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妮
【摘要】古典诗歌是语文高考必考的知识点,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种传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鉴赏。作为考点,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工具性;作为鉴赏和传承,体现了古典诗歌的人文性。它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举足轻重。本文就结合教学实例谈一谈如何开展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使诗歌文化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以传播。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诗歌教学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37-02
“以人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针,深化课程改革,激发教师走出传统的教学道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
一、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的要求,需要教师培养学生正确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能力、学识和素养。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需要去持续深化的体系,绝非是一日之功。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无意识对诗歌知识的弱化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实际的诗歌教学里,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模式,扩充自身知识的含量,不拘泥于解读诗歌字面的意思,注重对于诗歌的审美性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让学生能够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感悟诗歌的思想主题,比如思乡主题、咏人主题、慰己主题、报国主题、伤世主题,等等,了解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就能把握诗人的观点、态度和其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为更深一步地鉴赏诗歌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解苏轼的《定风波》一词时,我就采取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用提问法,引导学生逐渐深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词”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它的创作过程与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这首词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因此,我让学生运用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古典诗词贵在吟诵,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接受词这种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通过默读,有助于学生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最后,我运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进行分组相互讨论,主动鉴赏诗词,调动他们的思维,自己处理文本,提高他们对本词的鉴赏能力。
二、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青少年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教育偏重于高考模式,教学内容枯燥,作业繁重,导致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普遍不高。同时,学生也因应试观念的影响,只注重对诗歌内容的背诵,不去深入探索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对此,教师要丰富语文诗歌教学模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主动去探索语文诗歌中的诗人情感和文化内涵。例如,老师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反复吟咏,慢慢体会作品所蕴含和表达的情感;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形式来辅助语文诗歌教学,将诗歌的作者、诗歌的创作历史背景,诗歌中所描述的场景呈现给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语文诗歌意境的探索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白居易的《琵琶行》时,我就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教会学生诗歌鉴赏方法,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三、加强诗歌的扩展阅读
要想提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效果,只针对教材里的诗歌内容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诗歌是教学的载体,但其中蕴含的知识点都在诗歌之外,还需要教师扩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相似风格、相似内容的其他诗歌进行阅读、对比,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
例如,在讲解完曹操的《短歌行》后,我要求学生们在课后,通过去学校的图书馆,或者自己回家上网查找曹操写的其他古诗,相互比较,看看在当时的背景下,曹操的这些诗歌都表达了什么,对我国诗歌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对比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養。
高中语文新课程十分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精选的各篇诗歌都是历代文人的经典作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及早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路,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法,指导学生学好这些优秀的诗歌,让他们领会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冯雅.新课标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方法探讨[J].中学语文. 2017(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