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智慧探索

2018-12-17 12:19王郢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语文教学德育

王郢

摘 要:语文教学与德育的统一最佳途径就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为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既增长知识,又启迪思想,从而突出文道统一的理念和知行统一的原则。语文教学要在不同教学层面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与课文内容教学有机结合;德育渗透与语文学科的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德育渗透与日常的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要做到文道统一、知行合一。

关键词:德育;语文教学;文道统一;知行合一;智慧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144 — 03

语文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渗透德育思想,从不同角度和采用不同方法挖掘德育的丰富内涵。就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得到生动而自然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不同文体渗透德育教学

以记叙文为例,教学中注重以形象影响人,以情感人,人物形象的刻画是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神态等多方面表现出来的,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学生即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又被人物形象所感染。如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时,分析韩麦尔这个爱国主义的崇高形象,引导学生从韩麦尔先生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来分析形象特点。语言:“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激动人心的话语除对自己学生的无限期望外,还表达出了韩麦尔先生对于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处处洋溢着爱国之情。学生为此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神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出去似的。”他就要离开这里了,此时从他的神态学生理解他对这毕生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多么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情深的热爱。动作,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 …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说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连续性的动作,使这个爱国主义者的崇高形象更加鲜明。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韩麦尔的崇高形象,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能以情感动人,激发人们的爱情,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们的觉悟。这种情感常以语言渗透出来。如讲魏巍的《我的老师》中有这样两句话,“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读到此学生也笑了。因为他们理解了这两句话的意义,体会到了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好像”说明教鞭并不是真的会落在自己的头上。所以我用石板迎上去的时候,教鞭只会“轻轻地敲在石板上”这里用“敲”而不用“打”这个虚打的动作逗得“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从这笑声里充满着师生之间的和谐,融洽的浓烈生活乐趣。此时,一位温柔、慈爱的教师形象展现在眼前。

以说明文为例,教学注重从介绍实体事物类和解释抽象事理的不同类别,而采取不同角度控掘思想內容。即突出说明文的知识性,科学性、又培养了学生爱科学的好思想、好作风,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实体类说明文,根据不同实体的特色,或联系其历史和前景,渗透思想内容。如讲《中国石拱桥》开头写道“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里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激扬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写道:“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从它的悠久的历史自然引导学生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产生学好这堂课文的强烈要求,以至讲好石拱桥的形状构造。性质和功能,对于事理类说明文教学中紧扣说明对象的自身发展,演变的历史,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热情,如讲《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这篇说明文介绍了我国书籍演变,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认识了科学领域中书的制作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其中文章中的“造纸”和“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从而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而今天我们要想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就要靠青少年一代的努力奋斗,这样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以议论文为例,教学中注重以理服人。使学生懂得作者怎样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证明自己的主张或反驳别人的观点。作者如何直接表达爱憎感情的。如讲《怀疑与学问》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提出的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围绕这一观点,作者又从哪些方面加以论证。包括(1)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怀疑。(2)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怀疑。这样,本文议论的内容从对于传说的怀疑,进而扩大到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的怀疑,论及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的作用,这就是其一。这样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证。论证过程中具体运用了引证法和例证法,令人信服。学生从掌握论证手法过程中并领会到作者提倡的“怀疑精神”内涵,懂得治学就应有怀疑精神,从中也得到启示,掌握最佳的学习方法,受到深刻教育。

二、具体情境渗透德育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多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教育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学中就要注重创设情境,特定情景、特定氛围的出现,需要老师刻意创设。好的导语就像打开知识大门的第一把钥匙,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教学《花钟》一文时,采用欣赏图片的形式创设情景,事先将书中所列出的花的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制作成课件,并配上音乐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也使学生受到要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在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时,播放动画片,通过学生的视觉、听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深地理解小猴的三心二意,点明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要三心二意。

在教学《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时,设计了如下导语:“同学们,你们希望怎样地度过一生?(生答:幸福、快乐等)还有,那你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快乐吗?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就知道怎样才能得到快乐?”这样的导语贴近生活,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未来快乐生活的向往,增添对幸福生活的信心,继而促动寻找快乐的源泉。

在教学《我不能失信》一课时,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吗?(想)那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成为成功人士呢?(自由回答)的确,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要有聪明的智慧和才干;要有广阔的胸襟等等,除此之外他还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成功人士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不能失信》中的宋庆龄就是诚实守信的典范。”这样就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的可贵,这就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范例。教师用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发挥聪明才智,心情舒畅,思想敏捷,思想教育水到渠成。激发诱因,学生伴随已知与未知矛盾困惑之中,行成强烈思维活动和强烈求知欲望,形成氛围。如《狼牙山五壮士》为了阻止敌人战斗胜利,为抗日解救全中国的爱国献身精神。五战士课文中光荣牺牲了,引起学生向烈士学习的精神。学生纷纷发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在分析篇课文时,关键在于抓住作者写作意图看他写的文章要宣传什么?怎么宣传的?这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启发学生思想觉悟,由此来体会创作文章的价值。如课文《繁星》,紧抓主题思想,抓文章主体,典型事例的描写在讲注语文知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贯彻文明道德统一原则显示语文教师强烈的政治热情,启发学生思想责任心。

三、结合生活实际渗透德育教学

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小女孩的善良和她的那颗助人为乐的心使她得到爱的回报。同时,又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父母、老师每天是多么的辛苦,教育他们要从关心父母、老师、同学开始做起,学会关心身边每一个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可以打扫班集卫生,可以帮助父母做家务,可以幫助有困难的同学等等。还真有效果,这节课后,他们变了,有几个孩子没有出去玩,他们留下来,有的拖地,有的擦黑板,有的打水,有的摆桌椅等,再来上课时看到班级焕然一新,我既惊讶又高兴,惊讶得是孩子们原来这么能干,高兴得是他们懂得关心人了,我的课没有白上。于是,在课上对他们的劳动表示感谢和赞扬,同时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一起去感受关心的快乐。从这以后,我们班的卫生状况有了质的飞跃,学生们争着抢着为班级做贡献,感受快乐。摆桌椅,是孩子们做了这一切工作,即使在排练课本剧期间,他们依然打来水拖地、擦窗台、摆桌椅、拖走廊,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我问他们累吗?他们开心地笑了:“不,老师我们很快乐。”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以前苦口婆心的对学生说教收效甚微,可现在结合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德育和语文教学密不可分,脱离了语文教学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语文教学,智育也是苍白无力的。

四、深入挖掘教材,渗透熏陶感染

在每学期备课之初,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总体的德育内容,首先要考虑的是哪些内容打动了学生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数育。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根据题材确定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知识结构确定教学方法。然后按年级逐课进行挖掘分析,制定出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思想教育要求。通过学习与研究,基本明确所要进行的德育内容以及各组课文各课的德育要点。并纳入语文教学目标。使思想教育落实到实处。教师以饱满的热情,真的情感,娓娓动听的语言,巧妙的教学设计,使每一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都能使学生?的最好素材,别,教育有受到爱国主义的素陶。例如《长城》一课,图文并茂,观察图使学生看到了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尤其是在文中作者的感受、联想,通过老师的情真意切的朗读,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再如,学习《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章,使学生深深地懂得资我们把课文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人民是无法摆脱悲惨命运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定切实可行中国的劳动人民才能有幸福的生活。学生的经历虽短,但在他们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接触人和事,接触生活的实践中,耳濡目染,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感知、接收了大量的信息,储蓄了无尽的情感。课堂上老师准确把握情感,适时把学生尚朦胧的情感意识引入爱祖国,爱人民的轨道。在“走近毛泽东”这一单元中,学生被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艰苦卓绝感动得热泪盈眶,情绪激昂。在学习“祖国壮丽山河”这一单元时,师生共同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了解祖国丰富的宝藏。在教授“大自然的启示”这一单元时,学生立志为祖国的未来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创造更宏伟的奇迹。

语文课的思想教育,是把思想教育自觉地有意识地渗透在教学的全部过程中,语文必须抓住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渗透上下功夫。语文教材注重知识和能力系统的编排,而思想教育内容有其随意性,无序性。例如:在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内容上。有《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趵突泉》等一些课文重视歌颂祖国的教育。挖掘语文教材中所固有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渗透熏陶感染,有机结合,教师要有强烈的思想教育意识,从而要积极地主动地进行思想教育。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让学生通过重点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中回忆《一夜的工作中》描写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工作情景。这是周总理一生辛勤工作的一个缩影。然后组织学生由此回忆到以往周总理生前事迹,激发情感,使学生思想产生强烈的共鸣,对敬爱的周总理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以及那伟大的献身精神铭记在心。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周总理的情感和为建设祖国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的决心。又如讲《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通过深挖教材,由“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向学生渗透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训练的同时,让学生潜移默化,渗透熏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情趣。所以要运用从整体到部分又回到整体的方法对语文教材逐段逐句进行认真剖析,理清每一段每一课的思想脉络,通过老师深入挖据教材,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向学生进行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五、突出明理重点,形成德育序列。

课内与课外结合进行思想教育。如参观、调查、制作手抄报、课外阅读、读书读报会专题讨论会生平,促使课内外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效果。渗透语文德育教育因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分深浅程度进行。一二年级年龄小,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接受能力差,所以渗透思想应是“启蒙阶段”,从简单形象、具体、实例入手,进行思想教育。三四年中年段在低年级基础上,有新扩展,延伸,可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初步紧扣语文课文的思想教育,要潜移默化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五六年段的教育要在传授知识能力的同时激发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注意聯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切实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鲜明的爱僧情感。课中灵活根据现状的学生进行多层次交替式思想教育。再有每一个学期形成序列,抓体裁分类,突出教育重点。如:写人记事的文章着重进行良好意志品质,向领袖和英雄人物学习的教育,写景状物的文章着重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哲理教育。辨别是非,分辦美与丑的教育等。富有哲理的《落花生》一文中心意旨是向学生宣告做人的道理,人生观教育。对记叙文教学来说,在讲解语文知识同时,教师结合课文和学生思想实际,具体形象生动地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体现教师的政治热情以及产生强烈的育人思想责任心。

六、制定要求措施,保证德育实施。

为了有因可循,有条可依,强化小学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实效性,对于教师备课,上课评课教学环节,教学管理中实施督促教师充分发挥德育功能。落实语文思想教育的目的。在备课中体现出“四体现”。第一、在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备课时,全册总思想要有宏观考虑。第二、教案体现每组课文思想教育要求;第三、每课内容本节德育所达到目的;第四、备课落实每节课个教学步骤上,要体现渗透德育。坚持“四不要”。一、不要牵强附会政治口号;二、不要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乐于接收。三、不要就知识讲知识;四、不要硬灌,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要善于引导。

语文学科思想教育寓于课文之中,也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我们教师在对待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问题上都应有强烈的热情。并焕发出强烈的育人思想的责任感。我们体会到:教学是教师全部思维能量总的体现。应该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相统一的整体的心理活动。而这一心理活动的最终体现应是一种强烈的政治热情。并由此而产生育人的思想责任心,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随着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入开展,让我们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有强烈语文教学思想教育的使命感。充分认识语文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落实到位,运用恰到好处是会事半功倍地优化教学效果的,是逐步改善语文教学中适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思想教育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根据语文科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在传授知识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语文教学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