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芳(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手术室,河南郑州450000)
由于神经外科介入手术存在一定特殊性,怎样才能在术后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复苏,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1]。催醒是加快患者术后复苏的主要方法,是在全身麻醉后通过非药物方法或药物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清醒,但由于个体差异明显,患者对相同麻醉药物有着不同的耐受,所以苏醒时间并不一致[2-3]。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类,不少研究显示其能够竞争性抑制阿片类药物使用过量时导致的呼吸抑制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4-5]。本研究分析2017年以来在本院神经外科行血管介入手术的94例患者术后应用不同方法进行麻醉复苏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神经外科行血管介入手术的94例患者参与本研究。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28±5.3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27例,Ⅱ级20例。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59±5.14)岁;ASA 分级Ⅰ级 25例,Ⅱ级有22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精神异常。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2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s)
注:1 mm Hg=0.133 kPa
指标心率(次/分)T1T2T3T4T5T6平均动脉压(mm Hg)血氧饱和度(%)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79.5±11.3 81.4±10.9 99.6±10.2 103.2±11.7 95.2±2.4 95.3±2.2 89.5±9.5 90.2±7.5 107.5±7.5 106.2±7.4 99.6±0.6 99.8±0.8 99.5±6.5 102.4±5.5 104.5±6.3 104.4±5.5 99.8±0.5 99.6±0.7 98.5±8.5 102.4±5.6 108.5±8.5 109.4±4.6 9.2±0.6 9.3±0.7 95.4±5.2 98.5±5.8 111.4±5.8 112.6±7.0 98.4±1.3 97.8±2.2 86.4±6.5 92.5±7.6 113.4±5.5 117.5±8.4 94.5±2.1 93.6±2.8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处理,开放左上肢静脉通路,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进行监测;选择0.2 μg/kg舒芬太尼、0.05 mg/kg咪达唑仑,以及初始浓度为3 μg/mL的异丙酚、0.8 mg/kg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实施气管插管操作,麻醉维持机械通气潮气量为8 mL/kg,每分钟12次,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对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进行调整,保持在1.5~4.0 μg/mL;并根据具体情况追加罗库溴铵0.2 mg/kg,选择去氧肾上腺素纠正患者低血压,确保血压处于稳定水平。手术结束后停止异丙酚注射,观察组手术结束后2 min给予美芬注射液0.25 μg/kg,对照组手术结束后2 min给予2 mL生理盐水注射,待患者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送至病房继续观察。
1.2.2 观察指标 在不同时间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时间点具体为入室时(T1)、手术结束停止异丙酚靶控时间(T2)、给药后 1 min(T3)、给药后 2 min(T4)、拔管时(T5)、拔管后5 min(T6)。
比较2组患者给药至拔管间隔时间及骚动、皮肤瘙痒、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对获取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 2组在T1~T6不同时间点测得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拔管时间、觉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拔管时间、觉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拔管时间、觉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s)
表2 2组拔管时间、觉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47 47拔管时间(min)2.51±0.81a 4.46±0.95觉醒时间(min)5.33±1.26a 11.59±1.58不良反应[n(%)]1(2.13)0(0.00)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生活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使得突发血管疾病的人数越来越多,手术是临床治疗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微创外科手术的应用较广,当前临床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实施率逐渐增高,这一手术方式比较特殊,实施所需的环境也比较特殊,而且对患者术后的意识恢复要求非常严格,必须确保患者术后转运时的安全性[6-7]。通过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处理,实施血管内操作,能够明显下降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防止术中患者身体出现扭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8]。接受全身麻醉实施手术治疗后的患者,术后通过药物催醒必须保证药物选择的合理性,切勿随意使用[9]。本研究应用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类,具有特异性及高选择性,能够发挥竞争性抑制效果,使阿片类药物的镇静作用、呼吸抑制作用得到逆转,盐酸纳美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阿片受体起到竞争性拮抗,特别是针对μ受体的亲和力非常强[10]。阿片样内源性物质包括β-内啡肽、脑啡肽等,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脑内组织中和外周组织中,这些物质能够调节心血管、神经、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11]。
盐酸纳美芬静脉注射剂量控制在0.1~1 μg/kg水平内时,可以帮助手术结束后使用阿片类镇痛剂导致的呼吸抑制情况得到有效逆转,同时不会出现使用拮抗麻醉药物熬制的疼痛、烧灼感[12]。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半衰期在11 h左右,相较纳洛酮的半衰期1~2 h明显更长。临床研究显示,盐酸纳美芬的持续作用时间长于大部分阿片受体激动剂,仅单次给药就能够发挥拮抗阿片受体激动剂的作用,同时不会有躁动、疼痛等多种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拮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13]。
盐酸纳美芬结合外周阿片受体后,同时可以结合处于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因此,能够将身体处于应激状态下时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导致的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等产生的多种症状阻断[14]。另外,由于盐酸纳美芬不存在阿片激动活性,患者不会有致幻、瞳孔缩小、呼吸抑制等多种不良反应表现。本研究观察组接受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实施术后麻醉复苏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为轻微恶心,没有对整个复苏质量形成影响[1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T1~T6各个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13%,对照组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不仅效果明显,同时安全性高。另外,本研究观察组应用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进行术后麻醉复苏后给药至拔管时间为(2.51±0.81)min,觉醒时间为(5.33±1.26)min,均明显短于接受生理盐水注射的对照组[分别为(4.46±0.95)、(11.59±1.5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应用效果明显,能够加快患者术后复苏。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后选择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进行麻醉复苏能够缩短复苏所需时间,保证复苏平稳,安全性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