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勇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世纪,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最关键阶段,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显得格外重要。语文能够全方位地提高高中生的文化素养,但现阶段的情况是高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下面笔者就学生缺乏语文学习主体意识的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谈一谈想法。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意识包括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首先,主动性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想要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够自愿自主地进行学习。其次,能动性就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语文这一内容能够有选择性、积极地进行学习。最后,就创造性来说,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原本基础的学习内容上创造出新的内容。
一、运用多媒体丰富课堂内容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缺乏创新思维,教学思路老套单一,导致高中学生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尽管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有它自身的优点,但是课堂往往比较枯燥无趣,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如可以学生增强对古古文的记忆,但这些微不足道的优点仍然不能唤醒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课堂学习中,语文教师往往采取单一的教学思路,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学习,导致一整节课都围绕如何背诵展开,无法引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既没有完全背会规定内容,又没有完全理解所要记忆的内容。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合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不应该仅仅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全方位理解所学内容。如在学习《红楼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放映一些相关视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另外,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配上一些抒情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朗读,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学习中,虽然教师是传授知识的重要人物,但更应该保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处于主人公的角色,不停地向学生灌输语文学习内容,并不注重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而学生也习惯性扮演“听众”身份,教师就不能完全掌握学生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理解程度,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厌其烦的讲述,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应该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消化理解,这样不仅能使上课效果事半功倍,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如定期举办语文小知识比赛,或者在学习《雷雨》等话剧时举办小话剧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表演,讓学生充分理解角色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三、改变学生评价模式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仅凭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好坏,缺乏学生能力全方位的考查,而学生在此标准之下,往往会由于沮丧的心理逐渐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潜力得不到挖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会因此大大降低。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合作互补进行学习。
比如,在古诗学习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预习,同学之间互相讲述自己的学习思路,自行理解古诗意思,互相取长补短,增强对于古诗的理解,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更能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醒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要加强互动,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方面的指导。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堂完成某项作业,然后就某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指导,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控能力。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自信心,从而调动学习主动性。而且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
综上所述,综合传统教学模式和当代新课改背景,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工作理念,去陈迎新,让学生成为课堂学生的主体,增强学生主动性,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只要教育工作者态度端正,肯于探索,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就一定能够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