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丽娜
【摘要】学校教学的本质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可以将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运用,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教材知识为基础,教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举一反三,提高数学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行如下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知识迁移能力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129-01
前言
知识迁移能力是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对新的知识产生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题目的方法。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越强,则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越雄厚,具备极强的问题解决能力,故此,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
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初中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一般采用灌输模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内容,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故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乘法公式”时,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入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整式的乘法法计算(15+10)×(15-10),学生经过计算得出结果为152-102。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检验计算(a+b)×(a-b),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算式的结果是a2-b2。最后教师根据前两步的引导内容,进行数形融合计算,可以使学生证明整式的计算法则是第一项的平方减去第二项的平方。教师通过使用三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从而培養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运用数学教材内容,整理相似知识因素
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授课,通过运用数学教材内容,整理相似的知识因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使学生能够快速形成中学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在整合相似知识因素时,要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明确知识的异同关系,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效率。通过运用数学教材内容,整理相似知识因素,可以使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建立知识联系,便于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教授学生变式学习,开展知识迁移教学
数学变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路,通过将数学问题进行变式处理,可以使学生将问题转换为所学知识,便于学生快速解决数学问题。故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教授学生变式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变式开展知识迁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解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问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内容进行变式处理,使学生能够快速计算数学问题。题目内容“y=x2-x-1与x轴交点为(m,0),则代数式m2-m+2008的值为多少?”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可以进行变式处理完成解题。从已知条件可知y=x2-x-1与交点(m,0)可以进行变式,则变式为0=m2-m-1,则m2-m=1,将变式代入代数式则可得出数值。教师通过教授学生数学变式的方法,可以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迁移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通过教授学生变式学习,开展知识迁移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内容进行连接,便于学生从原有知识中迁移适宜的相关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制定数学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教师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时,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制定适宜学生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迁移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创造性思维是数学学生应当掌握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合理运用已学知识,制定全新的学习方案,得出全新思维结果的思维模式。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使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内容,通过举一反三使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制定数学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可以为知识迁移能力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整理相似知识因素,教授学生变式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