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超声分型与诊断分析

2018-12-14 09:57黄丽燕黄小花辜秋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23期
关键词:滤泡声像淋巴瘤

黄丽燕,黄小花,辜秋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福建福州350000)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为原发于甲状腺的罕见疾病,国内外关于PTL的临床病理分型、分子生物及免疫方面有所报道[1-2],但关于PTL超声声像图与其病理组织学特征的关系尚少见报道。由于病变累及范围及病理发展过程不同,造成PTL声像图上的多种表现,术前超声符合率低,常误诊为其他甲状腺疾病。本文旨在通过结合病理表现分析PTL的各型声像图特征,并探讨其鉴别诊断,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术前超声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住院且行术前超声检查后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TL患者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 40~73 岁,平均(57.92±10.08)岁。其中 10 例患者以发现颈前肿物就诊,2例为体检超声发现甲状腺肿物就诊。

1.2 方法 采用 LOGUQ E9、PHILIPS IU22、西门子512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7.5~13.0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采用多切面扫查甲状腺组织。仔细观察甲状腺内病灶的数目、形态、边界、内部回声、钙化、后方回声及血流情况等,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病灶外甲状腺实质的回声。测量病灶最大径,血流分布采取Adler半定量法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超声表现 本组12例PTL术前超声诊断,结节型占 50.00%(6/12),弥漫型占 41.67%(5/12),混合型占8.33%(1/12)。12例PTL中单独累及甲状腺左侧叶者33.33%(4/12),单独右侧叶者 25.00%(3/12),累及左侧叶及峡部者16.67%(2/12),累及全甲状腺者25.00%(3/12)。结节型及混合型共11个病灶,病灶最大横径平均为(3.86±1.80)cm。12例 PTL病灶,超声表现为低回声占83.33%(10/12);另表现为极低回声者和混合回声者均各占 8.33%(1/12);91.67%(11/12)病灶回声不均,内可见线样高回声或条索状高回声,见图1a、2a。病灶后方回声增强占100.00%(12/12);病灶与周边结构分界不清占66.67%(8/12);病灶内部无血流信号、少量血流信号及较丰富血流信号者分别占8.33%(1/12)、25.00%(3/12)、66.67%(8/12),见图 1b、2b。12 例病灶内部均未见钙化,1例病灶内见囊性变。

图1 PTL声像图及病理图

图2 PTL与HT超声鉴别图像

2.2 术前超声诊断情况 术前超声诊断为甲状腺癌者2例(16.67%),桥本氏甲状腺炎者4例(33.33%),腺瘤者2例(16.67%),未定性者3例(25.00%),胸骨后甲状腺肿1例(8.33%)。

2.3 术后病理诊断情况 术后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例(41.6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例(33.33%),滤泡淋巴瘤1例(8.33%),滤泡向大B转化型淋巴瘤1例(8.33%),外缘区B细胞向大B细胞转化型淋巴瘤1例(8.33%)。12例PTL中术后病理诊断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T)者7例(58.33%),病理证实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者9例(75.00%)。

3 讨 论

PTL是原发于甲状腺的罕见结外型淋巴瘤,仅累及颈部邻近(区域)淋巴结,无远处转移[3];其约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2%~8%;占全部结外型淋巴瘤的1%~2%[4-6]。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和免疫因素有关,最常见于中老年女性。本组PTL患者平均年龄为(57.92±10.08)岁,男女比例为 1∶2,与文献[5]报道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块短期内快速无痛性肿大,常压迫周边组织结构,引起喘鸣、呼吸不畅等临床症状。

PTL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自身免疫性慢性淋巴细胞性HT是PTL的危险因素,与一般人相比,HT患者发生PTL的风险增加40~80倍[5]。有研究表明,HT与90%的PTL发生有关[7]。而本组12例病灶中,术后病理诊断合并有HT为58.33%(7/12)。有学者提出,“HT-低度恶性PTL-高度恶性PTL”疾病发展谱系假说认为,HT在发展的晚期更接近于PTL,在年龄上、组织形态学上具有重叠交叉性[8],所以,二者有时在超声表现上难以鉴别;而这种密切关系可能是由于慢性抗原刺激而导致的恶性转化[9]。

一般来说,甲状腺不含淋巴样组织;而在病理状态下,淋巴细胞特别是B淋巴细胞的出现,可能会促使疾病的发生。虽然甲状腺淋巴瘤通常是由先前存在的HT发展而来,但不到1%的HT患者发展为甲状腺淋巴瘤。HT是甲状腺淋巴瘤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而B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增生中的存在将支持这一联系;这种克隆B细胞的出现可能代表疾病自然发展中的一个阶段,与恶性程度似乎不成正比,并不能预测淋巴瘤的潜在发展。所以,伴有HT的患者发生PTL的风险增加[3]。

PTL超声声像图改变与其病理形态学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PTL病理切片显示,甲状腺正常滤泡被肿瘤组织取代,由弥漫分布较均匀一致的幼稚淋巴细胞构成[10],PTL声像图上主要以低回声为主,可能与其内部为单克隆异常增殖紧密排列的淋巴细胞有关,而细胞排列致密,声阻抗差小,超声波易穿过病灶,致病灶后方回声增强[11];此特征有助于与其他甲状腺病变鉴别。

由于PTL的病变累及范围及病理发展过程不同,有研究将PTL分为结节型、局限型和弥漫型,认为甲状腺内明显的均匀低回声结节为结节型;甲状腺弥漫性低回声区为弥漫型;二者均有为混合型[12-13]。本组中结节型、弥漫型和混合型PTL分别占50.00%、41.67%、8.33%;其病理基础可能为病灶内淋巴细胞对甲状腺包膜、血管及甲状腺外组织的侵犯;肿瘤组织呈弥漫性、片块浸润或形成结节,部分或完全取代甲状腺组织[14]。超声主要表现甲状腺病灶局部或弥漫性增大,累及大部分腺体或整个腺体,与周边结构分界欠清;本组12例PTL患者中有66.67%病灶与周边结构分界不清。

本组PTL术前超声显示,病灶内均无钙化,病灶内回声不均,可见线状或条索状高回声者占91.67%。ORITA等[15]和NAM[16]等认为,PTL内部低回声区与肿瘤细胞导致淋巴上皮病变区域一致;而病变周边或内部的线样高回声为纤维组织。在OTA[12]等的研究认为,PTL病灶内线状或条索状高回声的出现,可能提示病变向高级别恶性淋巴瘤转化。

另有文献报道,PTL为富血供肿瘤[17]。JIA-HUAN等[18]对27例PTL病灶的血流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其中血供丰富且杂乱者有85.2%(23/27);而本研究中病灶血供丰富者占66.67%(8/12)。恶性肿瘤由于新生血管分布不均,肿瘤细胞内部血供常丰富杂乱;PTL病灶内血流杂乱不规则,可能与其内部肿瘤细胞异常的生长方式挤压周边血管有关,异型淋巴细胞全程浸润其内部肌性小血管壁,瘤细胞仅位于血管内膜下,不破坏血管腔[14]。与此相反,甲状腺癌病灶的肿瘤细胞侵犯并破坏血管,并且可在管腔内形成瘤栓。

本组12例PTL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低,均误诊为其他疾病,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亚急性甲状腺炎、腺瘤及HT等。PTL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鉴别点在于前者内部以不均低回声为主,内见线样或条索状高回声,内常无钙化或囊性变,后方回声增强,而后者内一般为实性低回声结节,内部可见钙化,后方回声不增强。亚急性甲状腺炎一般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上通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史伴颈部疼痛,治疗后好转,早期发现血沉升高有诊断意义;超声表现为甲状腺不对称肿大,甲状腺内无实性结节,血流信号杂乱稀少等特点,与PTL的病灶内见低回声区伴血供较丰富鉴别。腺瘤一般为单个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周边见低回声晕可与PTL鉴别。

HT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较常见,临床上以40~50岁多见,病理上以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浸润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为组织学特点。滤泡腔内可见脱落的变性上皮和淋巴细胞,其甲状腺包膜虽增厚,但不至于被增生的淋巴细胞浸润破坏,故其甲状腺包膜完整[19];此特点为HT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提供了病理组织学依据。HT的超声表现主要为腺体对称性肿大,轮廓清楚,包膜完整光滑,腺体内呈网格样改变,后方回声不增强,病灶多累及整个腺体(图2c)。而PTL内淋巴细胞常向周边结构侵犯,甲状腺包膜不完整,病灶可累及部分或整个腺体,可残存部分正常甲状腺实质。当然,对于HT基础上发展而来的PTL,二者难以鉴别。

综上所述,对于以甲状腺突然肿大就诊的患者,在超声仔细扫查甲状腺整体情况的基础上,发现甲状腺内病灶呈低回声,无明显钙化或囊性变,内见线样高回声且血供较丰富,尤其合并有HT背景征象时,应高度怀疑PTL,及时穿刺或切取标本进行活检,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猜你喜欢
滤泡声像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甲状腺滤泡型癌超声表现1例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甲状腺滤泡癌胸壁转移超声表现1例
水库管理单位声像档案的管理探讨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亚型声像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