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培育策略

2018-12-14 06:16李茹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个性特点管理者个性化

李茹

一、实施人本化管理,激励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首先,创设宽松融洽的工作环境,给教师工作以一定的弹性。教师享有的专业自主权需要学校管理者给予教师以工作的自由度、独立度和决定工作程序的自主性,使教师能够在工作岗位上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才华和抱负。

其次,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为了提升教师的需求层次,学校管理者需明确教师目前所处的需求层级,从外部设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在教学上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同时,管理者也应鼓励教师设立与自己内在兴趣、个性和教学主张相符合的个人职业目标,以提高教师本身的激励水平。

二、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引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效果最重要的依据,对教师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并据此制订新的教学策略的指导、激励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长效发挥。评价的这种导向功能并不能具体指导教师今后如何调整和改进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可能会维持在原有状态,无法进一步获得专业上的提升和发展。归根结底,我国的教师评价主要还是奖惩性评价,而不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性评价。

教师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价一般都是由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来实施,教师教学效果的质性评价则由教师的自评来完成。教师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教学成长记录袋,将自己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视频等纳入其中,在丰富充实中把握自己的教学特色与优势,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量化的终结性他评与质性的形成性自评相结合,能够实现评价方法间的优势互补,获得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教师教学情况的具体信息,促进教师教学的个性化。

三、创设教师合作文化,促进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个人主义文化作为教师文化的主要类型,学校管理者应积极予以引导,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个教师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都有用武之地,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释放和展现。但并不是每个教师都对自己的个性特点、优势与不足有清晰准确的认识,需要学校教务部门在开展说课、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时,积极挖掘教师的个性潜能,持续地进行课堂观察,对教师的教学有一个完整全面的认识以后,再对其教学个性进行定位,帮助其将自己的个性特点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

四、加强教师专业学习,支撑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师的“专业学习”更加关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特别是他们真实的、个人化的学习体验。通过专业学习,教师更易于将倡导的理论转化成自己教学中运用的理论,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并指导实践。首先,善于运用形成性评价来发现自己的教学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教师的专業学习与日常教学生活的紧密相关性,决定了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不解与困惑,提升教学胜任力,所以要与优秀的同事、自己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多交流多学习。其次,选择性地学习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的理论,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教师深化理论水平的一个巨大障碍就是话语体系的鸿沟难以逾越。教师提升自己理论水平的意愿很强烈,但由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他们往往望而却步或是浅尝辄止,在理论学习的道路上止步不前。合理运用理论专业术语与教师日常教学用语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学案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它通过案例使理论得以生动化、具体化,通过案例使教师不再畏惧理论。

(摘自《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年第6期,有删改)

猜你喜欢
个性特点管理者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窗口和镜子
如何进行初中德育教育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论小学生的反应能力
同桌宝贝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