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侯学军
摘 要 导学案被广泛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顺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目前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更好地增强其应用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数学;导学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1-0073-02
1 导学案的应用原则
运用导学案,主要是教师依照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水平,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梳理和重新构建。导学案主要包括本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学生自主学习内容提纲、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教师精讲与点评、教师和学生反思教学、知识的拓展运用[1]。导学案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课时化原则 教师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尽量保证一课时教学内容制作成一个教案,知识量要适中,教案内容要有针对性,突出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
问题化原则 导学案设计问题要层层递进,问题要具有探索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抽丝剥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方法化原则 教师在导学案应用中要注意学生在预习、学习和复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及时进行指导,同时引导学生采用技巧学习。
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等,整堂课教学要考虑到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都要参与,并且有目标。
导学案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提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反思学习能力,同时需要教师不断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2-3]。
2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课前
1)教师方面。教师把导学案编写和教案的编写混为一谈。教案是教师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列出的课时计划,包括授课时间、授课过程、授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课后作业等,一般采用课时为单位,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文书。导学案的本质是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量身定做。所以要求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模板,不要采用固定化的模板。如教学函数这节课,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函数的定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定义,并且引导学生理解定义中涉及的集合和对应的关系。
2)学生方面。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应用导学案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很多学生不会使用,对于导学案中的问题,只是在教材中查找答案,没有进一步思考,这样就很难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学生只是背过函数的定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定义,却没有理解函数的真正内涵,更不知道如何确立函数的模型化,并且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来对生活中的函数进行描述。
课中
1)教师方面。教师应用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存在两个极端情况。一种是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导学案,完全按照导学案的思路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毫无新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延伸,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还可以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高考热点分析等。另外一种是部分教师觉得导学案没有用,导学案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教师不需要。这就导致导学案成为一种摆设,要求学生把空白都填好就可以了,教师在授课中采用另外一种思路进行教学。
2)学生方面。一些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导学案,认为只需要按照教材的内容预习就可以了。尤其是高三学生觉得运用导学案比较耽误时间,不如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导学案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判断几组函数是否表示同一个函数,学生做完相应的题目之后,自己总结规律:如何判断两个函数是不是相等函数,首先看两个函数的定义域是否相同,如果定义域不相同,可以直接否定两个函数相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再看看其他性质是否相等;对于一些复杂的函数,需要对简化后的函数解析式进行对比,如果化简后的解析式相等,就表示是相等的函數。
课后
1)教师方面。教师缺少对导学案进行课后反思,这种反思需要针对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情况、课堂中学生的教学参与情况、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等。导学案还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同样一堂课的导学案不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不同。尤其是信息化教学背景下,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同,比如几何学习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导学案中的知识延伸和变式训练就不同[4]。
2)学生方面。学生主要结合导学案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每节课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书写小结。如学习椭圆的性质和标准方程后,总结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等。
3 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课前应用
1)教师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前根据本次授课内容制定导学案,写出授课的教学目标、预习探究、自我检测、变式训练和自我小结;制定好导学案后发放给学生,待学生自己预习完成之后收回并进行检查;根据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引导导学案中出现错误的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听讲。
2)学生方面。根据导学案中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完善一些简单的题目,对一些疑难问题做好备注,以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讲解解决问题。
课中应用
1)教师方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教师针对课前批阅的导学案中出现问题多的题目,可以进行重点讲解,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题海战术等方式进行练习和巩固。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突出教学重点,对重点知识、易考题目、易错题目和高考热点等问题重点要精讲。
2)学生方面。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导学案预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对其他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点评,在点评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课后应用
1)教师方面。教師检查学生课后完成的导学案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同时对自己的教学(包括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进行课后反思。
2)学生方面。学生及时纠正导学案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等[5]。
4 导学案应用案例分析
如教学“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双曲线的定义,自行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结合2a和F1F2的关系,总结如何判断双曲线的一支、双曲线和射线等。
预习知识点 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和在y轴上时,分别画出双曲线的图形;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双曲线的焦点坐标F1( )、F2( );如果双曲线的焦点在y轴上,双曲线的焦点坐标F2( )。
学生自主学习 同学们可以准备生活中的一条拉链,把拉链在上端拉开,并且在两侧各取一个点,标注为点F1和点F2,点F1和点F2之间的距离记作2c;把粉笔放在拉链开口处点M,其中点M到点F1的距离减去点M到点F2的距离,两者的差叫作2a;伴随着拉链的拉开和闭合,粉笔就可以画出一支曲线,试想曲线上的点M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探究题目
1)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为F1(-10,0),F2(10,0),双曲线上的点到两个焦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1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相距4千米的两个山头A和B,两座山都可以听到远处爆炸的声音,在A山听到的爆炸声比在B山听到的爆炸声晚6秒钟,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判断爆炸点所在的曲线如何表示?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精讲 运用数学思想知识,学习双曲线的定义、焦点和标准方程,重点练习求解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归纳双曲线标准方程和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区别和联系。
高考热点回顾
已知椭圆x2a2+y2b2=1(a>b>0)的离心率为22,以该椭圆上的点和椭圆的左、右焦点F1,F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4(2+1)。一等轴双曲线的顶点是该椭圆的焦点,设P为该双曲线上异于顶点的任一点,直线PF1和PF2与椭圆的交点分别为A、B和C、D。1)求椭圆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设直线PF1、PF2的斜率分别为k1、k2,证明:k1·k2=1。
学生总结
5 结论
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前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索,采用小组化教学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文磊.浅析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91.
[2]马雪萍.导学案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93.
[3]杨宇,金强,邓芳,等.“学案导学”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结合探索:在植物细胞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0(1):110-113.
[4]王艳红.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的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5]朱晓梅.数学教学中实施“学案教学”的体会[J].新课程:教师版,2006(7):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