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足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018-12-14 09:31刘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足球教学培养途径

刘骁

摘 要 足球被誉为“运动之王”,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有着广泛的爱好者,也是大学体育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项目。研究表明,足球运动很好地迎合了大学生心理方面的需求,包括团队精神、协作能力、拼搏意志等,其强烈的竞争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本文针对大学生足球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特点展开研究,并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足球教学 非智力因素 大学生 培养途径

足球运动不仅具有广泛的参与吸引力,同时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运动文化”,评论足球、球员、技巧、赛事等也十分流行。但就中国的足球教育而言,受到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存在很多不利于教学发展的问题。当前,许多教育理论达成的共识中,强调“智力”与“非智力”的均衡发展,而所谓的“非智力”因素,包括了情感、意志、动机、兴趣等,是成功培养学生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在足球教学中同样适用。

1大学足球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第一,足球运动所具有的协作性、竞技性特征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显而易见,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要获得胜利,就必须充分发挥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优势,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需要超强的意志力、战斗力、注意力;而我国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中,普遍是追求平和、谦让,由此就造成与社会的严重脱节——当今是一个竞争越发激烈的社会,如果我们不重视大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竞争性”的培养,那么在走入社会之后,只重视“智力因素”培养的教育理念缺陷,就会集中井喷。足球运动提供了很好的實践机会,促使大学生面对压力环境,能够正视困难和挑战,笑对失败。

第二,足球运动参与下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减少抱怨、焦虑、抑郁等非智力因素。立足大学校园,与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基于“智育”展开的教学活动中,绝大多数都不涉及人际关系层面,更不可能顾及大学生的体能、体质等方面。而大学生并不是永远滞留于校园中,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是否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他们智力成果的发挥。而足球运动开展过程中,挫败、竞争、对抗等是常态,对手不会因为你的懦弱而怜悯,无论输赢都要尽力拼搏,这样可以更好地张扬个性、强大内心,实现精神负面情绪的宣泄。

第三,足球运动有助于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按照我国义务教育制度,六岁入学、九年中小学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年龄在17-20岁之间进入大学,2018年之后中国大学生群体将以00后为主。作为当代大学生主力,00后相对平稳的成长经历中,造成了极强的个人主义特点,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严重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上,存在很多误区,直接造成奉献意识淡薄、共享精神较差等现象,甚至一些大学生个体信仰极端的利己主义,处处强调自我为中心,这是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的。足球运动参与之下,集体目标、个人目标高度一致,均是为了“进球”而获得胜利,这为大学足球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实现基础。

2大学足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非智力因素因人而异,在教学范畴下很难达成一个统一标准或模板,但它并非是不可改变的,后天有效的培养和引导,完全可以推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观点。关键在于,大学生“智育”为主的现状下,如何协调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关系,进而有效地划分非智力因素存在的积极、消极特点。

2.1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习动机

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体的影响,包括了定向、强化、调节、维持、引导等,这些影响既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负向的,大学足球教学中要实现做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定性,如谦虚、独立、勤劳、勇敢、坚强等品质;其中,有一个关键指标——“动机”,其正确与否、强烈程度会对人的行为及结果产生重大影响——何谓“动机”?它源自一个人内在的支配力,可以演化成兴趣、任务、责任等非智力因素,如果对足球运动没有任何“动机”,也就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积极开发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主动接受足球教学的积极性。

一方面,明确足球教学的目标。高校倡导足球课程开展,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足球运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这是针对全体大学生必须明确的目标。相应地,针对足球教学活动,提出完整的理论、技巧、体能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宏观动机”上精准定位。另一方面,丰富足球教学内容,增加动机形成的机会。针对同一个体育运动项目,每个人的在心理上存在差异化的需求,有的单纯是为了“赢”,有的则是为了强身健体,有的则是为了挑战极限,更为常见的则是娱乐。针对不同的需求,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足球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心理需求的契合点,例如,“花式足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对于塑造形体美也有很好的作用,有这一类需求的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学中掌握足球技巧,还实现了学习“增值”。

2.2丰富教学方法、培养拼搏意志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与义务教育阶段相比,其组织性变弱、个性化增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在大学中选择自己青睐的体育社团,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并且,足球教学本身也存在组织困难,它需要较大的训练场地,在相对空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丢失,难以维持教育效率和质量。基于此,要求大学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如“比赛形式”、“技巧对抗”、“男女混赛”等,尽可能多地翻新花样,更加专注于足球学习。

一方面丰富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大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另一方面,还需要关注大学生拼搏意志的培养。人生道路上不都是坦途大道,总要经历各种难关,只不过所遭所遇根据时代背景的差异,影响形式有所区别而已。大学生走上社会之后,需要具备吃苦耐劳、克服困境、乐观积极的精神和态度,这些东西不是“智力”或“智慧”能够提供的,大学足球教学活动中,提供了很好的逆境破解条件。

2.3创设和谐环境、强化教师感染

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开展大学足球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塑造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保障,根据这一要求,大学足球教学活动不应局限于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模式,还要注意边际的扩展。例如,以“足球赛事”、“足球明星”为话题,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丰富、幽默、诙谐的点评,这样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同时,非智力因素的感染力也不容忽视。尽管大学生在生理发育层面,已经十分接近成年人,但在心理和精神状态方面,还存在“学生特质”,对于教师的依赖不会彻底消失。并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本身就具有模范带头作用,其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的模范搞对象。试想,如果一个大学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中侃侃而谈,而在私下却毫不感兴趣,甚至本身就存在一些负面情绪、不良发泄现象,自然无法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因此,教师应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足球教学中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现不断地强化、优化,能够明显地提高足球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足球作为一项广为开展的运动形式,在当今社会已经深度融合到影视、文化、娱乐等产业中,尤其是“世界杯”这样重大的足球运动赛事,更为多元化、透明化地展示出各国足球运动水平,这对于足球教学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客观上,中国足球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十分落后,甚至广为诟病、批评,产生了大量不利于中国足球运动发展的言论,相关内容会直接作用于大学足球教学中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层面,如“情感”上无法接受,面对“屡战屡败”的结果在“兴趣”上抵触;这就要求大学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不断地激励和感染大学生,转变自己所处的不利教学地位,消除非智力因素培养中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志辉.试论足球游戏在大学足球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02):75+77.

[2] 常青,韩志强.在大学足球教学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科技资讯,2014(02):149.

[3] 张晖.论足球教学中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新西部(理论版),2013(22):155+127.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足球教学培养途径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