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 张哲 杨开成 张媛媛 马萌 菅向东
《急诊与灾难医学》[1]是一门关于处理突发状况的学科,包括各种突发症状的急症处理、急危重症的抢救、理化因素损伤救治及灾难救援等内容,是一门临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的老师示范-学生学习的方法,严肃的环境和枯燥的过程易使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失去主动学习的能力。情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2]则将教学过程应用临床案例有效序贯起来,并设置相关的教学任务将理论知识演化为直观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探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就诊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将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汇报如下。
以济宁医学院2014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二个班级,学生共85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1人,女生44人;年龄19~21岁,课程共计46学时。实行分班制管理[3],分班授课。将一班学生42人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老师授课-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二班学生43人设为研究组,选取急诊常见案例[4]将授课内容序贯起来,设置教学任务,进行场景模拟及教师评价的教学模式。
(一)情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内容及方法
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5],合理安排进度。学期结束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同时对研究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具体如下:(1)学期开始前对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和集体备课,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参考《急诊与灾难医学》最新诊疗规范,结合教学大纲,通过典型案例[6]编写教案并将知识序贯起来,用一条主线进行串联,涵盖不同场景,包括猝死、休克、急性胸痛、灾难事件的救援[7]、急性脑血管意外、急性中毒等。(2)学期开始后提前一周将要实施的案例资料发给学生进行准备,要求学生按设置任务[8]进行预习。(3)将研究组学生分为6组,每组约6~7人组成抢救小组,轮流当做组长,组长负责对组员进行角色分工。由组长主持救治过程,其余学生协同共同完成病例救治,结束后带教老师对救治过程进行点评,指出救治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讲解案例中涉及的学习内容。最后带教老师讲解考点,强化记忆并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9]。(4)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相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同时对研究组学生发放调查表。(5)学期结束时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寻找学生知识和技能薄弱点,进行完善。
对两组学生进行急诊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其中操作考核包括成人基础生命支持(包含电除颤)、创伤急诊救护、气管插管等,按照学院制定的考核评分标准进行考核评分[10],并对成绩进行对比,研究组学生理论成绩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成绩对比分析
收集研究组学生对于情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观评价[11]。通过调查问卷[5]的形式收集数据,调查问卷在学期结束时发放学生,由学生填写对改进的教学模式的看法。调查问卷包含7项,采用4级评定法:A很满意,很喜欢;B比较喜欢,比较满意;C一般;D不喜欢,不满意。发放问卷43张,收回43张。见表2。
表2 学生对情景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评价
《急诊与灾难医学》学习对临床专业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即可以掌握急诊的专科知识及技能,同时可以培养临床思维及沟通能力[12]。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教师单方面授课,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本教学方法[13]通过设计教案,情景的模拟,角色扮演,锻炼学生的临床实用技能[14],包括病史的采集、体格检查、初步诊断、急诊处置的完整过程,还包含沟通技巧、应急反应等,使其更好的适应临床。同时通过任务完成促其自主学习,主动接受指导,增加了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教师的集体培训和备课、编写教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必须熟悉大纲的内容,结合典型病例编写案例,结束时进行点评和知识的串联,学期结束时总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整体上提高了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情景案例[15]-任务驱动教学法即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如打算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及实战能力,又受到医学生的欢迎和好评。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提供有效的方法,值得院校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