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进入新时期后,大学生思政教育正在日益受到更多关注。这是由于,大学生是否具备优良的思政素养,其在根本上关乎同学们自身的综合素养。从现状来看,学校应当能够全面关注思政教育管理,对于其中的管理主体予以全方位的构建与整合。在此前提下,管理主体就能够显著提升自身具备的综合思政素质,针对大学生群体施以专门性的思政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主体 整合 构建
近些年以来,很多学校都在致力于构建高水准的思政教育体系,其中不能够欠缺思政教育主体作为根本保障。与此同时,学校也要运用相应的举措来全面构建思政教育主体,确保将现阶段的思政教育置于全方位的日常管理视角下。具体而言,高校施行思政教育应当依赖于其中的执行主体、领导责任主体、学术主体与其他相关主体。各个相关方针对思政教育应当致力于全面加以配合,通过运用综合性的途径与举措来实现综合性的思政教育管理。
一、思政教育涉及到的各类管理主体
第一类为施行思政教育的有关主体。对于现阶段的思政教育来讲,與之有关的执行主体应当包含群体与个体的教育执行人员,其中典型为共青团干部、院校内的党政干部、辅导员以及校内社团等。在上述的各类人员中,党政干部占据了其中很关键的位置。这是由于,高校党政干部针对全方位的思政教育都要给予关注,依照因材施教的宗旨与思路来施行思政教育。与此同时,作为社团有关人员也要密切关注思政教育在现阶段能够获得的成效性,从而显著提升了思政教育具备的综合效果。
第二类为领导负责主体。对于思政教育来讲,其中的领导主体关键在于高校党委,此外还涉及到其他的责任主体。作为高校党委本身而言,党委针对整体上的办学方向应当予以全面把控,确保党委能够始终主导现有的各项教育环节。在此前提下,高校党委还需将关注点全面集中于培育优质的高校人才,通过施行思政教育的举措来显著提升同学们自身的综合思政素养。近些年以来,多数高校都在侧重于构建党委负责全过程思政教育的机制,同时也要健全高校当前的奖惩机制以及督促检查机制。
第三类为引领学术的主体。高校本身体现为显著的学术特征,因此在涉及到思政教育时,高校应当侧重于全方位的学术引领,确保将学术主体置于核心性的位置。与此同时,思政教育具备突显的实践性以及专业性,高校针对此类教育举措应当更多关注学术视角,从而创建了浓厚的院校学术氛围。从目前现状来看,高校有必要凭借思政教育的途径与措施来全面增强在校生自身具备的整体素养,通过运用实时性的交流以及互动方式来实现上述目标。作为引领高校学术的相关主体而言,其有必要致力于创建浓厚的院校学术氛围,确保现阶段的思政教育能够全面突显规律性、本质性与主动性特征。
二、探析构建主体与整合主体的举措
从根本上来讲,高校思政教育有必要依赖于多层次的日常监管。高校只有做好实时性的思政教育监管,才能致力于构建合力并且全面明晰了思政教育宗旨与目标。具体在现阶段的实践中,高校针对当前的思政教育应当整合各方主体,通过运用多层次的教育整合举措来培育综合素养较高的新型人才。具体而言,高校全面整合并且构建思政教育涉及到的管理主体,其有必要关注如下举措:
(一)健全当前的思政教育模式
思政教育在客观上不能够欠缺必要的教育引领,因此在目前阶段中,高校应当侧重于全面构建其中的主导决策系统。在此前提下,高校针对现有的育人格局有必要适当加以调整,确保能够创建思政教育合力。对于当前的多数高校而言,思政教育最为关键的主体就在于高校党委。这是由于,高校党委本身体现为决策者以及领导者的角色,其应当全面把控思政教育在各个时间段的宏观导向。与此同时,高校及其有关部门也要致力于全面予以配合,因地制宜构建体系化、经常化以及制度化的全新教育机制。
(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思政教育并非仅限于依赖高校领导者,同时还需依赖多层次的其他相关主体,其中关键在于执行主体与其他有关部门。因此从目前来看,高校有必要全面致力于优化当前的思政教育各项资源,通过运用相应的手段与途径来灵活配置思政教育资源。因此可见,优化配置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资源,此项举措在客观上有助于突显思政教育能够达到的整体活力,同时也显著激发了同学们参与思政教育的潜在热情。除此以外,各院系社团也要致力于参与当前的思政教育,运用上述方式来服务于思政教育综合水准的优化与提升。
(三)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
思政教育必须置于多方密切协同并且全面配合的前提下,确保紧密结合同学们自身呈现出来的各项特征来全面把控现有的思政教育宗旨。在多方配合的状态下,针对思政教育涉及到的各方主体就能显著增强活力,同时也激发了主体自身具备的思政教育创新力。具体而言,高校有必要精确把控思政教育的根本导向,运用灵活性的举措来提升学生社团能够达到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
结语
截至目前,很多高校针对大学生在全面施行多层次的思政教育时,其仍然表现为较多的弊病与缺陷。探究其中根源,就在于某些学校倾向于忽视日常性的思政教育管理。因此为了在根本上杜绝上述缺陷,高校有必要将自身的关注点全面转向整合并且构建思政教育主体,确保能够有机整合多学科的日常教学。高校只有着眼于上述的改进与优化,针对当前的思政教育才能显著提升综合水准,从而为同学们创建了协调运行并且管理规范的思政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孟杰.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探析[J].中国高新区,2018(13):106.
[2]周艳玲.自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探析[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06):1-2.
[3]胡晓燕,周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OL].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337-340.
[4]张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主体的整合与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36-38.
作者简介
李振山(1987—),男,郑州大学商学院辅导员,经济学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德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