈来吸引观众。老式“杯花舞”表演时以吟唱为主,动作的幅度不大,省级传承人林惠文先生认为这样的表演形式有局限性,于是把歌唱表演转成舞蹈,同时改良道具杯子。首先在杯子的底部留一个小洞,再放上松紧带,套住杯子,这样表演起来就不会掉落。在表演和传授过程中,林惠文先生不断推陈出新,巧妙地运用击杯和舞蹈艺术,以“摇杯、滚杯、甩杯、磨杯、转杯、杯花出手”等击杯技巧,使敲击的瓷杯发出多变的节奏,能表达情绪的变化。同时,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云步”“横步”“跪步”“下板腰”等舞蹈动作,不断提高“杯花舞”的表现力。“杯花舞”拥有了新的生命力,更加欢快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兴宁进行采风后,笔者开始着手创编适合中学生跳的“杯花舞”。根据“杯花舞”的特点,笔者选择既有抒情性、又不乏轻快活泼的音乐《明月照山乡》作为伴奏。而舞蹈动作就选择了“杯花舞”里的几个特色动作,如:摇杯、滚杯、甩杯、磨杯、转杯等作为基本动作,并加以动作和队形的变化,创编了一个新的“杯花舞”作品。伴奏音乐《明月照山乡》分为ABA三段,第一段的抒情音乐配以摇杯、转杯的动作,加以队形变化,富有客家特色。中间音乐是快板,适合灵巧的滚杯、甩杯动作,最后一段是再现部分,回归第一部分的意境。

2017年12月9日,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专家、专业艺术院校的各位老师和参演的学生济济一堂,观看了来自省内各中小学非遗舞蹈进校园的教学成果展示。我校高一(16)班的同学们表演的客家“杯花舞”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也让大家认识了这种富有特色的省级非遗舞蹈——客家“杯花舞”。经过创作表演实践和专家的认同,进一步激发了笔者的创作欲望,增强了把“非遗”舞蹈引进校园的信心,并因此再重新建构由学生完全参与的课堂教学。

2.把“杯花舞”引入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课程目标

①通过学习非遗舞蹈“杯花舞”,了解客家文化和岭南舞蹈文化,掌握”杯花舞”的基本动律、动作。②在掌握“杯花舞”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能单独完成或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舞蹈创编。③增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之情,提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都希望开设能让他们舒缓压力、身心愉悦的课程。恰逢国家非常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護,而通过非遗舞蹈进校园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跳起来,简单而富有美感的客家“杯花舞”无疑是很好的课堂资源。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而言,简洁的舞蹈动作、优美的音乐旋律、富有地方特色的舞蹈风格都让学生充满兴趣,从而喜欢并愿意认真学习。

(3)教学过程设计

①假如你去采风——挖掘文化资源

客家“杯花舞”源自梅州兴宁,在当地,有很多学校开展“杯花舞”进课堂教学,非遗舞蹈“杯花舞”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课堂里得到发展。而群众参与的广场舞也经常用“杯花舞”的元素。但对于高中学生,如何提高其传承“非遗”的文化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水平呢?笔者结合自身的采风经历,从文化采风入手来重新设计“杯花舞”课堂教学。

A.播放“杯花舞”表演视频。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广东兴宁“杯花舞”的概貌,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B.进行角色扮演。扮演人物有非遗传承人、采访者,以问答方式了解广东兴宁“杯花舞”。这种方式需要被采访的学生在课外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前了解相关舞蹈文化。通过这个环节认识“杯花舞”的历史由来、文化地位、文化价值、舞蹈语言的基本特征等。

C.远程访问。笔者搭桥,学生通过互联网向当地的民间艺人、学校师生、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进行学习了解,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和保存。

②我们来创编——分组探究,利用舞蹈语言的典型元素进行编舞创作。

笔者通过前期的田野调查、采风、收集资料,积累了大量的素材,用以创作适合学生并具有自己特色的“杯花舞”。但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认识新事物,学会掌握舞蹈创作的语言和技巧,于是采取了分组学习的方式。

A.教师示范,解读舞蹈语言。在课堂中,教师先进行舞蹈示范,对“摇杯、滚杯、甩杯、磨杯、转杯”等击杯技巧及基本舞蹈动作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

B.学生分组,根据主题运用舞蹈元素进行创作。在掌握舞蹈动作的基础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创编。教师首先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其中一段音乐的舞蹈创编。同学们很快进行了角色分配,根据音乐节奏和旋律风格的不同,讨论表达的思想主题,例如:第一段表现客家人的美丽大方,第二段表现客家人的勤劳质朴,第三段再现第一段动作和造型。然后充分运用“滚杯、摇杯、磨杯、甩杯、转杯”等基本动作,琢磨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并加以脚下步伐以及队形的变化,学生很快完成舞段的创编(改编),并且能合上音乐伴奏,完成完整的舞蹈作品。这些合作创编,无不显示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以及合作小组的完美配合,而教师则及时地给予个别指导。

③我们跳舞吧——享受舞蹈表演。

成果展示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被瞩目的成就感,所以当学生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时,脸上绽放的笑脸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也许他们的舞蹈动作不够标准,难度也不够大,表演也显得稚嫩,但是通过集思广益、合作讨论、亲手创编的作品,表演起来一定会带着满满的自豪感和满足感。

在课堂的最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各组学生轮番进行表演,同时相互进行点评,尤其要分析舞蹈动作中的元素运用情况,评价主题的表现力,最后再合演完整的作品。通过努力,学生们展示了一段完整的舞蹈作品,整个作品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特点分成A B A三大段。引子部分由一个小姑娘手持杯花缓缓走到中间,两手伸展原地旋转,在越来越快的旋转中,几组造型悄然出现在舞台上,摆出优美的姿态。第一段音乐节奏舒缓、旋律优美,同学们在清脆的摇杯声中或站或蹲,时而打杯,时而摇杯,时而云步穿插,时而错落有致的停顿造型,一幅美好的画卷让人眼前一亮。中间的快板部分音乐活泼灵动,舞蹈用滚杯、甩杯动作把音乐的灵巧生动体现的淋漓尽致。再现部分回到轻柔的音乐,优美的动作加上别致的造型,整个作品以清新、灵动的风格让同学们享受其中。

三、非遗文化传承的思考

1.教学策略的应用

(1)发现学习策略

艺术教育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懂得艺术技巧的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课程,学生提高了对文化价值和文化美感的认识,才有利于其承担文化传承的重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发现学习策略,要让学生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从内心上认同传统文化的精髓。笔者设计“假如你去采风”这个环节,着力于引导学生从挖掘文化资源入手,学会获得最直接的资源,从中形成自我的价值认识和想象判断。而且,发现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探究未知的事物表现出新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持久力。

(2)探究学习策略。即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笔者设计了“我们来创编”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探究,利用舞蹈语言的典型元素进行编舞创作活动。合作和探究,创编与实践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应用这种策略达到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大胆尝试,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掌握文化传承的真本领。

(3)体验成功策略。这是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策略之一,愉快的成功体验是学生激发兴趣和增强动力的源泉。因此,教师应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再激发其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笔者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们跳舞吧”,就是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享受舞蹈表演的成功,体会合作创编的成就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最终服务于学生转化为自觉传承和保护非遗舞蹈“杯花舞”的动力和决心。

2.几个关系的处理

(1)虚与实,虚设的采风环境与实地的考察采风相结合

虚设的采风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学生会在课外先进行相关内容的了解,并由学生以采访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做法增加了趣味性,但对于“杯花舞”的相关文化了解不能更深入、更具体。实地采访能到当地看到、听到和了解到原汁原味的民间素材,而这些原生态的资料对后面的创作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实地采访,找寻最原始的材料,在这些素材中再加工和提炼典型动作元素,为创作做准备。

(2)采与导,实地采风记录和有目标的探访导出相结合

在实地采访、收集各种材料的同时,要注意深入挖掘文化层面的内容,對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的资源和文化内涵要给予存留和传播,从老艺人和现代传承人身上挖掘、学习更多的资源和素材,而这些文化既是保护也是传承,更是发展。同时对采访的内容进行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旧与新,非遗文化的传统项目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创新方式和途径,利于传承的推广。

除了群众文化以外,大街小巷的广场舞让“杯花舞”得到很好的、广泛的发展。而学校开设的“非遗舞蹈进校园”活动更是从娃娃开始抓起,形成学校特色。通过课间操、校园集体舞、课程模块选修、高等院校开展岭南舞蹈比赛或者展演等方式保护、传承和弘扬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能让非遗舞蹈——广东兴宁“杯花舞”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舞蹈课堂教学
舞蹈课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非遗文化进驻职校社团的策略研究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