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研究从提高学生高阶思维为出发点,分析了大学商务英语口译课堂互动中的教学支架,即教师支架、同伴支架及计算机支架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三种支架在口译课堂教学互动中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教学支架 口译课堂 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75-02
1.引言
提高学生的的高阶思维能力是21世纪的头等大事(Bybee, McCrae & Laurie, 2009)。但学生如何能提高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呢?一种方式是借助教学支架(Brian R. 2015)。通过搭建教学支架,促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获得相应的帮助,使得学生有意义地参与他们不可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并获得相应的技能。在商务口译的教学中,商务知识的掌握及口译交际活动的设计、监控、反馈都离不开教师支架的作用;而商务情景口译活动则离不开同伴的支架作用;课后的练习、评价和反馈也需要计算机支架的辅助。本文拟通过对大学英语商务口译课堂中三种支架形态进行分析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
2.研究方法
2.1 研究问题
(1)商务英语口译课堂互动中教师支架、同伴支架和计算机支架三者的运行机制。
(2)三种类型的支架在课堂中的合理使用是否能促进高阶思维。
2.2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湖南某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三年级的两个自然班,共72名学生,年龄在18-20岁之间,所学专业为商务英语。
本学期16次课分为三个教学阶段。三个阶段以三个商务口译项目为核心,每一个商务口译项目涉及项目的准备、项目的沟通、项目的实施、项目的验收和反馈。第一阶段为第1-5次课,此阶段仅提供教师支架;第二阶段为6-10次课,此阶段既提供教师支架,也提供同伴支架;第三阶段为11-15次课,此阶段既有教师支架、也有同伴支架,同时加入计算机支架。每一个阶段结束后都分配学生参与学校翻译基地的翻译实践工作,以用人单位反馈和学生的项目自评为依据了解学生的口译实战能力。
2.3数据收集与分析
数据收集主要来自于课堂的语料和实习基地实习的反馈报告分析。研究者用录音笔的方式对15次课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记录。在中后期的小组活动中则由学生自备的手机进行录音。本次研究共获得30段教学活动录音,每段约40分钟,获得20段小组活动录音,每段约15分钟。
3.结果与讨论
3.1教师支架作用
在对教学录音转写成文字材料的分析中, 共统计得出包含教师支架的片段约358个,用量化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提出任务和问题
商务英语口译的课程特点是要求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口译翻译项目,每一个口译项目的开展和如何顺利进行都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项目的组织,项目如何开展,每一个环节如何进行沟通等等。教师在任务开始前的指导对任务的完成起着关键作用。
(2)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遇到问题无法单独解决,因此教师将问题的解决过程演示出来,使得学生有更明晰的思路,以助于下一任务的完成。而演示的过程则有个性化的差异,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则体现于其中。
(3)激发兴趣
教师的课堂导入、学习内容的阐释以及对问题的铺垫式引导使得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并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课后访问均表明通过老师的导入和阐释激发了对内容学习的兴趣。
(4)提供反馈
在转写的文本语料中,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非常丰富,包括课堂问答反馈、项目执行反馈、作业反馈、翻译质量反馈等。反馈涉及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教学支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随机访问中,学生对教师反馈普遍持支持的态度,尤其对中肯、积极、正面的反馈持欢迎态度。
(5)控制挫折感
学生在句子的翻译中因忘词而脸红,教师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得学生克服紧张感将句子顺利续译下去;但在翻译一个长难句时,学生再次被卡住,并自行跳过难译部分。在教师的鼓励和方法指导下,学生比较顺利的完成了翻译任务。在课后的随机访谈中,研究者访谈了该学生,该生认为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最终使自己克服了挫折感。
3.2 同伴支架作用
根据Wood(1976)对同伴支架的定义以及Gillies对同伴支架的特征描述,筛选出共计约270分钟的145个片段的小组录音。用量化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提示与纠正(40.6%)、解释与反馈(36.3%)、观点支持(11.8%)、目标维持(6.7%)、情感支持(4.6%)。
在商务英语口译课堂小组活动中,小组的安排以自然小组为单位,即前后左右3-4人为一个单位。根据任务需求如果是英汉双向翻译则以三人为一小组,如果是英汉单向翻译则以四人为一小组。在语料分析中发现提示与纠正是最多的同伴支架方式。其次,同伴支架比例较高的则是解释与反馈。根据商务英语口译课的特点,在口譯句段结束后,句子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如何经常会在小组同伴中得到简短的评价,基于面子的考虑,翻译水准不太高的学生通常会得到较好的照顾,更多是的支持与鼓励。另外,目标维持和情感支持在语料中也有体现,尤其是当小组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讨论和争执,就会逐渐偏离教师给出的既定目标,小组中的某一个成员则会适时将小组讨论拉回到原定翻译目标上来。
3.3 计算机支架作用
在第三阶段研究中,除了教师支架、同伴支架外,还加入了计算机支架。根据相关定义,筛选出涉及计算机支架的教学片段共86个。用量化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整合、活动提示、过程监控、专家/场景模拟、动态评价。
通过对包含计算机支架的教学片段分析,知识整合的效用是最为明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知识模块的不足登录不同的软件系统进行系统训练。如口译技能弱的学生会在实验室里选择口译专能系统训练,而商务知识缺乏的学生则进入商务实训系统,需要加强翻译项目管理的学生则会选择翻译项目管理软件。每一个软件系统都会有活动提示功能,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监控和分析,教师也能得到监控和分析报告,并及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4.结语
本研究以商务英语口译课堂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教师支架、同伴支架和计算机支架在课堂互动中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教学支架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2)教师支架、同伴支架和计算机支架三位一体,共同组成了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共同推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3)无论是同伴支架还是计算机支架都离不开教师支架,没有教师支架,同伴支架和计算机支架都不能更好的运行。
参考文献:
[1]Angelova,M.&Volk;, D. Peer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constructing language in a dual language first grade. Language and Education, 2006(3):173-190.
[2]Bybee, R., McCrae, B.&Laurie;, R. PISA 2006: An assess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09(8):865-883
[3]李淑静.Scaffolding in adult ESL classroom[J].中国外语,2005(6):24-30.
[4]徐锦芬.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中的同伴支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1):15-20.
作者简介:
陈卓(1977-),女,汉族,湖南商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口译、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