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院
【摘要】小学生的作文可以全面反映其语文基础学习情况,因此,其语文表达与语文学习情况对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
响。而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不可或缺的有效渠道,不仅包括课内阅读,也包括课外阅读。本文主要以课外阅读为例,探讨其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可以促使小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来提升自身的作文水平。
【關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外阅读;作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其知识信息量不断增加,呈现出海量化的特点。因此,课外阅读是从海量的知识海洋中获取对自身有用的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获取课外阅读知识的过程中,既可以拓宽其视野,提高其认知水平,还可为其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自主地投入到课外阅读的学习活动之中。
一、以课外阅读激趣,为写作打下基础
当前教育改革正处于深化阶段,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引导小学生拓展课外阅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能力。而且新课标强调要以激趣的手段培养小学生的积极性。课外阅读这一丰富的知识库本身就具备趣味性,能够有效满足小学生的需要,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增强阅读动力,自主地投入到有趣的课外阅读中。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同样注重学生对课外读物的积极阅读,要求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激趣的目的,为小学生推荐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较强教育性的课外读物,让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积极影响下,培养自身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为其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的课外阅读专题训练中有《碗》这一篇阅读内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推荐《顶碗少年》这一课外读物。《顶碗少年》是当代作家赵丽宏所作,其中蕴含的杂技元素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小学生的好奇目光,达到激趣的目的。同时,这一课外读物具有较强的教育性,能够熏陶小学生的情操,使其可以体会人在面对困境时必须敢于坚持与拼搏,在不懈的努力之下,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的这一人生道理。此外,这篇读物蕴含了许多巧妙的写作技巧,比如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叙事详略的协调、跌宕起伏的情节描写、首尾呼应的写作要点等等。学生在充满兴趣的阅读过程中,会自觉地汲取这些课外阅读中蕴含的知识信息,为其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增加学生知识量,为写作扩充知识储备
小学生的阅读面并不广,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其去积极展开课外阅读,增加其知识量,让其脑海中的知识库始终处于不断储备新知识的运行状态。小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字词和句子,在潜移默化的积累过程中,可以为其写作扩充知识储备,并且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水平,对其写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增加知识量,还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激活自己的思维,去着重思考课外读物的作者是如何进行人物描写或者环境描写的。在这个思维发展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还有利于学生在写作时学以致用,既要合理借鉴,又要合理创新,将自身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写作技巧融入写作中。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板块中有《走进书里去》这一篇阅读内容,讲到了现代儿童不喜欢阅读书籍,而喜欢看电视与漫画书的共同特点,进而分析了这类儿童的特征:外表看似聪明伶俐甚至见闻广,却不具备深入思考的阅读素质,知识量虽多,但是却处于肤浅表面,即便反应敏捷,却不会对知识进行推敲与思索。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小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正视自己忽略了课外阅读而带来的后果,学会自主地拓展课外阅读,真正走进书里的世界,去推敲其中的情节,在思索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学习资源,走进一个既广阔又具有深度的书中世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抓住时机为学生推荐一些名著,比如《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金银岛》等等,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精神食粮之一,体会书籍那细致和隽永的文字之美,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水平。这对小学生的写作可以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在写作时学会组织优美又有内涵的语言,让文字的使用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利于提高其作文质量。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作文富有感染力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创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让整篇文章如同拥有灵魂,渲染出其应有的感染力。只是小学生毕竟阅历过少,其文章情感空泛的问题比较常见。而课外读物的许多情节都可以引人入胜,能够让读者融入其中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积极拓展课外阅读,使其在阅读书籍时感悟其中深邃的思想,领悟其中永恒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法,可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写作中采取融入个人情感的写作技巧,提高其作文质量,还可让作文富有感染力。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的《夏天的晚霞》一文中,其语言文字比较生动优美,可以让小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晚霞这一景色的美丽,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并且感悟生活的美好。这一文章采取了拟人与动静结合等写作手法,将大自然的美景灵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小学生对大自然有种天生的热爱,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鼓励其拓展阅读,培养更丰富的情感,使其在写作过程中用笔尖写出具有极强感染力的文章。比如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紫藤萝瀑布》《济南的冬天》《武汉的夏天》《南游杂感》等课外读物,让读物中引人入胜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融入其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创作富有感染力的文章。
四、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提高其作文品质
在小学语文中,其作文教学应该与社会生活相贴近。而要让小学生学会灵活贯通地进行写作,还需要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课外阅读是小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包括天文地理、社会环境生活等内容。小学生在拓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利于提高其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自主地从课外读物中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并且与以往积累的知识素材相互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其在良好的社会意识、社会情感等综合作用下,提高其作文品质。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课外阅读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中就渗透了社会责任感的内容,让小学生对地球的可爱之处进行理解,并使其在产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时,能够感悟到善待地球的社会责任感。这篇文章虽然结构比较简练,语言也比较精练,但是其在渗透了社会情感的情况下,却能够抓住读者的情绪,使其受到感染,并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意识,是提高其作文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更多的课外读物,逐渐增强其自身的社会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地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而为提高其作文品质而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推荐《寂静的春天》《洛杉矶雾霾启示录》等课内读物,帮助学生增强其社会意识,学会关注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利于其在写作时融入一些社会生活元素,提高其作文品质。
五、结语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其知识量、培养其丰富情感和增强其社会意识等途径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作文品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拓展课外阅读,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学习课外读物中的写作技巧,感悟其中的思想情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促使其提高自身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陆陈菊.拓展课外阅读优化作文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
[2]刘瑾.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
[3]董彬芳.浅谈如何使课外阅读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4]赵彩.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