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2018-12-14 06:44杨宁宁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1期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杨宁宁

【摘要】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效果发生了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红色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力量发力实现其德育功能?文章将通过分析高校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价值,新媒体技术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提供的难得机遇,来探析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以期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 红色文化 德育功能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66-02

高校处于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是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场所。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新状况,思想品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文化土壤的培育下萌芽并逐渐壮大的文化产物,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影响因素。新媒体视域下,传播内容纷繁复杂,传播形式丰富多样,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高校中传承红色基因,陶冶大学生的红色情操,激活其德育功能的实现,成为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1.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德育功能浅析

红色文化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与高校德育有着天然的契合度,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资源。其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

1.1红色文化丰富了高校德育的内容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强化内涵、提升质量,创新形式、拓展途径,取得了良好实效。新形势下,高校德育逐渐从传统走向现代化,内容上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红色文化富含优质的德育因子,是鲜活的德育素材,可以与民族文化、时代进步相融合,成为开展高校德育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1]红色文化包括实物形式存在的物质文化,如革命纪念馆、战场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等各种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基地;还包括具有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的精神文化,如崇尚和平、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文化与革命精神。这些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等优质资源,通过图片文字、声音影像、文献史料、展品遗物,得以广泛宣传和有效传播,有益丰富了高校传统“大德育”的内容。以其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有效激活了红色文化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功能的发挥。

1.2红色文化拓展了高校德育的载体形式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德育载体,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德育各环节也出现新的趋势。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主体、对象、载体、内容、环境等各个要素。红色文化作为先进的文化形态,既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具有丰富的价值形态。[2]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顺应形势,发掘能够使德育功能有效发挥的新型载体。红色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殊价值和内涵,与高校德育的目标、任务、原则和内容相吻合,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等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现实生动的环境,有效提升高校德育水平。

2.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特点分析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吸引和改变着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与需求。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即时性、多元化等特征已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之一,为高校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机遇,使其传播呈现出以下特点。

2.1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提升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民参与“发声”的意识逐步提高,新媒体的高效及时性、开放透明性、受众广泛普及等特点日益凸显。红色文化传播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优势,创新传播内容,通过虚拟与现实有机结合,让红色文化的发展更为迅速、传播更为广阔,通过迅速传播和普及,努力实现红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2 新媒體传播的互动性打通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

新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缺乏互动,受众鲜有参与权等缺点。“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时代已然到来。新媒体的互动性传播缩短了传播信息与传播受众的时空距离,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参与者和记录者。红色文化打破了传统形式上以说教为主、活动为辅的红色文化传承。通过新媒体的互动来实现信息交流和思想碰撞,有效缩短了红色文化与当代青年的距离感。

2.3新媒体传播的多元化丰富了红色文化的传播形式

长期以来,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之以座谈、讨论、谈心和社会实践等是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基本交流手段。[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播跳出书本与课堂的“围墙”局限。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络论坛等以其迅速、便捷、参与度强等特点,日益成为一种崭新的红色文化传播渠道。此外,文献、案例、图片、视频等红色文化资源融于广大青年学生日常关注的网络信息中,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拓展了德育功能的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新媒体传播的时代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使红色文化得以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传播。

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3.1 以人为本,遵循青年心理接受规律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知识传播者与接受者双向互动、有效反馈、良性循环的过程。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加强红色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须从大学生的认知习惯入手,培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好奇心,创造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同样需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的规律”。[4]

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同样也是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平台。当前,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在教学理念上,教学内容上,教学方法上和教学手段上,均与学生需求和期待存在一定差距。广大青年学生期待他們的思政课能够说理透彻、素材鲜活、案例生动、方法灵活。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年轻人心理特点、思维方式、情趣爱好等,整合内容、创新方式、因势利导,通过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的思政课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以此,红色文化通过思政课教学能够真正实现涵养思想品德、陶冶高尚情操、塑造人格品质、确立理想信念的德育功能。

3.2 转变思维,开展红色文化整合传播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既需要传统媒体即主流舆论场的建构引导,也需要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的扩散和传播。[5]高校红色文化传播实践中,需要创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传播机制,借力新旧媒体的传播优势,弘扬红色精神,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一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内容。高校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内容,与时俱进,呼应现实,根据国情、校情和学情来继续丰富、发展、创新德育的内容。结合高校实际和时代元素,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其内容融入新媒体,传播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激发凝聚力。

二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渠道。高校要坚持“受众在哪里,教育的阵地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树立“大宣传”理念,加强融媒体平台和全媒体传播建设,提升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效能。建立新媒体话语模式,增强传播技巧,改进传播方式、提升传播水平,实现内容深度、传播速度、受众广度和传播效度的有机统一。秉承“融媒体”思维,积极探索报网联合、声网结合、视网融合的路径,整合传播渠道、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立体宣传新态势;加强阵地建设、拓展有力抓手,形成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新格局,用新媒体的感染力、传播力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说服力、影响力。

三是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形式。顺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创新传播方式,加强多元符号综合运用的立体传播,策划设计推动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深入挖掘传播受众的特点需求,构建文字、图片、模型、动画、音乐等符号要素的多维传播模式,聚焦红色文化精神内涵,注重呈现的生动性、语言的通俗性、内涵的精要性,策划创作生动鲜活、广受欢迎的新媒体作品,实现红色文化“熏染浸润”的德育效果。

四、结语

高校红色文化以其特有的形态、内容和特征,对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培育“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新媒体视域下,要让红色文化与经典永葆生机,就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注重红色文化传播与新媒体手段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赋予红色经典新的生命力。[6]通过新媒体传播,把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调动红色文化中的德育因子,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彩.高校校园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

[2]舒醒.红色文化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构建[J].素质教育.2012,(36).

[3]周静.网络语境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新闻传播与研究,2011,(11).

[4]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5]吴果中,聂素丽.论新媒体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网络的建构[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3).

[6]张绍荣. 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12).

猜你喜欢
新媒体视域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新媒体视域下政府环保舆情应对研究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探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德育功能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