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二小学 山东淄博 256400)
深度学习,应当算是一个热词,是对学习状态的质性描述。是相对于浅层学习来说的。最初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核心问题则是直指数学知识本质,通过它能够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关键问题。提炼核心问题,要在知识理解的关键处,从这一点上来说,核心问题的提出是走向深度学习的必由之路。《圆的认识》一课以“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这一核心问题入手,沿着板块化的学习逻辑,让学习深度发生,对于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理性精神的学科使命意义重大。
《圆的认识》一课隶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也是第一个曲线图形。关于《圆的认识》一课,一直是众家研究的一个重点,属于“网红”之一,大约与它的地位有关。很多小学数学名师以及团队都研究过这节课,比如华应龙、徐斌、张齐华、李培芳老师等,而且各省市优质课也多次以“圆”为课题赛课并获得全国大赛一等奖。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学资源共享,获取资料的渠道也多而广,所以我们再研究这节课那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研究。
对比《圆的认识》的诸多课例的逻辑、思路以及成效,可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从画圆入手,通过画圆来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等要素,通过折、画、量等直观操作活动验证圆的特点。二是从圆的本质入手,即圆,一中同长。找到从一点(圆心)到同长(半径)的点的集合,发现刚好是一个圆。再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等要素,通过推理、思辩来研究圆的特征。这两种设计,第一种更加重视直观操作,第二种更加重视思维活动。每种授课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
基于以上对各种优秀课例的学习,笔者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1.以前学习图形的活动经验对这节课有哪些助力?
2.关于圆,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将要知道什么?
3.这节课到底讲到什么程度?到圆心距离相等的点,点的集合这个内涵本质小学阶段是否要讲,怎么讲?
4.圆作为小学阶段唯一的曲线图形,其价值如何厘清?
带着这些思考再去研究“圆”就有了一些灵感和启发,现将本课中通过提炼核心问题助力学习深度发生的亮点整理如下:
片段一:提炼核心问题——车轮为什么要设计成圆的?
微课引入:圆,被誉为最美的图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它,比如车轮,不管是古老的马车,还是手推车,还是现在的自行车,小汽车,甚至飞机都离不开飞快转动的轮子。滚动的车轮让人们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习惯了这种生活以至于当有一天人们说起“车轮是圆的”这个话题的时候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提出研究问题——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并板书。
[设计意图]
以“轮子为什么设计成圆形?”问题入课,走“提炼核心问题——探究圆的特征——抓住圆的本质——数学解释生活”的板块化的教学逻辑,即以问题驱动、打开空间——多元表达、引发互动——教师跟进、点拨提升——达成结论、回馈生活的逻辑序列教学对于引领学习深度发生有着启发意义。
片段二:研究圆的特征——为什么是圆?
问题1:我可以怎么画圆?
师:那同学们,咱们要想研究轮子,研究圆是不是首先得有个圆,在这张纸上怎么能得到一个圆?
生:可以用圆规把它画出来。
生:两个量角器。
生:还有画圆圈的尺。
生:圆柱体的底面画圆。
生:绳子画圆
生:两只铅笔转一圈。
问题2:为什么这样画都是圆?(1)第一种:用绳子画 (2)第二种:圆规画圆(3)对比两种画法共性,提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4)这样画出的一定是一个圆,从而推理决定圆的位置和大小的要素,追溯本质“圆,一中同长”。
[设计意图]
研究图形,离不开画图形,但是怎么借助工具画出来,并从画的过程中找到图形的本质特征,这才是画的目的。本环节要沿着:能画成圆吗?怎么确定画的是圆?这样的思考路径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画圆中两个关键点,圆心和半径,从中体会“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入情入理;也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文化元素无缝引入。
片段三:解释生活现象——轮子为什么一定要设计为圆形?
想象、操作、对比、辨析平面图形的运动轨迹,体会一定要设计成的圆的必要性,深化圆的本质特征。
用圆的特征解释轮子为什么是圆的是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可以解释生活现象,这也是数学的眼光与数学的思维对现实世界的解释与表达。这个环节有两个亮点:一是学具操作直观明了:随着轮子滚动,圆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和地面平行的直线,这也正是“圆,一中同长“的特征,也是车轮平稳的原因。二是圆形、方形轮子运动轨迹对比,则验证明晰了圆“一中同长”的本质属性,即是我的而非它的内涵的确定性。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回顾全课的研究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确定主题——操作——解释应用”的研究问题的一般途径,积累经验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学可以生长的数学。《圆的认识》一课,因核心问题的“真、准”,让学生深度发生,为数学的学习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