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元
摘要: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使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多媒体技术教学尤其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小学语文;运用
一、 计算机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长期的传统语文教学中,单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使无数的同仁深感乏术,而自从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走进课堂,就好像给原本沉寂的课堂注入了一剂兴奋剂、强心针,学生学习、思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被瞬间调动了起来。例如:在教学《在山的那边》一课时,首先,教师在导语中这样说:“通过预习,大家知道山的那边是什么?”学生答:“大海。”教师又问:“你们见过大海吗?”学生回答:“没有。”有的学生回答:“在电视上见过。”于是教师说:“那今天我们就到山的那一边去看看大海,好吗?”学生极其兴奋地齐声回答:“好!”,接着音响里传出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海风呼啸的声音、海鸟的叫声……之后,屏幕上渐渐地映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大海图片,并配上了《海之诗》的乐曲。学生们哪里上过这样的语文课,一个个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完全沉醉于大海的魅力之中。整节课,学生们个个神情专注、思维活跃,不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2 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学习自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课堂提问只能照顾到个别学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及网络交流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性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给足学生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学。首先利用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学生学习提示,让他们在浓厚的兴趣驱使下边读边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这里,选择同一自然段学习的学生可以围绕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于是,电脑界面上一下子便出现了许多问题:“颐和园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表达了什么信息?”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你问我答,各抒己見。而更为精彩的是,学生一旦都参与了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求索的思维便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颐和园是哪一年建造的?”“是谁建造的?”同学们纷纷点击视频资料来满足各种各样的疑问,大胆设疑,积极求证,他们兴趣盎然的流连其中,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3 运用多媒体,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多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触摸春天》一文中学生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句很难理解,于是我在教完全文后出示自制的网页,让学生观看我搜集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并配上音乐《感恩的心》,让学生通过视觉的观看、听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从而明白:他们虽然是残疾人,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创造了奇迹, 他们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他们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作为健康人,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4 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朗读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例如《江南》一课,为使学生感受江南的美景,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江南水乡江水如蓝,清可见底,碧绿的荷花衬着娇艳的荷花,一群群鱼儿在水中快乐嬉戏的动人美景,使小朋友真正体会到江南的“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这种美景中坐着小船,采着莲蓬,多像在一幅画中游览。在这种情景的感染下,学生们都能把这篇课文读得响亮而富有情趣。
5 化抽象为形象,突出教学重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例如,《丰碑》一课,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揭题后,教师提问:丰碑什么意思?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接着多媒体演示:大雪纷飞,在一棵大树下,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着,如一座晶莹的丰碑。教师启发学生:军需处长怎么会冻死的?在冻死前是怎样的情形呢?导入重点段第三段的学习。多媒体演示:画面渐渐清晰,出现了老战士的形象,他冻僵了……导入第七节的学习,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军需处长的表情、动作、穿着等,使学生了解军需处长是被严寒冻死的。接着,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范读,引导学生思考: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的?学生通过朗读分析理解军需处长的一心为公,毫不利己的高贵品质。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他的这种精神,可用多媒体把两个画面结合起来:老战士冻僵了……大雪越下越大,覆盖住他的身躯,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运用多媒体,通过两个场景的对比,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学生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产生“情”的冲动,并且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含义,突破了难点。
二、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有助于学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彦鑫.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报告》2015年第6期
[2]黄娈.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