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紫荆中学 广东珠海 519000)
思维导图的起源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主要指通过连线、代号的连接展现学习思维过程,帮助学习者了解某一工作原理或知识结构,降低使用者的认知难度[1]。思维导图紧紧围绕某一主题,运用树状发散结构图向外辐射,连接各级主题。部分学者认为,思维导图作为图形技术的重要成员,可以进一步挖掘人体大脑的潜能,其通过图形、线条等将大脑中隐形知识直观呈现出来,帮助使用者通过框架结构认识新知识,实现知识的可视化。值得注意的是,思维导图与概念图存在一定的差异,思维导图无对错之分,对思维过程更为关注。
在初三物理复习课中,大部分教师按照课程标准、难以程度重新向学生讲解一遍知识,讲课内容缺乏亮点,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知识枯燥、乏味,缺乏新奇感,学生的学习热情较低,所以复习效果也相对较差。部分教师将物理知识划分为不同的模块,指导学生完成模块练习,但是并未考虑到部分学生知识零散、尚未建立物理知识体系等情况,学生在课后容易产生知识结构不完整的感受。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可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而部分学生相对较差,教师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此外,初三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初三的学生需要面临中考的压力,学生容易出现焦躁等情绪,这对初三物理快复习课的教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知识是思维的表现,思维的拓展可以使人们发现更多的新知识,而多样化的知识可以强化对思维的理解。受知识水平的影响,不同的人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就物理知识而言,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验能力要求相对较高[2]。初中物理知识内容较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完全掌握新知识,课后也难以通过练习建立知识体系,不能挖掘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物理复习课就是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把握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复习效果。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物理复习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复习电压与电路时,电路相关知识较为复杂,知识较为枯燥。在课前,教师可以令学生5-6人为一小组,由小组成员课前讨论绘制单元思维导图,之后由组长在课堂简要汇报讨论过程与结果。而教师则分别对不同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经过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后,章节导图如图1所示。学生自由讨论、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强对电路知识的理解,经过教师的评价与指导逐步形成知识网络。
图1 电压与电路物理知识思维导图
虽然题海战术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习题对巩固知识、提升成绩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对大量的习题进行筛选,使学生可以通过少量的习题可以理解与掌握物理知识,把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在绘制思维导图前,应该对现有的习题进行整理与筛选。初三学生的做题量相对较大,书本上具有大量的习题。在整理习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进行划分,例如电路、热能、力学等。教师在筛选习题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教学需求选择题目,不应该盲目追求难题,深入解读题目中给定的条件、问题,确定解题思路。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简单的线条或图形,优化思维导图的布局,尽可能地体现题目之间的关联性。思维导图的语言不能泛泛而谈,也不能过于啰嗦,应该具有一定的概括性。此外,教师应该将习题中的条件等在思维导图中明确标注,防止学生不知所云,使其可以引导学生掌握解体思路与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在解答习题前根据题目给定的条件绘制思维导图,有利于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提升正确率,并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解题过程中的问题,便于学生巩固、复习知识。
初三学生需要经过多次模拟考试以及中考,如何在有限的课堂复习时间内提升复习效率值得教师思考。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加大对课程标准、近年来题型变化的研究,把握考试的重点与难点。同时,积极与同行交流,及时共享信息,对初三物理知识复习方向有较好的把握,对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考试重点进行梳理,绘制思维导图,加强初三物理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物理复习教学中可以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同时,思维导图将复杂、零碎的物理知识及简化、可视化,使其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应该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简单的线条或图形,优化思维导图的布局,加大对课程标准等内容的研究。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自由讨论、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避免出现“炒冷饭”的情况。